《甲寅》月刊与中国新文学的发生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17.63
7.1折
¥
24.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赵亚宏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102092
出版时间2011-0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4.8元
货号1200123251
上书时间2024-12-2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赵亚宏,女,1964年出生,吉林省梨树县人,通化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吉林大学文学博士,现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近年来在中国现代文学发生期文学研究方面,取得一定的学术成果。先后在《文学评论》、《文学评论丛刊》、《求索》等刊物发表论文20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一项,主持吉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人文社科项目各一项,并荣获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先后编著和参编教辅类书籍六部,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民间文学教程》一部。
目录
前言
一、选题的范围及研究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及尚需解决的问题
三、论文研究的基本框架与方法
第一章《甲寅》月刊与《新青年》:对清末民初启蒙思潮的承继与超越
第一节清未知识分子的政治探求与思想文化革新
一、清末的维新与革命重国家民族的自强
二、输入与传播西方政治、文化与文学的共识与影响
三、“新学诗”、“新文体”到“新小说
第二节《甲寅》月刊与《新青年》:公共话语空间
一、《甲寅》月刊与《青年杂志》(第二卷改为《新青年》)创刊
二、由激进革命到理性平和的章士钊
三、对民初社会现实作出深刻清晰判断的陈独秀
第三节《甲寅》月刊与《新青年》政治思想理论的流变
一、从《甲寅》月刊到《新青年》:在个人与国家关系上的变迁
二、从“天赋人权”说的捍卫到“人权”、“民主”、
“科学”的倡导
三、《甲寅》月刊与《新青年》:从自我意识到独立人格观念的强调
第二章《甲寅》月刊是《新青年》的先声
第一节从《甲寅》月刊到《新青年》
一、办刊宗旨及编辑策略的渊源关系
一、编辑人员、编纂队伍、栏目设置及发行的承继与发展
第二节《甲寅》月刊与《新青年》共设“通信”栏
一、作为公共舆论机关的“通信”栏的设置与传承
一、两刊物“通信”栏的活跃与对创刊宗旨的实践
三、两刊物“通信”栏的功用发挥,影响非凡
第三节两刊物广告所代表的精英倾向与承继和创新
一、从《甲寅》月刊的广告看其杂志的精英倾向
一、从刊载广告上看,《新青年》对《甲寅》月刊的承继与创新
第三章《甲寅》月刊的文学动向
第一节《甲寅》月刊的文学办刊指向
第四章《甲寅》月刊与新文学
结语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章士钊于1914年5月日本东京创刊的《甲寅》月刊,成为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和留学日本的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民族出路与表达个人思想的公共话语空间。它是对清末民初社会启蒙思潮的理性反思和扬弃,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统治,是《新青年》问世前欧洲进步思想的主要传播阵地。
《甲寅》月刊中的文学创作因新思想的注入而扩展了空间,注重以个人体验为本位,无意识中对新文学的倡导,都为新文学的发生发展和五四新文学“人的文学”观的确立做了很好的铺垫。本文运用“文学的整体观”进行考察,试从政治——思想——文学入手,对清末民初启蒙思潮对于《甲寅》月刊至《新青年》影响嬗变轨迹进行梳理,对章士钊和陈独秀努力开拓和贡献的考察,两刊物在办刊宗旨、撰稿人队伍、栏目设置、广告刊载、文学观念变革等方面渊源关系的展现,对《甲寅》月刊文学作品的个案研究,进而理清《新青年》对《甲寅》月刊与清末民初启蒙思潮的承继与超越,《甲寅》月刊催萌了新文学,新文学的立场与空间格局的形成,通过文学改良与文学革命,构建了新文学的理论并形成了文学批评观。
精彩内容
自鸦片战争以来,西学东渐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大趋势。随着翻译领域的不断拓展,西方的政治、思想、文化、文学等在中国有了广泛的传播和巨大的影响,使中国人对于西方文化和自身文化的认识,都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历程,经过学习、借鉴,在思想领域达到了共识与认知。首先是外国传教士在中国的译书、办报、办学校活动,影响着国人,中国知识分子也办起了自己的报刊,建立起了中国的新闻事业,译书活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热潮。各地都纷纷创办学校、学堂,并采用新学,西方的自然科学、哲学、文化等都出现在中国学校的讲堂上,新的质素已经逐渐融人到国人的思想观念和各个领域当中。
严复翻译的内容涉猎了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许多领域,中国的现实需要和个人留学国外的深刻体悟,使他的翻译独具特色,在译著中写下了大量极富见地的按语。他用文言文作为翻译的语言媒介,有着自己的翻译准则,认为翻译要做到“信、达、雅”,追求深奥古雅的译文风格。在二十世纪初,知识界开始系统地翻译、介绍西方民主政体的书籍。卢梭《社会契约论》(又名《民约论》,1762年)的主要内容是人民主权的思想,认为只有体现人民主权的民主制度才是惟一合理的。1903年,由杨廷栋全译的《民约论》,是最早的中文完整译本。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1748年),严复英译本为《法意》,第一部完整中译本是1903年张相文据日译本转译的,书名为《万法精神》。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