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 美学人类学的基本概念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5.92
6.2折
¥
58
全新
库存16件
作者(德)克里斯托弗·孟柯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76031973
出版时间2022-09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58元
货号1202762729
上书时间2024-12-2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克里斯托弗·孟柯,德国哲学家,1958年生于科隆,自2009年起担任法兰克福大学哲学教授。研究重点为政治哲学、法哲学、主体性理论和美学,著有《艺术的主权:阿多诺和德里达之后的美学经验》《悲剧的当代:试论判断和游戏》《艺术的力量》《权利的批判》《自律与解放:黑格尔研究》《解放的理论:关于自由的生成》等。译者简介:翟灿,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2006年获哲学博士学位。著有《艺术与神话:谢林的两大艺术哲学切入点》等,参与合译《科学时代的理性》《艺术心理学新论》等。何乏笔(Fabian Heubel),哲学家、汉学家,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汉学硕士、德国达姆施塔特科技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研究员、法兰克福大学哲学系兼任教授,著有《何谓中国哲学?批判性的视角》《修养与批判:跨文化视野中的晚期傅柯》等,译有《福柯考》等。治学范围涉及跨文化哲学、修养哲学、当代欧洲哲学、欧美汉学、儒道思想、美学等。刘沧龙,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哲学博士。著有《气的跨文化思考》《内在他者:庄子‧尼采》以及若干关于儒道气的思想、尼采哲学之论文。
目录
前言 何以有美学?
第一章 感性
第二章 实践
第三章 游戏
第四章 美学化
第五章 美学:哲学的争论
第六章 伦理学:自我创造的自由
附录 力量的习练:一场讨论的后记
译者说明
汉德译名对照表
内容摘要
自18世纪,德国哲学家、“美学之父”鲍姆加登提出审美范畴,将美学系统化为一门新的科学起,一种思考何为美、何为崇高、何为艺术的思想方式便在哲学中留下了自己的轨迹。美学的诞生让思想家们开始重新思考感性、能力和活动等传统哲学问题,美学也被理解为一种涉及人类精神总体的范畴。然而,这种视角转换究竟应当如何完成,却充满争议。鲍姆加登将审美活动理解为主体的思想与实践能力,而浪漫主义思想家赫尔德则提出了将审美活动理解为“力量之思想”的美学模式。本书关注的便是美究竟是一种“能力”还是一种“力量”的论争,并主要围绕“何以有美学”这一主题展开对此的讨论。 作者首先借助感性的理性主义概念来回顾美学的出发点,并在此基础上,重构了鲍姆加登感性认识的美学,将之当作主体及其官能的理论。随之,又通过赫尔德、苏泽尔和孟德尔颂等人的文本,以力量美学作为反模式的基本主题进行探讨,最后在与康德的商榷中,在对尼采的接续思考中,总结了关于哲学美学和作为善行理论的伦理学的看法,向读者展示了美学经验作为力量游戏的经验所具有的伦理学意义:它教我们行动与生命区分,亦教我们生命的另类善行。
主编推荐
自18世纪,德国哲学家、“美学之父”鲍姆加登提出审美范畴,将美学系统化为一门新的科学起,一种思考何为美、何为崇高、何为艺术的思想方式便在哲学中留下了自己的轨迹。美学的诞生让思想家们开始重新思考感性、能力和活动等传统哲学问题,美学也被理解为一种涉及人类精神总体的范畴。然而,这种视角转换究竟应当如何完成,却充满争议。鲍姆加登将审美活动理解为主体的思想与实践能力,而浪漫主义思想家赫尔德则提出了将审美活动理解为“力量之思想”的美学模式。本书关注的便是美究竟是一种“能力”还是一种“力量”的论争,并主要围绕“何以有美学”这一主题展开对此的讨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