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忆流芳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9.95
6.7折
¥
45
全新
仅1件
作者吴家荣 著
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6416810
出版时间2018-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1201768507
上书时间2024-12-2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吴家荣,教授。曾下放农村当过农民,上调工厂当过工人,恢复高考上了大学。先后在芜湖教育学院中文系、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大学文学院任教。安徽大学文艺学省级重点学科创点人,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安徽省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出版著作《阿英传论》《中国化文论的历史进程》《中西叙事精神之比较》《文学思潮二十五年》等近20种,发表文章160余篇。“著书都为稻粱谋”, “百无一用是书生”。
目录
代序:谈谈我的科研之旅
今古人物追思
忆恩师蒋孔阳先生
祖保泉先生的治学之道
以出世精神做人世事业――王明居教授的美学之路
“”中的阿英
才高八斗、命运多舛的曹植
古代文论偶得
“比、兴”与中国艺术精神
古代文论重视作家主体修养之浅见
刘勰、叶燮论作家修养之异同
由“得意忘言”谈起
刘熙载的“意在笔先”析
苏轼画论的启迪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辨
文心一瓣随想
民俗美的魅力
谈创作过程中的情与理
文学艺术的一切再现都是表现
倾向性寓于真实性之中
谈“审美真实”
典型性格的文化特质
典型性格与性格素
当今文思漫翻议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当今文学创作
和谐理念与文学创作
女性主义与新体验小说
略谈现代与后现代
现代性与中国艺术精神
理论争鸣我见
新历史主义理论对大陆文学创作的影响
“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必要性质疑
“生态文艺学”“生态美学”的学理性质疑
“互联网+文学”的艺术特征及其评价标准
朱光潜的另类贡献
――谈《诗论》对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建设的意义
20世纪后半叶美国华人流散文学琐谈
美育是一种爱的教育
美学园地漫步
美育:寓教育于游戏
谈艺术的审美活动
议审美需要与审美价值
博克、康德崇高说之比较
创作论著评论
把世界涂抹上更丰富的色彩――评戴厚英的《归去》
《人种》印象谈
蒯群其人其诗――读蒯群诗集有感
一曲弘扬爱国豪情的颂歌――《孤臣碧血记》评
颠覆与回归――读姚文放教授的《从形式主义到历史主义:晚近文学理论“向外转”的深层机理探究》
原创性的理论建构――评曹顺庆教授的《比较文学教程》
寻求中西文化的熔点――评钱念孙教授的《朱光潜与中西文化》
后记
内容摘要
《思忆流芳》是作者吴家荣40多篇文艺随笔汇编而成。文艺随笔中既有对其老师蒋孔阳先生、祖保泉先生、王明居先生等怀念并追述其治学之文,也有对一些作家如戴厚英、许辉等作品的感悟之言,还有一些是作者研读中国古代文论的随想,再就有一些谈教学体会及序、跋类文章。这些文章都意不甚深、文不甚艰,可读性极强。
精彩内容
先生数十年来在卷帙浩繁的古籍精华中穷源溯流、爬梳钩沉,知识面极为广博。他常说:“识不广、学不博,难免作贻笑大方之论。”先生的文字学、训诂学造诣很深,这对他研究古文论得益匪浅。如他在《文心雕龙解说》一书中,为了论证《指瑕》篇中的“赏际奇至”“抚扣酬即”不是两个句子,而是八个单词,便闭门读书80天,以《说文》《尔雅》中用字规范,查阅存留下来的晋宋诗文,终于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为了诠解《定势》篇“乘利而为制”中的“制”字,他翻阅甲骨文、大篆诸书,直到俞樾的《儿笛录》才求得合理而通俗的说明。
先生教授古文论,然对古代作家作品也十分熟悉,故而讲课时旁征博引,挥洒自如,把枯燥的理论课讲得十分精彩。他谆谆告诫研究生,无论是教学还是写文章,切忌“空空道人”的习气。要实而不空,须有大量作品在胸。他自己身体力行,案头推荐《全唐诗》《全宋词》《唐宋八大家文钞》等书,时常翻阅,偶有构想,往往也成佳作。他写的《论龚定庵词的艺术特色》《试论况周颐的词》《(张孝祥词校笺)读后》等文发表后,多被转引。
二、精而求新
