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战时德国对华政策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6.57
6.5折
¥
56
全新
仅1件
作者马振犊 著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7074088
出版时间2010-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6元
货号11527333
上书时间2024-12-1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马振犊,江苏南京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副馆长,研究馆员。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新世纪“333工程”学科带头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研究方向为民国档案与民国史,先后独著及合著出版《惨胜――抗战正面战场大写意》、《蒋介石与希特勒――民国时期的中德关系》、《国民党特务活动史》、《百年沧桑――中国国民党史》等学术专著12部,在国内外发表民国史论文60余篇。曾赴英国剑桥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做访问学者。现任中国档案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现代史学会理事、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历史学会副会长、江苏省近现代史学会副会长、南京民国史研究会副会长等,兼任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的德国对华政策与德中关系
第一节 德中关系的历史回顾
一、德中两国的历史关系渊源
二、中国国民党及其政府与德国的历史关系
第二节 “单纯而完美”――九一八事变前的德中关系
一、《中德关税条约》的签署与中德苏三国同盟的设想
二、全德工业联合会访华
第三节 国民政府成立初期的德国军事顾问团
一、德国军事顾问团的缘起
二、鲍尔在华组建顾问团引起德中交涉
三、内外交困――克里拜尔顾问团引起的外交波折
第二章 德国与伪满洲国
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与德国的态度
一、九一八事变与德国的态度
二、德国不承认伪满洲国
第二节 希特勒上台后与德国对华政策
一、希特勒对中日两国的看法
二、海耶事件与德国对伪满洲国政策
第三节 德国与伪满洲国关系的升温
一、德国远东经济考察团访问伪满洲国
二、《德“满”贸易协定》的签订
第四节 德国与伪满洲国关系的加强
一、德日结盟与德“满”关系的发展
二、德国承认伪满洲国
三、建交后的德国与伪满洲国
第三章 九一八事变后的德国对华关系
第一节 德国政局的变化及其对华政策的调整
一、纳粹党上台
二、法西斯主义对中国政坛的影响
第二节 德国与德国赴华军事顾问团
一、佛采尔赴华
二、德国顾问团的扩大与改组
三、德国顾问团对中国军事的渗透
四、德国政府与德国顾问团
五、德国顾问团的困扰
第三节 德国与中国国防
一、德国“国防军之父”的来华使命
二、塞克特设计的中国军事整顿方案
三、法肯豪森与对日作战方案设计
第四节 抗战爆发前的德中日关系
一、九一八事变后的德中日三角关系
二、德国重整军备及其对华政策
三、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与中德交涉
第四章 德国与中国对日抗战准备
第一节 合步楼计划
一、德国与两广当局的军工合作
二、围绕两广方案而引发的中德交涉
三、克兰的广东计划
第二节 中德易货通道的建立
一、克兰与孔祥熙签署《中德易货合同》
二、广州风波的平息
三、克兰与翁文灏的会谈
四、顾振代表团访德与《德华信用借款》的签署
第三节 德国抗战爆发前的中国国防
一、德国与中国重工业
二、德国与中国兵工制造业
第四节 抗战爆发前的德国军火输华
一、《德华信用借款合同》签署前的德国军火输华
二、德国国家资本与德国军火输华
第五章 抗战爆发后的德国对华政策
第一节 德国对中日战争的态度
一、德国面对中日战争左右为难
二、陶德曼调停
第二节 德国与中国全面抗战
一、德国军事顾问团与中国抗战
二、孔祥熙访德及其成果
三、德国军事顾问团引发的德中日交涉
四、德国军火物资继续输华
第六章 德中断交及德国与汪伪政权的关系
第一节 德中断交及中国对德宣战
一、德国开始疏远中国
二、德国承认汪伪政权
三、德中断交及中国对德宣战
四、断交宣战后的中国对德事务
五、遗留的特别通道――韦尔纳在重庆
第二节 德国与汪伪政权的交往
一、汪伪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及追随德国对英美宣战
二、德国与汪伪“收回租界和撤销治外法权”
三、德汪关系的终结
本卷综述
参考书目
出版后记
内容摘要
二战时期的德国对华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际关系重要的一页,但长期以来,在以欧洲为中心的观念影响下,这一课题并没有得到历史学界特别是西方史学界的重视与关注,更无从论及其研究工作。当时的中国,虽因遭受西方列强近百年的侵略欺辱掠夺,积贫积弱,但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大举进攻面前,中国人民却举全国之力,进行了誓死抵抗。
主编推荐
《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的中国与世界研究(第9卷):战时德国对华政策》: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成果
精彩内容
蒋介石为什么选定德国人来继任军事顾问呢?第一,蒋本人对于日耳曼民族精神十分景仰,对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后能够迅速重整军备非常倾慕,蒋后来在自己的日记中对此曾有所流露,学界论述已多,这里不再重复。第二,蒋身边存在一批对德国和德国民族颇有好感的官员(如朱家骅、李鼐等人),这些人的大力推荐,促使蒋下决心聘请德国人为自己的顾问。第三,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沦为战败国,被迫放弃了在华的一切殖民利益,在国际上也被逐出列强行列,表面上与中国的国际地位已经平等,与德国人合作,既可得到实际帮助,又可避免顾问受祖国操纵,成为“太上机构”,产生无谓的外交纠纷。
当然,德国从来也没有忘记过对自己民族优秀品质的宣传,后来曾在蒋介石身边担任侍从顾问的德国人史太邱(streccius)大尉就曾以一副“自我感觉良好”的神态生动地描述说,“法国人太倨傲,太浮躁,做中国军事顾问是什么用处也没有的。他们把中国要做的事情告诉了中国当局,如果中国不照他的指示去办,他只是耸耸肩便完事;英国人呢?太懒惰,所以也不行”;苏联人则“不坏,可是他们的心理,跟中国人的心理却是差不多的,他们说‘尼契伏’,中国人‘没有法子’,这语调是极相像的。其次他们的顾问也太专门化,每个顾问只懂得一桩工作,别的便不知道了。举例来说,他们的技术顾问,唯一所懂得的只是大炮的特殊构造,而这对于中国是没有多大帮助的,因为中国的军备大都来自世界各国,所以非懂得各种炮不可”。①这样看来,唯一适合中国人需要的外国顾问,也许只有德国人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