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40.15 5.1折 ¥ 78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沈桂龙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ISBN9787552039740
出版时间2022-11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1202780473
上书时间2024-12-2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很长一段时间持续以两位数高速增长,成为“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增长奇迹。经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洗礼,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令世人瞩目。在华盛顿共识衰减、北京共识增强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及其背后的制度安排也引起学者更大兴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相互联系的诸多领域,成为研究中国发展的全球学者所关心的广泛议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上层建筑的中国学响应社会实践,从过去的传统汉学开始向当代中国研究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发展理念得到全面贯彻,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软实力也进一步得到增强。但相比硬实力的快速上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文化影响力还需要大幅提升。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但实际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为此,“要鼓励哲学社会科学机构参与和设立国际性学术组织,支持和鼓励建立海外中国学术研究中心,支持国外学会、基金会研究中国问题,加强国内外智库交流,推动海外中国学研究”,“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中国研究,在国别和区域研究的方法论中趋向停滞,而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受到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往往失真。对中国问题的研究,很多内容显示出西方学者主观性和片面性的缺陷,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忽视,一些更有价值的中国发展研究没有形成主流话语和广为接受的学科语言。特别是作为研究对象的中国,其本土学者对中国研究和叙事仅限于对国外中国研究的跟踪和评估,难以反映中国快速发展的事实,也不足以让更了解中国自身的学者发挥更为主动和积极的作用,从而引导世界中国学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也是世界中国学所从建立到成长的十年。大力发展世界中国学研究所就是上海社会科学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5·17”讲话的重大举措,是学科发展和智库建设的具体行动。建所十年来,世界中国学研究所从成建制的处级所发展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局级所,在研究所的体制机制、发展目标、岗位设定和研究任务上不断优化完善,取得了不少可圈可点的成绩。世界中国学研究所的成立在于世界中国学论坛的召开和常规化运行,论坛反过来促进世界中国学研究所和世界中国学的积极发展。世界中国学论坛是中国研究以及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国家级平台。依托论坛,世界中国学研究所和各国中国问题专家建立起了密切的学术联系,形成了覆盖全球10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学学术网,并很快成为系统研究各国中国学成果的学术重镇。
十年间,在历任研究所负责同志的带领下,世界中国学研究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就上海社会科学院内部而言,世界中国学研究所在全院科研考核中,2015年人均成绩排名第一,2020年综合考核排名第一。就国内学术界而言,世界中国学研究所也已成为中国学研究的高地。在学科发展上,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项,其中4项为重大项目;出版专著40余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百余篇;相关成果近10项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4年荣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在智库建设上,主持完成30余项中央有关部门交办的课题或任务,近20项上海市各类决策咨询课题;所撰写的内参专报中,40余份获省部级及以上领导批示,其中近20份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或委员批示;连续3届获“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一等奖”。
此外,世界中国学研究所具体负责的世界中国学论坛、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上海班,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平台。出于对研究所团队工作的高度肯定,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宣部对外推广局、文旅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局先后发来感谢信。对一个历史并不太悠久的研究所而言,可谓成绩喜人。
以2020年跻身首批上海市重点智库为界,世界中国学研究所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此前,更多的是在论坛的支持下,推进研究所的发展。成为上海市重点智库后,则更加强调以学术的方式为论坛的发展以及讲好中国故事提供智力支撑。2020年以来,研究所先后推出《海外中国研究动态》《国际智库研究动态》《海外中国观察》《海外中国学舆情》等系列产品,出版“上海市重点智库丛书”,并围绕当代中国与世界的重大议题产出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自此,研究所从机制上确立了学科发展和智库建设的“双轮驱动”。
世界中国学研究所的成长和发展内在于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中国发展催生了各国的中国研究热,全球性的中国研究热也带动了国内中国学研究的大发展与大繁荣。世界中国学研究所的十年发展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智库打开的一扇门户,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特定窗口的剪影,更是日益强盛的中国不断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写照。
建所十周年,回忆过往,既是为了记录十周年辛勤耕耘的足迹,更是为了未来更好发展的总结和谋划。作为分管世界中国学论坛、联系包括世界中国学研究所在内的国际片的院领导,我希望十年树木的世界中国学研究所,更能够为百年树人作出应有贡献,能够推出一批在影响海外中国研究、建设世界中国学学科体系方面的名家大家,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做出更大努力,为中国软实力提升贡献更大力量。
世界中国学论坛系由国务院新闻办与上海市政府共同主办的国家级国际论坛,每两年召开一次。2021年的第九届论坛以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为主题。本书收录了中外专家学者在这次论坛上的演讲,内容涉及中国现代化道路、中国实践与全球治理、中国十四五规划与世界经济复苏、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同时也收录了第六届世界中国学贡献奖获得者的获奖感言。通过此书,读者可以感受到专家学者讲好中国故事的努力。
1 朱国宏 序一
1 沈桂龙 序二
1 黄仁伟 从世界中国学论坛到世界中国学研究所
7 洪民荣 因“会”而起,由“会”而生
——关于世界中国学所成立的点滴回忆
11 王 振 世界中国学研究所建所十年中的五项亲历工作
16 张兆安 我与世界中国学结缘
20 张维为 关于世界中国学所的一些回忆
24 方松华 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27 姚勤华 最后的坚守
30 沈桂龙 难忘的记忆与深刻的体会
36 王海良 我与世界中国学所的链接
45 梅俊杰 中国学所最早那三四年
48 周 武 往日崎岖还记否
——世界中国学所“前史”琐记
86 吴雪明 我与中国学所的六重缘分
96 赵念国 我有幸目睹并参与了中国学所的诞生
100 陈如江 一个匆匆的过客
105 王震 我在中国学所的第一次国际交流
——2013年9月柏林参会纪行
113 潘玮琳 中国学研究所成立前后的点滴回忆
118 张 焮 从零到正无穷:中国学所建所前的回忆
123 褚艳红 我与中国学所共成长
128 顾鸿雁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132 徐庆超 不负遇见:拾忆那“一片潮流”
13 7胡筱秀 文明因交流互鉴更精彩:青汉班纪事
140 焦世新 我与中国学所的渊源
143 高莹莹 我与中国学所
148 侯喆 在上海聆听中国声音
151 宋晓煜 纪念那些一起奋斗过的时光
153 王 玉 上海·中国·世界
——所庆十周年有感
157 王素云 岁月留痕:我与中国学所
160 谢一青 意外惊喜
——我与中国学所的缘分
162 刘 晶 中国学所是我职业生涯的起点
附录
167 世界中国学论坛与中国理念的国际传播
180 中国学贡献奖介绍
182 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上海)五年
192 中国学所研究课题与学术奖励
197 中国学所大事记
243 后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