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至汉礼乐文化兴衰背景中琴乐文化品格的变化与重塑(中国音乐学院博士文库)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6.92
5.4折
¥
49.8
全新
仅1件
作者胡潇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ISBN9787503968341
出版时间2020-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8元
货号1202141703
上书时间2024-11-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胡潇,女,湖北钟祥人,1988年7月生。2006年至2017年,就读于中国音乐学院本科、硕士、博士,2017年6月获博士学位,2017年7月至今就职于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要研究方向为音乐美学、中国音乐史。于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文章,代表成果有《“声”“音声”“乐”诸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上的分歧——兼及对三个颇具争议问题的思考》《嵇康的“声无哀乐”命题是不是心声二元论?》《中国弓弦艺术“乐”之创新——中国音画乐舞情景音乐会的创作特色》等。
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 3
二、相关概念、问题的说明 ⋯ 4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7
四、研究现状 ⋯ 8
第一章 西周礼乐文化中的琴乐及其文化内涵 ⋯ 13
第一节 关于琴的起源与存在的认识 ⋯ 15
一、认识“口传之说”与“托古之说”的不同 ⋯ 15
二、具有较高史料价值的竹简文献史料——清华简《周公之琴舞》 ⋯ 20
三、从出土实物看先秦琴制的美学特征 ⋯ 26
第二节 琴在礼乐活动中的存在及其审美文化内涵 ⋯ 29
一、“儆毖”明德——《周公之琴舞》的功能与审美文化内涵 ⋯ 29
二、《诗经》六首反映的琴的审美文化内涵 ⋯ 31
三、《周礼》中琴的审美文化内涵 ⋯ 36
第三节 琴乐的传承主体与接受主体及其身份地位 ⋯ 44 一、琴乐的传承主体——瞽矇的职能及其身份地位 ⋯ 45
二、琴乐的接受主体——王室贵族成员与国子 ⋯ 48
第四节 由“和”而致“德”——琴乐的审美文化内涵 ⋯ 48 一、西周礼乐实施中由“和”而致“德”的人文追求 ⋯ 49
二、琴乐体现的由“和”致“德”的文化意义 ⋯ 52
第二章 春秋战国礼乐文化中的琴乐及其文化内涵 ⋯ 55
第一节 琴乐作为礼乐文化的象征符号与传承载体 ⋯ 58 一、琴在礼乐文化中的代表性与象征性 ⋯ 58
二、琴作为礼乐文化传承的载体 ⋯ 61
第二节 不同琴乐主体文化立场的变化及其观念与行为 ⋯ 65
一、不同宫廷乐师在琴乐实践中对礼乐文化立场的坚守与叛离 ⋯ 65
二、从《左传》描写战事的三则史料看士大夫对琴的重视 ⋯ 75
三、“学习道艺”“德能居位”之“士”与琴 ⋯ 77
四、女乐及声色娱乐活动中的琴乐 ⋯ 80
第三节 以“德”为核心的琴乐审美文化内涵 ⋯ 80 一、琴乐之“和”与君子之“德” ⋯ 81
二、以“乐”为“德” ⋯ 84
第四节 琴乐之“悲”与情感的宣泄 ⋯ 85
一、以畅迫厄之情——扈子“援琴为楚作穷劫之曲” ⋯ 85
二、因心悲而令听“悲”——雍门周为孟尝君鼓琴 ⋯ 87
第五节 孔子、庄子的琴乐观与行为 ⋯ 89 一、孔子的琴道与其乐教实践 ⋯ 89
二、庄子以“得道”为“乐”的琴乐观 ⋯ 92
第三章 汉代礼乐文化中的琴乐及其文化品格的建构 ⋯ 93
第一节 汉代独尊儒术前后的礼乐文化 ⋯ 96
一、礼乐文化观念的“复兴”——陆贾、贾谊及董仲舒的礼乐观 ⋯ 96
二、礼乐文化存在的现实与矛盾——“不能言其义”与礼乐制度无乐教 ⋯ 100
第二节 礼乐文化名实皆俱的新的传承载体——琴乐 ⋯ 103 一、“雅琴”的确立与发展 ⋯ 104
二、“琴德很优”——建立以“德”为核心内涵的文化品格 ⋯ 106
三、琴器的文化象征意义 ⋯ 108
第三节 琴乐“修己”的德育功能及“坚守道义”的人生态度 ⋯ 114 一、琴乐“修己”的德育功能 ⋯ 114
