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江粤语与文化探索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珠江粤语与文化探索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6.73 5.5折 49 全新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郑佩瑗 著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ISBN9787554302026

出版时间2015-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元

货号1201160664

上书时间2024-10-01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郑佩瑗,1949年11月出生于广州市,祖籍广东新会,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研究方向:语言文化学、岭南文史。长期从事汉语言文学、广州话教学以及广东省职教语文学科的课程设计、教材建设、教学教研指导工作。有
50多篇论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并在全国或省级评选中获奖。出版专著5部,主编参编全国、全省大中专通用统编教材、文化大典、方志30多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羊城晚报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等公开出版发行。

目录
粤语 
粤方言与广府文化/ 2 
试析人文生态环境与粤方言的流变/ 13 
四邑话特性的探析对后珠玑巷文化研究的启示/ 24 
对云浮白话“多层叠置”特征的思考/ 40 
罗定粤语的研究是南江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49 
论粤方言的区域特点与广府文化建设/ 58 
广州加强粤方言中心地建设刍议/ 85 
浅谈“广州学”的建立与广州加强粤方言中心地的建设/ 102 
金色的童年印记甜美的岭南韵律(代序)/ 113 
童声粤韵咏岭南(代序)/ 116 
粤方言与诗歌欣赏/ 119 
附录:新闻二则/ 151 
“凤眼看广府”首场论坛亮点频出专家激辩广府文化/ 151 
粤语文化论坛精彩纷呈从娃娃抓起刻不容缓/ 159 
文化 
“珠玑后裔”与四邑文化/ 162 
“客侨文化”研究对岭南民系研究的深远意义/ 177 
关于建设凤岗中国客侨文化研创中心的建议/ 191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缅怀冼玉清先生/ 197 
从“孔教会”到“孔子学院”看陈焕章/ 205 
提升海洋文化强化海洋意识 ——“南海Ⅰ号”整体成就的历史启示/ 229 
《坛经》的形成地/ 240 道德文化建设是农村综合改革的基石 ——云浮市云安县横洞村道德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258 
旅游产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建议/ 269 ——英德旅游文化调研报告(讨论稿)/ 269 
“原味”特色打造与旅游品牌营销/ 278 
罗定水利建设与稻耕文化的发展/ 285 
台山“侨墟文化”刍议/ 292 
从清远民间信仰看北江文化的个性/ 303 
广府春节民俗推陈出新与新型春节文化构建/ 316 
海上丝绸之路与岭南宗教信仰/ 327 
主要参考文献/ 339

内容摘要
全书收集作者在2006年-2014年期间的科研成果。其中包括:教研成果、参加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多项活动的调研成果、任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以来有关语言文化研究的成果。全书分“语言篇”与“文化篇”两大部分。汇编了对粤方言的流变、特征、语汇以及岭南宗教、文化研究的心得体会。是作者的工作汇报,也是一名广州市民对本土语言文化炽热之情的表达。

精彩内容
珠江——中国的母亲河之一,哺育了勤劳勇敢的“珠江人”。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移民史久远的“珠江人”培育 了古朴多元、缤纷绚烂、传承创新的珠江文化。独特的自然 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使珠江文化秉性独特,魅力无穷, 不愧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快 速发展,文化建设热潮叠起,地方文化的建设受到了高度重 视,“地方学”迎来了新的发展高潮。在此大好形势下, “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诞生了。20年的建会史,见证了 珠江文化学者的艰辛跋涉与开创性的努力。自2007年参加珠 江文化的研究工作以来,在黄伟宗会长的带领下,我参与了 多个项目的研究工作,获得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实属难能可 贵。
在“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成立20周年庆典之际,近 年来珠江文化的研究成果将分类结集以“珠江文化丛书”的 形式出版。《珠江粤语与文化探索》作为“珠江文化丛书”之一,得到了接受读者赐教的机会,实属荣幸。因本书列入珠江文化研究成果书系,为切合书系出版的宗旨,全书 内容分“粤语”、“文化”两部分,基本上按项目的时间 先后编排,以志参加珠江文化研究的历程。
值本书出版之际,衷心感谢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馆)、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广东省广府人珠玑 巷后裔海外联谊会多年来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交流机 会,搭建了广阔的研究、交流平台。衷心感谢我的方言研 究导师梁猷刚老师,衷心感谢黄伟宗会长等珠江文化研究 会的专家学者,是他们的教导与帮助,为我打下了语言文 化研究的基础,得以进入地方文化研究的行列,使多年的 汉语言文学、广州话、岭南文化的教研积累有了提升的机 会,从而为地方文化的研究与建设尽绵薄之力。
由于才疏学浅,时间仓促,错漏在所难免。如蒙读者 赐教,将不胜感激。
郑佩瑗 
2015年2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