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音(全2册)(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卷)丛书)
  • 南音(全2册)(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卷)丛书)
  • 南音(全2册)(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卷)丛书)
  • 南音(全2册)(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卷)丛书)
  • 南音(全2册)(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卷)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南音(全2册)(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卷)丛书)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18.66 6.6折 180 全新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耀华 刘春曙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3472139

出版时间2020-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80元

货号1202176759

上书时间2024-07-13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概述

 

南音亦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古老乐种。

 

(一)历史沿革

 

南音始于何时,未有史籍明证。根据目前所能找到的资料,从南音的曲牌名、乐器、音乐术语等方面探索,它和唐代以来的音乐有一定的关联。大约形成于宋,发展于明清。

 

在曲牌名方面,南音的曲牌与唐以前乐曲同名的有【摩珂兜勒】【子夜歌】【清平乐】【折柳吟】【阳关曲】【汉宫秋】【后庭花】等,与唐大曲同名的有【三台令】【梁州曲】【甘州曲】等。虽然同名并不等于同曲,但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些线索。此外,南音乐器中,曲项、横抱的琵琶及其在乐队中的主导作用,洞箫的一尺八寸规制,二弦的形制与奚琴形制的相类似,由五块板组成的拍板,都成为南音与唐代音乐关系的研究课题。

 

宋代,全国经济中心南移,泉州作为陪都,大量宗室迁此落户,其时泉州南门外设有宗正司,专理王室皇族事项。同时泉州又为海外交通要港,设有市舶司专管对外贸易。宗室的南移,商业经济的繁荣,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兴盛。此时,泉州之繁华不亚于苏州、扬州,乐户很多。据记载,当时泉州乐户入册者千余家,每家三五人不等,而土妓尚未计数。申翰周《闽南竹枝》曾记:“金迷纸醉历柔乡,写到香奁句亦香。回朔当年歌舞地,料座忙煞小冬郎。”由此可见其时盛况之一斑。

 

南戏作为宋、元以来南方戏曲艺术的总称,南宋时,已在浙江、福建一带活动,并给南音、梨园戏以重要影响。南音和梨园戏至今仍保留有南戏的《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琵琶记》等五大名剧,南音的“指套”和散曲的曲词,绝大部分采自南戏的故事。

 

宋代,泉州和北起临安、南至潮州的文化艺术交流也是频繁的。

 

南音中有许多曲牌冠以“北”字,如【北相思】【北叠】【北青阳】【北地锦】【寡北】等,可能由北面传来;【长潮】【中潮】【短潮】【潮叠】【潮阳春·五开花】【潮阳春·望吾乡】等,又与潮州民间音乐有密切关联。

 

词在宋代很流行,填词唱词者甚多。南音的唱词也受其影响,如《恨冤家》一曲中就有“冤家”“思想”“秦楼”“楚馆”“薄情”等宋词中常见的词汇,南音中经常运用的“却”“侥幸”“罪过”“畏人”等词,也都取自宋词,至于南音的曲牌,如【长相思】【鹧鸪天】【醉蓬莱】等,更与宋词的牌名相同,这说明南音对宋词的吸收是多方面的。

 

明中叶后,昆腔与弋阳腔传入闽南,南音也吸收了一些昆腔,唱词原封不动,旋律、节奏逐渐地方化。如《绣襦记》的《莲花落》一场中,有一首《鹅毛雪》即为一例。《陈三五娘》原为当地群众所熟悉和喜爱的故事,明代《陈三五娘》剧本出现后,更成为南音创作的题材。南音在梨园戏《陈三五娘》中运用,又使这一曲种的音乐,通过戏曲形式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此外,明代的文人学士,由于对南音的爱好而涉足南音创作者,亦为数不少,如《困守寒窗》(牌名【霜天晓角】)据传为明万历年间李九我所作。

 

清代的南音,在明代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长期获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南音,由于它的唱词内容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愿望,唱腔曲调优美,善于抒发内心感情,成为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食粮。因此,这一时期的南音创作不仅数量增多,而且反映的生活面也得以扩大,突破了过去只局限于描写男女爱情和历史故事的范围,出现了讽刺、鞭挞现实社会落后现象的《一师公》《赌博歌》,控诉封建剥削制度的《家恶捍》和颂扬妇女辛勤劳动、善理家务、团结和睦的《伶俐姿娘》等作品,大大地丰富了南音的创作内容。与此相适应的曲调创作,亦在民间歌曲和民间说唱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使南音更好地表达了群众的生活和美好愿望。