读祖先生书,常有茅塞顿开、淋漓酣畅之感。先生自谦:“一生所著不多,但求新耳。”正因先生读书博而能约,故而文章常能精而求新,道人所未道。以对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研究而言,司空图论诗,以玄学思想为指导,用诗的形式表现风格意境,诗句扑朔迷离、含蓄多蕴,后人颇难把握。注家常犯牵强之病,祖先生力排众议,首倡二十四诗品为二十四种风格论,并对《二十四诗品》在文论目前的地位作了正确评价。他指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所表现的基本思想是玄远超然的虚无论,然其对诗歌风格论的贡献不可抹杀。司空图论诗风格“不主一格”,强调“俱道适往”“着手成春”,没有彼此抑扬之分,比较通达。且品评诗的风格比较细致,适应当时诗歌发展的要求,甚为可取。司空图重视风格的,并强调诗人的主观思想在形成风格中的重要作用,实在很有见地。同时,司空图主张诗歌创作要“思与境偕”,以期造成“意外之象、景外之景、味外之味”的艺术效果,确为至言。先生此书一出,学界深以为是。其精彩之论,多为学人转引。美籍华裔学者刘若愚在《中国的文学理论》一书中三次引用该书的释句;新加坡学者王润华、郑子瑜也在其论文、著作中多次摘引,足见其影响之广。
至于对体大思精的《文心雕龙》的注释分析,更见先生功力之深厚。龙学为显学,历来论家颇多。先生的《文心雕龙解说》,就每篇提出主要问题加以论析,见解独到。如对“文之枢纽”部分,他提出“禀经制式”与“变通适会”是贯穿全书的根本观点。对“论文叙笔”部分,他特别重视每篇的“敷理以举统”,注意论析每种文体的写作要领。对“剖情析采”中自《神思》至《总术》部分,他认为《风骨》乃是论“壮丽”之美的风格论;《通变》乃是“会通”“适变”的缩语,这与“通指继承”“变指革新”不是同等的概念;《定势》乃是就文体的相对独立性而提出的要求,它与《体性》共同地阐明文学风格形成的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总术》强调文术的重要性,有宣告创作论到此结束的标界作用。对“剖情析采”中自《时序》至《程器》五篇,他认为皆就文学批评鉴赏角度立论:文情、文体、文辞之变必与时世、季节、作家才性、作家修养有关,与明乎鉴赏准则有关。总之,“解说”力求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祖先生的《文心雕龙选析》,则择其重要难解之文二十篇,或考释文字,或纠偏勘误,或析其义理。他的《(文心雕龙?指瑕)疑难句试解》,对历代研讨者缺而不论的疑难句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该文被收入《文心同雕集》,编者在“后记”中称此文“考证周详,功底深厚”。他的《“风骨”臆札》,释“风”为“文思刚健充实、爽朗道劲、激动人心”,“骨”即“选义按部、考辞就班”,被香港学者陈耀南在《(文心)“风骨”群说辨疑》一文中列为一家之言,甚为称道。詹瑛《文心雕龙义证》一书在论述“事类”篇时,三处引用祖先生《事类谈屑》文中的I鞣释。祖先生一再指出:“写文章就要解决问题。自己无独立见解而去徽闹,那是浪费时间;研究中遇到难点而不去攻坚,那是懦夫懒汉;有见解而下笔,解决的问题不管大小,都称得上是贡献。”同时,他还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研究是如此,王国维词的研究也是这样。1981年出版的靠前辑《词学》,编者在“后记”中特地提到:“安徽师大中文系的祖保泉同志对王国维的词首优选行了评论。”先生这种勇于探索、敢于求新的精神实为可贵。
三、教研相长
教学、科研对于教师是一身二任。先生认为,身为大学教师,只讲授、不研究,无法提高教学质量。先生所有专著,在公开出版前,都是油印教材。《文心雕龙》研究成果就是多年教学的产物。先生1979年为中文系高年级学生开设《文心雕龙》选修课。为了备课,他翻阅了大量资料。从文字注释到全书结构、主旨,从旬的翻译到篇的义理阐释,都仔细推敲,认真思索,力求深入浅出、分析精当。并不断结合教学中发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感触,反复修改、充实讲稿。十多年下来,他从本科生讲到进修生、研究生,讲稿也就成了《文心雕龙选析》《文心雕龙解说》两部著作。后来,他又给高年级学生开设“《历代词选》讲”选修课。讲了几年,他又将讲稿整理为14万字的《历代词选笺》一书。该书从唐敦煌词起至《沁园春?雪》止,收录历代词家110人的330首词,一一剖析其思想艺术特色及在词目前的地位。论断允当,较多新意。由于先生严谨扎实的教学与科研,1989年,获重量“《文心雕龙》教学、教材建设”项目很好成果奖;1992年,又获得“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P6-8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