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第2版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第2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第2版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57.01 7.6折 75 全新

库存27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赵其辉,魏昕 编

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ISBN9787565931451

出版时间2024-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5元

货号1203456587

上书时间2024-12-18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内容和任务1

二、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1

三、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1

四、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学习方法2

五、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3

第二章 疾病概论4

第一节 健康、疾病和亚健康5

一、健康的概念5

二、疾病的概念5

三、亚健康状态6

第二节 病因学6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6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7

第三节 发病学8

第四节 疾病的经过与转归10

一、潜伏期10

二、前驱期10

三、症状明显期10

四、转归期10

第三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15

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16

一、萎缩16

二、肥大18

三、增生18

四、化生19

第二节 细胞、组织的损伤20

一、可逆性损伤——变性20

二、不可逆性损伤——细胞死亡23

第三节 损伤的修复27

一、再生性修复27

二、纤维性修复29

三、创伤愈合30

第四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35

第一节 充血和淤血36

一、充血36

二、淤血36

第二节 出血37

一、出血的类型及原因37

二、出血的病理变化38

三、出血的后果38

第三节 血栓形成38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38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39

三、血栓的结局40

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40

第四节 栓塞40

一、栓子的运行途径41

二、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41

第五节 梗死42

一、梗死的原因和条件42

二、梗死的病变及类型42

三、梗死对机体的影响43

第五章 炎症45

第一节 炎症的概述46

一、炎症的概念46

二、炎症的原因46

三、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47

四、炎症介质51

五、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52

六、炎症的类型53

第二节 急性炎症53

一、急性炎症的病理学类型54

二、急性炎症的结局56

第三节 慢性炎症57

一、一般慢性炎症58

二、肉芽肿性炎58

第六章 肿瘤60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61

第二节 肿瘤的特性62

一、肿瘤的一般形态62

二、肿瘤的组织结构63

三、肿瘤的异型性63

四、肿瘤的生长与扩散64

五、肿瘤的复发66

第三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66

一、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66

二、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66

第四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67

第五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68

一、肿瘤的命名原则68

二、肿瘤的分类69

三、癌与肉瘤的区别71

第六节 癌前病变、原位癌及早期浸润癌71

一、癌前病变71

二、原位癌73

三、早期浸润癌73

第七节 常见肿瘤举例73

一、上皮组织肿瘤73

二、间叶组织肿瘤75

三、淋巴造血组织肿瘤76

四、黑色素瘤77

五、多种组织肿瘤77

第八节 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78

一、肿瘤的病因78

二、肿瘤的发病机制80

第七章 水与电解质代谢紊乱83

第一节 脱水和水中毒84

一、脱水84

二、水中毒87

第二节 水肿88

第三节 钾代谢紊乱93

一、低钾血症93

二、高钾血症95

第八章 发热99

第一节 发热的概述100

第二节 发热的原因和机制101

一、发热激活物101

二、内生致热原102

三、发热的发生机制103

四、发热的时相104

第三节 发热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105

一、代谢变化105

二、功能变化106

第四节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和防治原则与护理107

一、发热的生物学意义107

二、发热的防治原则与临床护理108

第九章 酸碱平衡紊乱111

第一节 酸碱平衡的调节 112

一、体液中酸碱物质的来源112

二、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113

第二节 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及常用指标116

一、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116

二、常用检测指标及其意义116

第三节 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118

一、代谢性酸中毒118

二、呼吸性酸中毒120

三、代谢性碱中毒121

四、呼吸性碱中毒122

第四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123

一、双重性酸碱平衡紊乱123

二、三重性酸碱平衡紊乱124

第五节 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分析判断方法124

第十章 缺氧128

第一节 临床常用的血氧指标129

一、血氧分压129

二、血氧容量129

三、血氧含量130

四、动静脉血氧含量差130

五、血氧饱和度130

六、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130

第二节 缺氧的原因和类型130

一、低张性缺氧130

二、血液性缺氧131

三、循环性缺氧132

四、组织性缺氧133

第三节 缺氧对机体的影响133

一、呼吸系统的变化134

二、循环系统的变化134

三、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135

四、血液系统的变化135

五、组织细胞的变化135

第四节 缺氧的治疗136

第十一章 休克138

第一节 休克的病因及分类139

一、休克的病因139

二、休克的分类139

第二节 休克的发展过程及发病机制141

一、微循环缺血缺氧期141

二、微循环淤血缺氧期143

三、微循环衰竭期144

第三节 休克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改变147

一、机体代谢变化及细胞损伤147

二、休克时主要器官的功能改变148

第十二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51

第一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原因和发病机制152

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原因152

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病机制153

第二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诱发因素155

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155

二、严重肝功能障碍155

三、血液呈高凝状态155

四、微循环障碍155

第三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和分型155

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155

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型157

第四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理临床联系157

一、出血157

二、休克158

三、器官功能障碍159

四、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159

第五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护理原则160

一、密切观察病情160

二、出血的护理160

第十三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163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165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65