 

这一时期,南音的活动组织也得到蓬勃发展,遍及城市和农村。如泉州就有筠竹轩、灵裳阁、升平奏、回风阁,厦门有集安堂、金华阁、锦华阁、集源堂等,晋江、惠安、南安、安溪等地区也都有南音组织,并有专业的教师传授,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艺人。如泉州的陈登恒、林必珂、于梦高、蒲井先和厦门的林祥玉、黄蕴山、陈万舍、陈江渠等。有许多艺人和文人学士对南音进行整理和创作。如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南音“指套”和“谱”曾经过泉州吴有成的一番整理和校订,曾将《春今卜返》尾的《黄五娘》《听伊说》,编入《共君断约》,成为一套。清末民初厦门林霁秋曾花了十多年工夫整理了“指套”和“谱”,编成《泉南指谱重编》(石印本),于民国元年出版。此时南音中的“指套”亦在原有36大套的基础上增加到42大套。

 

据艺人传说,清代南音曾被召进宫廷演奏。《泉南指谱重编》中记载:“清康熙五十二年
(1713年)癸巳六旬万寿祝典,普天同庆,四方赓歌毕集。昔大学士安溪李文贞公以南乐沉静幽雅,驰书征求故里知音妙手,得晋江吴志、陈宁,南安傅廷,惠安洪松,安溪李仪五人进京,合奏于御苑。管弦鬯,声调谐和,帝大悦,授其官,弗受,乃赐以纶音曰‘御前清客,五少芳贤’,并赐彩伞宫灯之属归焉。”后称南音为“御前清曲”,进宫演奏者为“五少先生”。这些传说,均不见史籍记载,却反映了当时南音逐渐受到地方官吏、文人学士欣赏和推崇的事实。自此,学习南音、编写唱词为时尚风气,使南音得以进一步发展和传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艺人受到尊敬,生活得以改善,一度沉寂的南音重新活跃于城镇乡村,闽南各县、市都成立了“南音研究社”或“南乐研究会”,广大工厂、农村的基层单位中有南音小组,厦门成立了“金凤南乐团”,泉州成立了“民间乐团”,经常对外演出。通过电台及唱片的传播,不断举行“老艺人南曲会唱”“青少年南曲会唱”“妇女南曲会唱”等,许多青年男女和学生都加入了业余南音组织,使南音在群众中得以进一步推广,成为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南音曾于1953年参加华东区音乐舞蹈会演,1954年参加华东古乐、国乐演奏会,1956年参加全国*届音乐周,1957年参加全国音乐舞蹈会演,1958年参加全国*届曲艺会演,多次参加福建省及地区会演,在历次演出中,博得各地文艺界和群众的一致好评与推崇,大大鼓舞了艺人们整理发掘传统乐曲和创作新曲的积极性。经过整理的《八骏马》《梅花操》以及纪经亩创作的《迎龙小唱》、陈天波创作的《侨眷蒋淑端》等节目,在北京参加音乐舞蹈会演及曲艺会演中,受到专家及文艺工作者的赞扬。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泉州、厦门举行的多次南音大会唱,对切磋南音艺术,促进海内外弦友艺术交流起了重要作用。

 

(二)流行情况

 

南音作为一个独立的乐种流行于福建泉州、厦门、漳州三地;在台湾、香港以及南洋群岛华侨旅居的地方也很盛行。除此之外,南音还被运用于梨园戏、高甲戏、泉州提线木偶戏、打城戏等地方戏曲,成为这些戏曲唱腔和器乐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唱腔的旋律音调、板式节奏均按戏剧内容的需要,有所变化和发展。

 

(三)类别和曲目

 

南音由指、谱、曲三大部分组成。

 

1.指

 

指即“指套”,是一种有词、有谱、有琵琶弹奏指法的比较完整的套曲。由若干同宫调的曲子联缀而成,一般包括二至六节,每节均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指套虽然都有唱词,却大多只作器乐演奏,很少演唱,但其中一些简短活泼、优美动听的曲子,则是脍炙人口、深受群众欢迎的。如第22套《弟子坛》第三阕《直入花园》、第28套《花园外边》第二阕《亏伊》、第29套《共君断约》的首阕《共君断约》等。也有某阕中的一段单独演唱的,如第24套《为君去》第二阕《泥金书》的后半段《推枕着衣》便是一例。

 

