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里行间.草木皆兵:成语典故植物图鉴(精装版)
  • 字里行间.草木皆兵:成语典故植物图鉴(精装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字里行间.草木皆兵:成语典故植物图鉴(精装版)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2.64 6.1折 69.8 全新

库存8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潘富俊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79043

出版时间2019-03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69.8元

货号1201845971

上书时间2024-10-07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潘富俊,台湾地区大学森林研究所硕士、美国夏威夷大学农艺及土壤学博士,历任林业试验所生物组组长、恒春研究中心(原恒春分所)主任。曾任台湾地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系、东华大学自然资源管理研究所、高雄医学院(高医大前身)生物系、福建闽江学院环境规划系兼任教授,教授植物分类学、植物生态学等。现任台湾地区中国文化大学景观系教授,开授景观植物学、植物与文学、台湾地区的植物文化等课程。

目录
[图书目录]

章 乔木类

木兰(木莲)  
甘棠(棠梨)
柳(垂柳)  
杞柳(筐柳)
蒲柳(旱柳)
杨(白杨)
松(马尾松)
柏(侧柏)
柿(柿)
红豆(红豆)
桂(肉桂)
栗(板栗)
梧桐(梧桐)
桐(泡桐)
梓(梓树)
梨(沙梨)
枣(枣)
楮(构树)
榆(榆树)
榆(榆树)
樗(臭椿)
栎(槲栎)
槐(槐树)
昙花(优昙花)
蘗(黄檗)
漆(漆树)
橡(槲树)

第二章 灌木类

桃(桃)
李(李)
杏(杏)
梅(梅)
枇杷(枇杷)
桂(桂花)
桑(白桑)
檿(山桑)
荆(黄荆)
棘(酸枣)
黄杨(黄杨)
榴(石榴)
橘(橘)
枳(枸橘)
铁树(苏铁)
紫荆(紫荆)
芙蓉(木芙蓉)
牡丹(牡丹)

第三章 藤蔓类

瓜(甜瓜)
胡椒(胡椒)
苜蓿(苜蓿)
瓠(瓠瓜)
菟丝(菟丝)
葛(葛藤)
薇(野豌豆)
茨(蒺藜)

第四章 竹及棕榈类

竹(桂竹)
竹(斑竹)
竹(毛竹)  
竹(华西箭竹)
箬竹(箬竹)
蒲葵(蒲葵)

第五章 双子叶草本类

艾(艾草)
芙蓉(荷)
芹(水芹)  
芷(白芷)
荼(苦菜)
麻()
莪(播娘蒿)
菽(大豆)
菊(菊)
菘(白菜)
葵(野葵)
葑(芜菁)
蓬(飞蓬)
莼(莼菜)
蓼(水蓼)
蕙(九层塔)
莸(莸)
蓝(蓼蓝)
荠(荠菜)
芍药(芍药)
藜(藜)
兰(泽兰)
蓍(蓍草)
藜(杖藜)
黄连(黄莲)
芝麻(胡麻)

第六章 单子叶草本类

芒(芒草)
茅(白茅)
韭(韭菜)
莠(狗尾草)
荻(荻)
麦(小麦)
荳蔻(荳蔻)
粟(小米)
萍(浮萍)
黍(黍)
萱(萱草)
蒲(香蒲)
蒲草(藨草)
葭(芦苇)
稻(稻)
蔗(甘蔗)
燕麦(燕麦)  
蕉(芭蕉)
姜(姜)
苡(薏苡)
芋(芋)
鬯(郁金)

第七章 低等植物

芝(灵芝)
萝(松萝)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以自然科学与古典文学邂逅的创意,把彩色图解应用到中国古典文学领域。古人以当时所熟悉的生态环境、特殊植物形态、植物名称语言、植物体的气味及植物的用途等,来表达心中的意念,从而形成带有植物名称的成语。其中有今日仍琅琅上口者,如“指桑骂槐”,也有不常用到的艰涩成语,如“黄杨厄闰”。每句成语所选用的植物都与该植物的特性息息相关,本书即针对成语中的植物专章逐一进行详细图文介绍,使读者在阅读与使用这些成语时,能更深入了解成语中的植物的含义,从而增加对植物的了解。

主编推荐
古人以当时所熟悉的生态环境、特殊植物形态、植物名称语言、植物体的气味及植物的用途等,来表达心中的意念,从而形成带有植物名称的成语。其中有今日仍朗朗上口者,如“指桑骂槐”,也有不常用到的艰涩成语,如“黄杨厄闰”。每句成语所选用的植物都与该植物的特性息息相关,本书即针对成语中的植物专章介绍,使读者在阅读与使用这些成语时,能更深入了解其含义与用法。本书精选383则成语典故,涉及109种植物,300多张精美图片,从多个角度理解古人如何观察植物特性、发挥想象力、赋予丰富的意象。以科学印证文学的匠心有所本,欣赏文学也能获得扎实的科学知识。