二、基本病理变化165

三、重要器官的动脉粥样硬化167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67

一、心绞痛167

二、心肌梗死167

三、心肌纤维化168

四、冠状动脉性猝死168

第三节 原发性高血压169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69

二、类型和病理变化170

第四节 风湿病172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72

二、病理变化173

三、各器官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173

第五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175

一、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175

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175

第六节 心瓣膜病176

一、二尖瓣狭窄176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177

三、主动脉瓣狭窄177

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78

第十四章 心功能不全180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和分类181

一、病因181

二、诱因182

三、分类183

第二节 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偿反应184

一、心脏本身的代偿反应185

二、心脏以外的代偿186

第三节 心力衰竭的基本发生机制187

一、心肌收缩性减弱187

二、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和顺应性降低188

三、心室各部舒缩活动不协调188

第四节 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188

一、心排血量减少189

二、肺循环淤血189

三、体循环淤血190

第五节 心力衰竭的防治和护理原则191

一、防治原发病,消除诱因191

二、调整心脏前负荷191

三、降低心脏后负荷191

四、改善心脏的舒缩功能192

五、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192

六、护理措施192

第十五章 呼吸系统疾病194

第一节 慢性支气管炎195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95

二、病理变化196

三、临床病理联系196

第二节 肺气肿197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97

二、病理类型197

三、病理变化198

四、临床病理联系198

第三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99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99

二、病理变化200

三、临床病理联系200

第四节 肺炎200

一、细菌性肺炎201

二、病毒性肺炎204

三、支原体肺炎206

第五节 呼吸系统常见肿瘤207

一、鼻咽癌207

二、肺癌208

第十六章 呼吸衰竭213

第一节 呼吸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214

一、病因214

二、发病机制215

第二节 呼吸衰竭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219

一、酸碱平衡及电解质代谢紊乱219

二、呼吸系统的变化219

三、循环系统的变化220

四、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220

五、其他变化221

第三节 呼吸衰竭的防治与护理原则221

一、防治原发病221

二、保持气道通畅,改善肺通气221

三、氧疗,合理提高氧分压221

四、改善内环境,保护重要器官的功能222

第十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224

第一节 慢性胃炎225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225

二、类型及病理变化226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229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229

二、病理变化229

三、临床病理联系230

四、结局与并发症231

第三节 病毒性肝炎231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232

二、基本病理变化233

三、常见的临床病理类型234

第四节 肝硬化237

一、门脉性肝硬化238

二、坏死后性肝硬化240

第五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241

一、食管癌241

二、胃癌242

三、原发性肝癌244

四、大肠癌246

第十八章 肝性脑病249

第一节 肝性脑病的病因与分类250

一、内源性肝性脑病250

二、外源性肝性脑病250

第二节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251

一、氨中毒学说251

二、假性神经递质学说252

三、氨基酸代谢失衡学说252

四、GABA学说253

第三节 影响肝性脑病发生发展的因素253

一、高蛋白饮食253

二、消化道出血253

三、感染253

四、其他因素253

第四节 肝性脑病的防治和护理原则254

一、去除诱因254

二、降低血氨254

三、恢复神经传导功能254

四、恢复血浆氨基酸的平衡254

五、肝移植254

六、加强护理254

第十九章 泌尿系统疾病257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258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258

二、基本病理变化259

三、临床与病理联系260

四、肾小球肾炎的常见病理类型260

第二节 肾盂肾炎265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266

二、类型及病理变化266

第三节 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268

一、肾细胞癌268

二、尿路与膀胱上皮肿瘤269

第二十章 肾功能不全273

第一节 急性肾衰竭275

一、急性肾衰竭的原因和分类275

二、急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276

三、急性肾衰竭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278

四、急性肾衰竭的防治和护理原则279

第二节 慢性肾衰竭279

一、慢性肾衰竭的原因280

二、慢性肾衰竭的发病过程及其机制280

三、慢性肾衰竭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281

四、尿毒症283

五、慢性肾衰竭与尿毒症的防治和护理原则283

第二十一章 传染病与寄生虫病286

第一节 结核病287

一、概述287

二、肺结核病289

三、肺外器官结核病291

第二节 伤寒292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292

二、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293

三、结局和并发症294

第三节 细菌性痢疾294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294

二、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294

第四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95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296

二、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296

第五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296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296

二、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296

第六节 常见性传播疾病297

一、淋病297

二、尖锐湿疣298

三、梅毒298

四、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299

第七节 血吸虫病301

一、病因和感染途径301

二、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301

第八节 阿米巴病301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301

二、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301

主要参考文献304

中英文专业词汇索引305

内容摘要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为专科层次教材,是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的基础课程和桥梁课程,本教材力求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以职业技能教育为根本,满足三个需要(学科需要、教学需要、行业需要),注重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确保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教材涵盖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基础性内容。全书共分二十一章:第一章到第六章为总论,主要阐述疾病的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七章到第十二章为基本的病理过程;第十三、十五、十七、十九、二十一章是各论内容;第十四、十六、十八、二十章是各系统器官的病理生理学内容,介绍重要系统和器官涉及的病理生理学知识,包括心、肺、肝、肾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具有共性的病理过程和机制。为了便于理解,各章节穿插了百余幅病理形态学图片,以及病理过程发生机制示意图;各章正文前列出了思维导图,并以微课形式呈现,章节中还有重难点微课、课程思政微课、重难点动画、考点、以及丰富的案例(导入案例、课中案例、思政案例、自测案例),上述内容都配有二维码解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