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强国 重构产业与城市创新行动思考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41.14
5.9折
¥
69.8
全新
仅1件
作者周永亮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672562
出版时间2021-0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69.8元
货号1202300808
上书时间2024-12-2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周永亮,知名战略管理专家和创新导师,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坚持创新学院院长、国富咨询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乐创资本创始合伙人,兼任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北京大学MBA管理咨询协会不错顾问。
已著有《江山永续》《中国企业前沿问题报告》《工作就是责任》《理念方太》《价值链重构》等30余部著作。
目录
推荐序一:要高度重视传统制造业
推荐序二:制造业是国家力量的基石
前言:为制造业呐喊
绪论:制造强则国强,企业家强则制造强/001
上篇睡狮醒来
第一章中国制造的成长:从职业管理者集群到企业家集群/012
一、创业英雄榜:企业家集群的崛起是中国制造崛起的前提/012
二、成长的秘诀:是创造的基因,并非自然的红利/014
三、华为的成长:拼命学习与疯狂研发的中国制造业标杆/019
四、方太的成长:不做500强,要做500年的很好专注/022
五、吉利的成长:通过并购扩张、控制产业链实现快速发展/027
六、新企业家集群:中国制造的主要推动力//030
第二章中国制造的挑战:由多而大向强而精转型升级/032
一、中国制造的崛起:中国价格与中国速度/032
二、中国制造的成就:结束短缺经济,建成高端装备体系/035
三、中国制造的严峻挑战:内在的劣势与外部的“卡脖子”/037
四、中国制造的新考验:产业链巨变的挑战/040
五、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构建产品的优选领导力//044
第三章中国制造的强盛:很好文化哺育制造业/047
一、中国制造的精神:根植于中国很好文化的三大潮流/047
二、中国制造的文化群像:现代制造业精神之百花齐放/051
三、中国制造的智慧力量: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化与超越//059
第四章中国制造的价值:用户价值既是软实力也是硬实力/065
一、从中国价格到中国价值:中国制造的升级修炼之路/065
二、创造保证价值:构建产品的保证领导力/070
三、创建新商业文明:中国价值带来的智慧增长//073
第五章中国制造的基石:强化制造业基础能力是关键/076
一、“卡脖子”之殇:制造业基础能力有明显短板/077
二、传统制造不再传统:强基的路线图与初步成果/080
三、蜕变的逻辑:转型是重构,升级是重生//082
第六章中国制造的硬核:硬科技赋能优选制造业/090
一、赋能力量:用硬科技拉升中国制造/091
二、关键领域:抢占高端装备制造高地/094
三、创新路径:由“包养”模式向“散养”模式的转换//102
下篇重塑战略
第七章重新定义价值:从重评制造业上市公司价值开始/111
一、价值重塑:由单一价值提升为复合价值/111
二、价值重评:由数量决定的“大”提升为价值决定的“强”/114
三、价值链重构:为创造真正的价值而变革//116
第八章重新定义制造:新制造融合互联网培育新物种/124
一、制造的新要素:中国产业优势创造新物种/125
二、制造的新模式:深化智能制造,构建产业新优势/132
三、制造的新出路:产业互联网热的冷思考//134
第九章重新定义系统:关键环节补课与体系路径转型/140
一、通过研发核心技术与工艺掌控价值链高端/141
二、补足短板推动价值链要素优化/143
三、从关键环节入手,寻找价值链新要素/148
四、苦练内功,强化既有价值链的硬度//150
第十章重新定义产业:生态集群与专精特新优选/156
一、构建生态:中国制造内部生态存在严重的失衡/157
二、优选培育: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破局点”/160
三、优选之路:专注是灵魂,坚持是基石//163
第十一章重新定义城市:培育优选制造业集群的城市创新/167
一、新规模效应:培育重量优选制造业集群/168
二、新城市群:优质企业成为城市创新的发动机/171
三、新竞争力:构建现代城市的新产业吸纳力//175
第十二章重新定义创新:构建联合创新的综合体/179
一、创新的焦虑:传统创新模式向新的创新模式过渡/179
二、产业城市融合:产业创新与城市创新的“产城创”新物种/181
三、由链到网:通过联合创新,推动创新的生态化//185
后记/190
参考文献/192
内容摘要
本书以活跃的笔触,论述了作者根据自己的观察、调研和大量的行业研究成果,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的关键问题以及解决路径进行的思考。本书既有对我国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宏观层面的观察和扫描,又有对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微观研究与体验;不仅从全球经济及优选制造业发展趋势的角度论述了“中国制造”的优势、问题与走势,而且从产业、城市、企业三者的角度提出了如何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价格”向“中国价值”转变的解决方案。此外,本书还介绍了产业创新与城市创新、社会创新相融合的创新发展思路及相关模型。本书为急需通过创新而实现突破发展的制造业企业家、投身于制造业领域的创业者以及希望向优选制造、高端制造转型的城市管理者提供了实用路线图。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