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德勒教养课:父母话术训练
  • 阿德勒教养课:父母话术训练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阿德勒教养课:父母话术训练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7.75 4.5折 39.8 全新

库存4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景慧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86511

出版时间2022-04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9.8元

货号1202652520

上书时间2024-10-15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有人说,比爱孩子更重要的,是懂得爱孩子的方式。许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总会抱怨孩子不好管教。毕竟听话的孩子是少数的,大多数的孩子总有不听话的表现,于是父母在管教孩子时便会讲道理,讲道理不听就发脾气,甚至打骂孩子。思想家卢梭曾说:“三种对孩子不但无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式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事实上,大量实际生活案例告诉我们,如果教育孩子时能够注重心理学,抓住孩子的心理,教育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阿德勒的育儿思想,正是父母们需要学习的。阿德勒是著名的心理学家,他在儿童教育方面的核心思想就是对孩子保持足够的尊重与信任,平等地对待孩子。对孩子不过分管教,反而能让孩子很听话。众所周知,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玩,喜欢尝试和探索。当他们沉浸在那些在大人们看来丝毫没有意义的事情里时,就被当作不听话。现代家庭中的孩子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不愿意听从他人的意见,甚至故意叛逆。其实,许多孩子不听话,与孩子天性有关,更与父母有关。许多父母总想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控制孩子,他们认为孩子的生命是自己给予的,所以孩子#8195;必须听自己的,但凡孩子有一点不听话都是不允许的。显而易见,这样的父母并没有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而只是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阿德勒认为这本身就是不平等的,假如父母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那么又如何让孩子听话呢?这当然是不可能的,过分管制只会让孩子产生反感的心理,甚至叛逆。阿德勒认为,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是因为他做了什么,而是因为他是谁,不能因为孩子没有按照父母的想法去做,就收回自己的爱。无论孩子的行为是否超出父母的接受范围,不论孩子的成就是否达到父母的预期,父母都不应因为这些改变对孩子的看法,而要始终坚持无条件地支持孩子,相信孩子。对孩子的言行不过分管制,以引导的方式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这才是阿德勒育儿的智慧。

 

编著者 2021年2月


【书摘与插画】

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阿德勒总是问父母:“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吗?”几乎所有的父母在被问到这个问题时,都会给予肯定的回答:“当然了解!”俗话说:“知子莫若父。”每一位父母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并且他们能够说出一些孩子的特点。因为从孩子出生起,父母就是孩子亲密、值得信赖的人,所以,父母可以肯定地说“我很了解自己的孩子”。但是,父母自己的看法却是不够全面的,有着很多偏差,以至于出现“察子失真”的现象,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经常与孩子在一起,却对孩子的一些行为表现得熟视无睹或者视而不见。还有一些父母忙于自己的事业发展,为生活琐事所累,他们很少有时间来观察孩子、了解自己的孩子,所以,在父母心中并没有形成对孩子正确、全面的认识。其实,了解孩子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如果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缺乏认识,那又何谈教育呢?放学路上,女儿一张苦瓜脸,无论妈妈怎么说,她就是不说话。妈妈憋不住了,因为刚才老师向自己反映说女儿上课总是和同桌聊天。妈妈情绪上来了,对女儿不分青红皂白就责备:“听说你上课总是跟同桌聊天?你怎么回事呢?妈妈这么辛苦到底是为什么呢?你为什么总是做一些令妈妈伤心的事情呢?”女儿一脸委屈:“我没有,我只是……”孩子还没来得及说完,妈妈就叫道:“你只是什么?只是上课说话吗?你为什么总是喜欢为自己找借口呢?难道做了错事,还理直气壮地为自己找借口……”回到家,女儿在日记本上写着:“今天我感到很难过,因为妈妈在不了解真相的情况下批评我。也不问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就直接说我不对。其实当时是老师讲到了一个难题,同桌觉得没理解,就小声询问我,我当时就跟她讲解清楚。没想到就这样一件小事,老师冤枉了我,妈妈也冤枉我,难道我真的做错了吗?”英国教育家、思想家洛克指出:“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视,教育上的错误正如配错了药一样,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家庭教育也是一样的道理,父母是孩子的位老师,担负着教育孩子的责任,这时候,父母首要的任务就是观察并了解自己的孩子。小贴士1.了解自己的孩子有的父母觉得自己天天与孩子在一起,对他难道还不够了解吗?其实,许多父母对孩子的了解还停留在表面上,并没有细心地观察,他们的了解并不细致,也不够深入,对自己的孩子了解得并不深,没有从整体上把握孩子的内心世界。父母可以在下班后,与孩子进行交谈,建立信任关系,观察孩子的情绪、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充分全面地了解孩子。2.切忌片面性有的父母观察了孩子的行为,但他们总是带着片面的心理来判断孩子,对孩子的想法、行为以及做事动机判断得都不够准确。有的父母看到孩子某些方面很迟钝,就认为孩子很“笨”;有的父母觉得孩子唱歌不错,就觉得应该让他学习唱歌,父母这样片面性地判断,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3.常常与孩子交谈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庭普遍存在着与孩子的谈话不足的问题。许多妈妈与孩子每天的谈话少于30分钟,爸爸则更少。但是,父母却花了更多的时间购物或者看电视。其实,作为父母,养成与孩子谈话的习惯非常重要。父母经常与孩子沟通,有利于培养孩子乐观开朗的心理素质,减少和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而且,父母在与孩子的谈话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对孩子语言举止的观察,了解到孩子在这一成长阶段表现出来的特点。4.观察孩子与同龄孩子的异同除了观察自己的孩子以外,父母还要善于观察与自己孩子同龄的孩子。同龄孩子的身体、智力、心理发展特点都是类似的,如果自己的孩子近比较沉默寡言,这说明他有心事了,或者显得比较早熟。而且,父母还可以制造一些情景,比如带着孩子参加活动,带着孩子造访亲友,这样都可以观察孩子与平时不同的表现,了解孩子的行为特点。阿德勒表示,其实,孩子就在身边,关键是父母要做一个有心人,要通过孩子的一举一动,了解他的心理、情绪,全面了解孩子,把握孩子内心深处的东西,从而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促进他个性的发展。