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确立一种坚守道义、可担重任的人生态度 ⋯ 121
第四章 两周至汉琴乐文化品格的历史演进与形成 ⋯ 125
第一节 行为方式的演变:从两周礼乐、弦歌之琴到汉代修身理性之琴 ⋯ 128 一、西周时期的礼乐之琴 ⋯ 128
二、春秋战国时期宫廷礼乐文化的象征之器与民间孔子弦歌乐教之载体 ⋯ 130
三、汉代修身养性之琴 ⋯ 132
第二节 传承主体的演变:瞽矇乐师—士阶层—文人士大夫 ⋯ 133 一、西周琴乐的文化传承主体——乐师瞽矇 ⋯ 133
二、春秋战国时期琴乐的文化传承主体——士阶层 ⋯ 135
三、汉代琴乐的文化传承主体——文人士大夫 ⋯ 138
第三节 文化内涵的演变:由“和”“德”“乐”的审美文化内涵到文化品格的形成 ⋯ 139一、从两周由“和”致“德”的审美文化内涵到汉代“琴德很优”的文化品格 ⋯ 139
二、由琴乐之“乐”“悲”的言志导情发展为“达道”的审美境界与品格 ⋯ 141
结 论 ⋯ 143
一、两周至汉琴器及其性质的发展与变化 ⋯ 147
二、琴乐文化内涵在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的发展、变迁及文化品格的建构 ⋯ 148
三、琴乐何以成为汉代文士重构礼乐文化之选择 ⋯ 151
四、琴乐文化品格建构的历史意义 ⋯ 154
附录:本书相关论文成果 ⋯ 157
参考文献 ⋯ 171
后 记 ⋯ 175
内容摘要
在中国音乐文化目前,琴具有独特的人文内涵和文化品格。从历史上看,琴乐文化品格的接近建立,最终是在汉代被建构起来的。本书的研究,选择在西周至春秋战国、两汉不同历史阶段的礼乐文化背景中,以相关文献文物史料的研究与解析为基础,集中关注并探究琴乐的文化品格,是如何在两周至两汉礼乐文化的兴衰、沉浮与重生中得以形成、延续和发展,并最终在汉代被建构起来,确立了琴乐“琴德很优”“君子以其(琴)可修德”这样一种具有浓厚人文意蕴的文化品格,使以文人士大夫为琴乐行为主体的琴人、琴家,成为汉代周孔乐教的践行者和传承者,承载了礼乐文化中的伦理意义及教育功能,最终成为文人士大夫修身养性的“德”之器。对于文人士大夫与琴的关系及其存在而言,在琴与人的合一中,琴乐的文化品格也被提升到远超过两周时期的一个历史高度,由此奠定了琴乐其后两千年发展的重要文化基石。本书通过“西周礼乐文化中的琴乐及其审美文化内涵、春秋战国时期礼乐文化中的琴乐及其审美文化内涵、两汉礼乐文化中的琴乐及其文化品格的建构、先秦至两汉琴乐文化品格的历史演进与形成”此四章结构的设置与阐述,完成本题的研究及论述。
主编推荐
你喜欢听琴吗?你知道琴外之音吗? 古琴,2003年入选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有着悠久历史的古琴艺术再次得到了世界公认。古琴不只是一件乐器,它代表着一种独特的文化品格。作为文人音乐的代表,它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积淀中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古琴的自身体现了文人阶层的精神追求,体现了文化审美、体现了君子之德。古琴,一件有着教育意义的乐器,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符号,它倡导张弛有度、谈薄内敛的人生观,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以琴傍身已经成为文人身份的象征。 近年来,古琴已经是当下最热门的艺术形式,进入大众的视野,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越来越多人将视角投入“音乐表象的背后”,知其然并要知其所以然,这是我们追求传统文化的态度,也是我们建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根本。 本书梳理并探究了“琴乐文化品格”的构建历史,作者翻阅了大量地古籍文献,提供了大量的史实资料,进行客观地呈现。读者可以通过本书看到古琴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及其文化内涵;看到它作为乐器之外的文化价值,听懂琴外之音。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