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山区传统民居建筑保护与发展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70.51
7.3折
¥
96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逯海勇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ISBN9787513067706
出版时间2020-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6元
货号1202107200
上书时间2024-09-2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第1章绪论1
1.1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1
1.1.1研究背景1
1.1.2研究目的及意义6
1.2研究范畴及相关概念6
1.2.1研究范畴及对象6
1.2.2相关概念7
1.3国内外研究概况9
1.3.1国外研究概况9
1.3.2国内研究概况11
1.4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16
1.4.1研究内容16
1.4.2研究思路17
1.4.3研究方法18
1.5小结19
第2章传统民居研究理论及学科取向20
2.1传统民居研究的理论基础20
2.1.1可持续发展理论20
2.1.2适应性理论21
2.1.3文化地理学24
2.1.4类型学25
2.1.5建筑现象学29
2.1.6空间的生产29
2.2学科研究取向的多元性31
2.2.1基于建筑学视角的乡村聚落研究成果32
2.2.2基于文化人类学视角的乡村聚落研究成果32
2.2.3基于类型学视野的传统村落与民居研究成果34
2.2.4基于文化地理学的传统村落与民居研究概况35
2.2.5基于文化生态学的传统村落与民居研究概况36
2.3当前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新形势37
2.3.1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中遇到的问题38
2.3.2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举措40
2.3.3当前我国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契机42
2.4传统民居保护和再利用的模式44
2.4.1传统民居的保护模式44
2.4.2传统民居的再利用模式47
2.4.3国内外传统民居保护和再利用的成功案例51
2.5小结52
第3章鲁中山区传统民居建筑现状54
3.1鲁中山区概况54
3.1.1自然环境54
3.1.2人文环境57
3.2鲁中山区典型区域划分60
3.2.1济南山区60
3.2.2泰安山区62
3.2.3淄博山区64
3.2.4莱芜山区65
3.2.5沂蒙山区66
3.3鲁中山区传统村落的分布及特征67
3.3.1传统村落的类型及划分67
3.3.2传统村落分布的规律69
3.4鲁中山区传统民居建筑形态的变迁及影响因素72
3.4.1传统民居建筑形态的变迁历程72
3.4.2传统民居门楼形态的变迁和遗存情况82
3.4.3传统民居建筑形态变迁的影响因素88
3.5小结92
第4章鲁中山区传统民居建筑空间环境解析94
4.1传统村落选址94
4.1.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94
4.1.2“负阴抱阳”的景观意向96
4.1.3“绕山转”的村落布局形态97
4.1.4“羽状”格局的自然意蕴97
4.2鲁中山区传统民居空间形态类型100
4.2.1山区石头房102
4.2.2圆石头房106
4.2.3囤顶房109
4.2.4石灰坯房112
4.2.5窑场民居116
4.3鲁中山区传统民居建筑空间形态分析120
4.3.1街巷与节点120
4.3.2平面空间布局分析125
4.3.3立面分析134
4.3.4庭院分析135
4.3.5色彩分析136
4.4鲁中山区传统民居建筑的自然适应性139
4.4.1气候适应性139
4.4.2地形适应性143
4.4.3围护材料的适应性144
4.4.4技术资源的适应性148
4.4.5地域文化的适应性148
4.5与山东其他传统民居的横向比较150
4.6与其他合院式传统民居的纵向比较152
4.7小结158
第5章鲁中山区传统民居建筑保护现状调研与评价159
5.1鲁中山区传统民居遗存现状159
5.1.1城市化进程给传统民居带来的影响159
5.1.2鲁中山区传统民居遗存现状分析161
5.2鲁中山区传统民居保护与再利用实情调研163
5.2.1传统民居保护与再利用实情分析163
5.2.2传统民居保护与再利用中凸显的问题169
5.2.3传统民居保护与再利用设计中的局限性和难点173
5.2.4传统民居保护与再利用的反思175
5.3鲁中山区传统民居建筑综合评价176
5.3.1传统民居建筑评价的意义176
5.3.2传统民居建筑评价体系的参考依据176
5.3.3传统民居建筑评价指标及相关因子的确定180
5.3.4传统民居建筑综合评价分析及结论189
5.4小结190
第6章鲁中山区传统民居建筑保护与再利用192
6.1鲁中山区传统民居建筑保护面临的困境192
6.1.1“空心化”现象严重,民居呈“自然性颓废”状态192
6.1.2民居坍塌现象严重,缺乏安全性195
6.1.3村落肌理遭到破坏,原始风貌丧失195
6.1.4传统技艺后继乏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困难196
6.1.5保护制度不健全,资金投入严重不足197
6.1.6基础设施落后,盲目开发给民居保护带来危害198
6.2鲁中山区传统民居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策略200
6.2.1鲁中山区传统民居建筑保护策略201
6.2.2鲁中山区传统民居建筑再利用策略207
6.3典型传统村落民居保护与再利用设计示范性探讨——以济南市莱芜区逯家岭村为例212
6.3.1逯家岭村古村落概况212
6.3.2村落整体空间格局213
6.3.3村落传统民居遗存状况215
6.3.4传统民居再利用的ASEB栅格分析216
6.3.5传统民居建筑再利用实践探索219
6.3.6传统民居建筑功能转换呈现的问题及解决思路226
6.4小结228
附录1部分图片及表格资料来源229
附录2调查问卷231
参考文献235
内容摘要
本书从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背景出发,重点探讨了鲁中山区传统民居建筑的空间分布、空间形态、保护现状、综合评价、保护与再利用等几个方面,提出了鲁中山区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策略,并通过典型个案对传统民居的功能转化进行分析,期望相关研究成果能为鲁中山区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推进当地传统民居建设的良性发展。本书适合广大建筑师、建筑理论工作者、乡土建筑研究者及从事民居建筑保护的相关人员阅读,也可供建筑及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