 
 
 
 

商品简介

怎样教育好孩子,这对每一位父母来说都是很棘手的问题。孩子有孩子的想法,他想走自己选择的路,不想过被父母限定的人生。跟阿德勒学育儿,适时做放手的父母,去关注和陪伴孩子,帮助孩子建立自我意识,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本书通过大量贴近生活实际的案例,探讨孩子如何做到自信、独立、勇敢,从人格统一、自卑感、社会情感、学校教育等关键词出发,解析孩子心理行为密码,从而传授给父母高效简单的育儿技巧,是让父母和老师都十分受益的育儿读本。



目录

第01章 尊重平等,听从孩子的自我意愿 001
正面引导,看到孩子的闪光点 002
理解孩子,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005
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 010
别只关注孩子的学习 013
阿德勒所理解的“平等” 016
孩子有生气的权利 019

第02章 人格统一,给予孩子心灵的自由 023
阿德勒论孩子的乐观 024
别让孩子被自卑心理所笼罩 027
正确理解孩子的消极情绪 032
社交步,让孩子学会分享 035
让孩子找到归属感 038
懂得爱,不应只在感恩节 041

第03章 自信回归,聆听阿德勒论孩子的自卑与超越 045
由内而外地赏识孩子 046 
“正向强化”孩子成长动机 050#8195;
别对孩子“鸡蛋里挑骨头” 054
避免教育中出现的“马太效应” 057
用“沸水”去刺激温水中的孩子 061

第04章 追求优越,不干涉是父母好的教育 065

阿德勒认为,孩子是社会人 066
对孩子采取平等的沟通方式 069
父母的期望是桎梏孩子的枷锁 074
引导孩子完成自我塑造 077
成长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 080

第05章 家庭地位,解读阿德勒的“儿童心理” 085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共同责任 086
避免动用盲目的惩罚方式 089
注重亲子间的沟通渠道 093
父母应掌握“吵架”的艺术 096
离异后为孩子重新定义“家” 101
原生家庭的环境 106

第06章 学校表现,培养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 111

入学是孩子成长过程的新起点 112
引导孩子度过“心理断乳期” 115
引导孩子熟悉新环境 118#8195;
孩子在学校“受挫”很正常 121
让孩子认为学校是更有趣的地方 124
让孩子懂得约束自己 126
让孩子服务自我 129

第07章 青春与性,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133 
敢于对孩子开展“性教育” 134
父亲不能缺席孩子的“性教育” 138
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 140
正确看待孩子的早恋现象 144
男孩同样需要性教育 147
对女孩子进行正确且适当的性教育 149

第08章 教育本质,跟阿德勒学育儿 153
杜绝“灌输式”的教育 154
冷静看待自体客体经验 157
争执可以帮助孩子变得自信和独立 162
决定孩子一生的是人格教育 166

 第09章 学习责任,找准平衡点是关键 171
孩子需要有目标地学习 172
引导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176
全面学习,克服短板 179#8195;
引导孩子克服紧张情绪 182
培养孩子好的记忆力 185
避免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188

第10章 赋予勇气,让孩子正视成长的挫折 193

拒绝挫折就等于拒绝成长 194
充分理解孩子的成长烦恼 198
面对考试失利,如何调整心态 202
引导孩子合理排解成长压力 207
引导孩子走出“失恋期” 210
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失败 213

参考文献 216


【前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