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刘利平,字木铎,逸铎斋主人,号清园逸铎。现在清华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合作导师陈辉教授;2020年12月入选清华大学“水木学者”计划。2020年6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毕业,博士论文获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2015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师从姚鸣京教授;2010年本科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2013年担任有名演员及导演张国立亲自导演的大型连续剧《原乡》的海报创作,并在中央电视台CCTV1黄金时段播出,其同名作品《原乡》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主要代表作品《智者乐水系列》《思语系列》等作品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重量重要展览;作品在北京 、上海、广州 、深圳、新加坡等地以及中国美术馆、今日美术馆、天津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重要美术馆展出;多次举办个展、参加联展及国内外重要学术论坛。2019年论文《中国古代画论论述方式研究》入选2019亚洲国际文化艺术论坛及全国美术高峰论坛,扬州(入会资格)。
目录
导论
第一节选题缘由
第二节已有研究成果概述
第三节本书结构安排
第一章从山水画的产生到山水画中的水元素
第一节中国人的自然意识
第二节中国人山水精神的构建
第三节中国山水画中的水元素
第二章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概况与基本特征
第一节中国古代山水画发展概况
第二节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中国古代山水画之水的物象形态和审美风格
第一节古代画论中的审美形态语言学
第二节江海:浩渺、淡逸、豪放、神妙等
第三节河湖:浩渺、疏放、超逸、空灵等
第四节池潭:空旷、娴静、高古、清幽等
第五节溪泉:激荡、幽邃、清寂、曲蜿等
第六节瀑布:奔放、刚健、苍郁、幽深等
第七节雪水:黯淡、玄溟、萧寒、孤寂等
第四章中国山水画之水的传统创作技法
第一节中国山水画中章法空间布局
第二节作为独特艺术语言的笔、墨、水
第三节设色法及其创作实践
第五章缺失与启示:古代山水画之水的新创发
第一节中国古代山水画之水的角度的缺失
第二节近现代画家的创新探索
第三节重建山水新经验与水的创作新方向
第六章结论
后记
关于图片版权的声明·图版目录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中国古代山水画,山水并称,但其实从古至今艺术史学者对水的研究都是很薄弱的。为了使这一问题有更大的纵深,本研究对山水画的发生及发展历程和基本特征进行了简要论述。本研究的主体是对山水画中的水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论述,为此,作者对古代山水画作品进行了全面的考察,最后得出物象形态、审美风格和创作技法的分析框架与结论,也就是所谓的“旧形态”。王维诗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成就虽然至辉且煌,但也已经到了“穷处”,需要新的解放和变革。本研究即以水为主题进行了探讨,也就是“新创发”。
主编推荐
本书以作者刘利平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就读时撰写的博士毕业论文为底本,经反复推敲修订,重新集结而成,研究主体是山水画中的水,认为中国古代山水画,山水并称,但其实从古至今对水的研究都是很薄弱的,研究旨在填补这一学术空白。全书对中国山水画的发生及其背后蕴含的人文哲学逻辑进行了系统阐述;对中国古代山水画发展的历史脉络、基本特点进行了总结概括;对中国古代山水画中水的物象形态、审美风格及创作技法进行了全景且深入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在这样的基础上得出了中国山水画“基本只有水元素,几乎没有水主题”的结论,既总结了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成就,也指出了其缺失。作者致力于采取跨学科的研究方式、广阔的学术视角,分别从文字学、文学和哲学等角度,凭此深入到民族精神文化的根本层面,并结合作者本人的创作实践,试图为山水画的创新找到新的方向,扩展和丰富传统山水画的内涵,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