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蜂产业发展的技术经济分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蜂产业发展的技术经济分析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5.89 5.3折 30 全新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玛琳 著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11631862

出版时间2017-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0元

货号1201620619

上书时间2024-08-06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陈玛琳,女,1984年出生,安徽省枞阳县人。2007年7月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金融学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同年9月攻读本校产业经济学专业研究生,2010年7月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10年9月至2013年12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宄所攻读农业技术经济学博士学位,师从赵芝俊研究员。在此期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研究生项目资助,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学习交流一年。2014年至今任职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蜂产业技术经济研究、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研究、农业政策理论研究等。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2.3 国内外研究评价
1.3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1.3.1 理论基础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2 中国蜂产业总体概况及发展形势
2.1 中国蜂产业发展概况
2.1.1 蜂产业的区域分布及生产情况
2.1.2 中国主要蜜粉源植物及放蜂路线
2.1.3 蜂产品国际贸易状况
2.1.4 蜂产品国内销售情况
2.2 基于调查实证的蜂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2.1 调查方法及样本分布
2.2.2 被调查蜂农基本特征
2.2.3 蜂农养殖规模及养殖方式
2.2.4 蜂产业技术推广情况
2.2.5 蜜蜂授粉发展现状
2.2.6 蜂农成本收益状况
2.3 蜂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2.3.1 产业优势(Strengths)
2.3.2 竞争劣势(weaknesses)
2.3.3 市场机会(0pponunities)
2.3.4 产业威胁(Threats)
2.3.5 蜂产业发展战略
2.4 本章小结
3 蜂农技术需求及其影响因素
3.1 蜂农技术需求情况
3.1.1 调查方法与数据来源
3.1.2 被调查蜂农的基本情况
3.1.3 调查结果分析
3.2 技术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3.2.1 模型选择与数据处理
3.2.2 模型结果
3.3 蜂农技术来源渠道
3.4 本章小结
4 中国蜂产业技术供给
4.1 蜂产业技术供给主体
4.1.1 蜂产业主要管理与组织机构
4.1.2 中国蜂产业科研体系
4.1.3 中国蜂产品加工企业
4.2 基于文献检索的蜂产业技术供给分析
4.2.1 期刊论文发表统计
4.2.2 全国硕博士论文研究情况
4.2.3 科技成果登记及转化
4.3 蜂产业主要生产技术的研究概况
4.3.1 规模化饲养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4.3.2 病虫害防治技术
4.3.3 蜜蜂育种技术
4.3.4 蜜蜂授粉技术
4.3.5 蜂机具的研发
4.3.6 蜂产业市场行情与信息技术应用
4.4 本章小结
5 中国蜂产业生产效率分析
5.1 蜂产业投入产出分析
5.1.1 蜂产业投入情况
5.1.2 蜂产业生产效益
5.2 蜂产业生产效率测算方法与指标选取
5.2.1 研究方法与模型选择
5.2.2 数据来源与指标选取
5.3 测算结果
5.3.1 中国主要省(市)蜂产业生产效率
5.3.2 中国蜂产业全要素生产率
5.4 本章小结
6 澳大利亚蜂产业发展及启示
6.1 澳大利亚养蜂业慨况
6.2 主要生产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6.2.1 病虫害防治措施及技术推广
6.2.2 授粉技术的发展与推广应用
6.2.3 蜜蜂育种的研究与应用
6.2.4 蜂机具的应用及蜂业信息技术
6.3 澳大利亚蜂产业技术服务体系
6.3.1 主要产业组织及研究机构
6.3.2 蜂产业技术推广体系
6.4 对中国的启示
6.5 本章小结
7 促进中国蜂产业技术进步的路径探索
7.1 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政府依托型
7.1.1 国家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建设背景
7.1.2 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设置
7.1.3 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初步成效
7.2 江山市养蜂产业化协会——协会及合作社主导型
7.2.1 江山市养蜂产业化协会概况
7.2.2 协会推动江山蜂业技术进步的途径
7.3 浙江蜂之语蜂业有限公司——龙头企业带动型
7.3.1 公司概况
7.3.2 公司推动科技创新的主要措施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主要结论
8.1.1 中国蜂产业受到出口贸易受阻及国内销售市场混乱的双重威胁
8.1.2 养蜂生产区域发展不平衡,蜂农收入受养殖规模与方式、气候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8.1.3 蜂农对病虫害防治技术需求强烈,技术需求主要受技术诱导因素影响
8.1.4 中国蜂产业技术供给难以满足蜂农技术需求,生产技术有效供给不足
8.1.5 提高蜂产业生产效率应从调整要素投入结构着手,定地饲养要素投入利用率偏低有待调整
8.1.6 技术进步整体乏力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8.1.7 蜂产业发展需要依靠政府的支持,加强组织化建设以及龙头企业的带动
8.2 政策建议
8.2.1 政府应加强对蜂产业的监管与支持力度,建立政府与政策支持体系
8.2.2 以蜂农技术需求为基础,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研发体系
8.2.3 加强蜂产业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建立产业人才培育体系
8.2.4 加强产业组织化建设,建立技术服务与推广体系
8.2.5 运用现代化信息工具,建立蜂产业信息服务体系
附录
附录1 蜂产业固定观察点蜂农调研问卷
附录2 养蜂技术采用及其来源问卷
附录3 蜂农养蜂车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首先从蜂产业生产区域、蜜源分布情况、靠前贸易状况及靠前销售市场情况况方面分析蜂产业总体状况,并通过固定观察点数据,运用统计学及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蜂农养殖规模及方式、自身特征、蜜蜂授粉应用情况、蜂农收入情况等,研究证实蜂农合作组织对蜂农收入有显著影响、但是否参加技术培训没有对蜂农收入产生影响,也反映了目前的技术推广和培训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提高技术培训效率及实用性。同时运用SWOT分析方法,从战略研究角度分析我国蜂产业的发展前景。