精彩内容
自序
在古典里映照科学之美

中国历史悠久,汉语词汇丰富,汉字应用几千年来,已成为极成熟的文字。在语文发展的过程中,为准确无误地传递信息、生动有力地表达情意,产生修辞的需求,创造了成语。成语特别多,也成为汉语的一个特点,后来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除了中国大陆、台湾地区,甚至受汉字、汉文化影响的汉文化圈,包括日本、韩国、越南等国的语言,也都有使用成语的习惯。

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琢磨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如古代的寓言、历史上的故事、古书的文句、外来文化等,所以成语常富含哲理。成语大多数是由四个汉字所组成,广泛使用于言语沟通及文学写作。

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谓之“典故”;“成语典故”就是成语产生、形成、流传的故事传说。适当运用成语典故可以增大文章及说辞的表现力,在词语中展现更为丰富的内涵,不但可以增加内容的韵味和情趣,也可以让说法委婉含蓄。在历代诗词目前,几乎所有的诗人都善用典故,其中又以唐、宋文士为甚。即使是现代,在谈话或作文中,适当地运用成语,也能有词简意丰、形象生动及透彻犀利的效果。

成语、典故和诗词歌赋、史书、章回小说、国画、中药等等,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成分。经过千百年的淬炼,已形成十余万条成语、俗语及谚语,内容包罗万象,包括器物、制度、地理、建筑、山水、天象、人物、胜迹、植物等。其中,含有植物的成语数量惊人,约有上千条,却是大多属于比较难解的词条。

植物成语的重要性向来遭到忽视。古人使用植物的形态、用途、生态特性、名称等,而形成成语。古人运用其对植物的理解,观察到植物的不同特性,发挥想象力,赋予不同植物不同的意象,让词汇的表达更丰富,具有更多的修辞色彩。植物成语和其他所有的成语一样,肇始及至定型,有其演。

变过程,词义有扩大、缩小或转移。如不细解成语典故中植物的来龙去脉、性质特征,就无法娴熟运用成语典故。凭空想象的植物形象,无助于文学的创造力。因此,对成语典故中的植物进行阐释,是了解植物成语辞意、熟悉成语典故的不二法门。

本书选取一百零九种构成成语的植物,根据植物的形体大小与生活型态,分成乔木类、灌木类、藤蔓植物类、竹与棕榈类、双子叶草本植物类、单子叶草本植物类、低等植物类等七章,叙述各植物形成之成语、识别特征、来源典故详解,以利翻阅与检索。期望读者借由认识成语植物的真正意涵,更能深刻领会古典诗词歌赋或章回小说的精华,并开启读者创作的泉源。
乔木类

以植物学的定义而言,分枝较高、有明显的主干、形体高大的树木,称作乔木,包括常绿乔木及落叶乔木。气候温暖潮湿的热带、带地区多常绿乔木;而气候寒冷的温带、寒带地区,以及干、湿季分明的热带地区则多落叶乔木。成语中使用到的乔木大多是国人生活中常见的、大多数民众熟悉的植物,包括果树、庭园树、造林树种等。分布越普遍、用途越多、使用越广的树木,成语的数量越多。

出现在成语中的果树,有甘棠、柿、栗、梨、枣等,均为原分布华北地区黄河流域的种类,除甘棠外,其他的果树种类已在全中国各地栽培,成为普遍的果树。特别是梨、枣,是国人熟识的水果,产生“让枣推梨”、“付之梨枣”、“囫囵吞枣”等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成语。熟悉度越高的植物,相关的成语数量也越多。

庭园乔木状花木所形成的成语,植物种类很多,有木兰、昙花、柳、杞柳、蒲柳、松、柏、红豆、桂、椿、槐、蘗等十二种之多。其中的柳、松、柏等,是属于全国性的庭园树种,成语的数量多在十条以上,例如“柳暗花明”、“傍花随柳”、“岁寒松柏”等,都是一般大众耳熟能详的常用成语。

古今生活所需的建筑、家具、薪炭用料,需求量大。尤其当生齿益增,天然植被所能供应的用料数量有所不足,必须有人工栽培的林木供给所需。古代造林木以成语出现者,有杨、桐、梓、榆、漆、栎、橡等,其中栽种较普遍的树种有杨、桐、梓、榆等,衍生“琴得焦桐”、“敬恭桑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等有名成语。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