精彩内容
前言中国养蜂历史悠久,是世界传统养蜂大国。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截至2014年,中国共拥有907万群蜂,居世界第一位,发展蜂产业既有利于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增加就业机会,又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且蜜蜂授粉的经济价值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养蜂业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纵观中国蜂产业的发展现状,虽然中国是世界第一养蜂生产与出口国,但蜂蜜出口单价却是主要蜂蜜出口国中最低的,养蜂业表现出生产技术应用水平较低、养殖规模小且较分散、缺少龙头企业带动、科研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缺乏有效监管等诸多问题,中国低廉的蜂产品价格和不稳定的蜂产品质量,使中国未能列入世界蜂业强国的行列。究其原因关键就在于蜂产业生产关键技术推广力度不够,还未形成对蜂产品市场的有效管理体系。因此,本研究从技术经济学角度,对中国蜂产业技术需求、技术供给及技术效率进行研究,对于提高中国蜂产业的生产效率及构建蜂产业管理体系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书首先从蜂产业生产区域、蜜源分布情况、国际贸易状况及国内销售市场情况等方面分析蜂产业总体状况,并通过固定观察点数据,运用统计学及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蜂农养殖规模及方式、自身特征、蜜蜂授粉应用情况、蜂农收入情况等,研究证实蜂农合作组织对蜂农收入有显著影响,但是否参加技术培训没有对蜂农收入产生影响,也反映出目前的技术推广和培训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效率及实用性有待提高。同时运用SWOT分析方法,从战略研究角度分析中国蜂产业的发展前景。通过对10省(市)蜂农技术需求的调查,掌握了目前蜂农技术需求的实际情况及影响蜂农技术采用行为的因素。据调研,蜂农对病虫害防治技术、规模化饲养技术、育种信息和产品信息方面的需求较为迫切。蜂农技术采用行为影响因素方面,小规模养殖户、养蜂年限长、定地养殖的蜂农,一般风险承受力较弱,技术选择上较为保守,均以病虫害防治技术为主。相对而言,大规模养殖户、大转地蜂农更倾向于开发新市场,选择风险大但回报率高的技术。技术采用渠道方面,通过自己摸索及与有经验的蜂农交流是蜂农获取病虫害防治、饲养、育种及蜂机具使用技术的主要渠道,而蜜蜂授粉技术主要来源于养蜂合作社的宣传推广,蜂产品收购商则是蜂农获得蜂产品市场信息的主要渠道,目前也有部分蜂农开始利用互联网查找有用的技术信息。本书通过对目前蜂产业相关论文发表情况、科研成果登记情况的分析,研究中国峰产业的技术供给情况,并针对蜂农的技术需求,研究关键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蜂产业技术供给总量不足,增长速度缓慢;所供给的技术质量不高,缺少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先进技术;生产技术的研究缺乏项目支撑,科研投入力度不够。中国蜂产业技术供给还未能满足蜂农技术需求,技术供给与实际需求相脱节,生产技术的研究虽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面临来自产业内外各方面的问题,中国蜂产业的科研水平及技术推广水平都有待提高。根据蜂农饲养方式的不同,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中国主要省(市)的蜂产业技术效率,并对技术无效率省份提出效率改进方案。再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分别对转地及定地养殖方式下中国蜂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分析,测算结果表明2009—2012年转地养殖和定地养殖方式下蜂产业综合技术效率值分别为844%和69%,其中,转地养殖的全要素生产率受技术进步波动的影响较大,应加强自身的技术素养,对养蜂进行有效管理,避免自然灾害及病害所造成的损失。而定地饲养方式下要素投入冗余量较大,应适当扩大生产规模,提高要素利用率,从而提高其生产效率。在探讨促进中国峰产业技术进步的路径中,选取国内外的典型案例加以分析,以澳大利亚为例分析国外蜂业发达国家发展养蜂业的做法,总结澳大利亚对蜂产业管理的经验,学习其对病虫害防治和宣传蜜蜂授粉的做法。在国内的案例分析中,分别选取以政府、协会、企业为主导的技术供给与推广模式加以分析,得出发展中国蜂产业的经验与启示。基于以上研究,本书得到的主要结论有:中国蜂产业受到出口贸易受阻及国内销售市场混乱的双重威胁;养蜂生产区域发展不平衡,蜂农收入受养殖规模与方式、气候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蜂农技术需求主要受技术诱导因素影响,但中国蜂产业技术有效供给不足;蜂技术进步整体乏力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提高蜂产业生产效率应从调整要素投入结构着手;蜂产业发展需要依靠政府的支持、加强组织化建设以及龙头企业的带动。最后根据全文分析结果,提出促进蜂产业技术进步的对策建议,包括:政府应加强对蜂产业的监管与支持力度,建立政府与政策支持体系;以蜂农技术需求为基础,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研发体系;加强蜂产业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及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建立产业人才培育体系;加强产业组织化建设,建立技术服务与推广体系;运用现代信息工具,构建产业信息服务体系。本研究得到“国家蜂产业现代农业技术体系”(CARS-45-KXJ20)的支持,并获得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国家现代蜂产业技术体系经济岗位科学家赵芝俊研究员的大力支持与悉心指导,同时体系各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以及众多团队成员在调研与资料搜集过程中也给予了大量帮助,在此特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感谢。我们恳请广大读者对本书提出宝贵的批评和修改意见。著者2017年8月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