“指套”包括南音中所有*秀的曲词、曲调和“滚门”,常将优秀的散曲逐渐依一定的故事内容编选成套。所以,学习南音乐器者,只要掌握了套中的主要“滚门”,伴奏散曲亦就没有什么困难了。过去较大规模的南音演唱(奏)会,大多是先奏“指套”,如“指套”是属于【倍工】“滚门”的,接下去所唱的曲子都是【倍工】的,若要换其它滚门,必须唱“过枝曲”,到结束时再和(奏)谱。所奏谱的“空门”(调别)要根据*后一首曲的“空门”而定,如*后一首是“五空管”,那谱也要奏“五空管”。所谓“过枝曲”亦称“枝头曲”,是作为由一个“滚门”转到另一个“滚门”的过渡(俗称“过枝”)用的,如由【倍工】过渡到【生地岳】,“过枝曲”的前段是【倍工】,后段则是【生地岳】。

 

南音中的“指”原有36大套,后来增加到42大套。每套都有一至两个故事。其中*主要的有《自来》《一纸相思》《趁赏花灯》《心肝悴》《为君去》五大套,俗称“五枝头”。现将套名及故事内容列表如下。

 

 

 

 

 

除上表所列之外,尚有《良缘未遂》《叹想玉郎》《搬奏龙颜》《普庵咒》《叩皇天》(也叫《哭皇天》《哭凤添》)等套。

 

2.谱

 

谱即器乐曲。附有琵琶弹奏法,没用唱词,*乐器演奏,共有13大套,每套包括三至十个曲牌,大多以描述四季景色、花鸟、昆虫或骏马奔驰等情景为内容,是一种标题音乐。在谱中*著名的要推“四”(四时景)、“梅”(梅花操)、“走”(八骏马)、“归”(百鸟归)四套。现将13套谱及所属曲牌列表如下。

 

 

 

管 门

   

套 次

   

套 名

   

曲 牌

     

五空管

   

1

   

起手引

   

〔一〕小蓬莱 〔二〕钧天奏 〔三〕清夜游 〔四〕霓裳咏(花玉兰)

 

〔五〕醉花阴 〔六〕棉搭絮

     

2

   

四时景

   

〔一〕新莺出谷(立春) 〔二〕石上流泉(春分) 〔三〕清风簌簌(立夏)

 

〔四〕梅雨濯枝(夏至) 〔五〕暮蝉轻噪(立秋) 〔六〕寒露飘玉(秋分)

 

〔七〕霜钟逸响(立冬) 〔八〕急雪飞花(冬至)

     

3

   

梅花操

   

〔一〕梅花操(酿雪争春) 〔二〕踏雪吟(临风妍笑) 〔三〕双玉兰
(点水流香) 〔四〕思折(联珠破萼) 〔五〕琴韵(万花竞放)

     

4

   

八骏马

   

〔一〕龙马负图(骅骝开道) 〔二〕麒麟穿队(闲游)

 

〔三〕骕骦驱驰(玉骢展足) 〔四〕黄骠跳涧(骥骄奔)

 

〔五〕乌骓掣电 〔六〕赤兔嘶风 〔七〕黄骖脱辔(青骢展足)

 

〔八〕义骝卸鞍(白牺归山)

     

5

   

百鸟归

   

〔一〕凤凰展翼(凤翔阿阁) 〔二〕客鸟过枝(喜鹊穿花)

 

〔三〕鸳鸯戏水(鸳鸯戢翼) 〔四〕蝴蝶双飞(紫燕衔泥)

 

〔五〕黄蜂出巢(流莺争树) 〔六〕蜘蛛结网(群鸦投林)

     

6

   

四边静

   

〔一〕登春台 〔二〕元和令 〔三〕太平歌 〔四〕南澳节(清风颂)〔五〕金兰操(寰海讴) 〔六〕普天乐 〔七〕庆丰年 〔八〕千秋岁

     

四空管

   

1

   

三不和

   

〔一〕清平调 〔二〕踏春阳 〔三〕缠绵乐 〔四〕绕地游

 

〔五〕流云啸 〔六〕凤摆尾(醉东风)

     

2

   

三台令

   

〔一〕金钱经(升平颂) 〔二〕大采茶(簇御林)

 

〔三〕正双清(赏宫花)

     

3

   

五湖游

   

〔一〕金钱经(升平颂) 〔二〕呵哒名(满江风) 〔三〕醉太平

 

(川拔棹) 〔四〕番家语(浪淘沙) 〔五〕小采茶(采菱曲)

     

4

   

八展舞

   

〔一〕金钱经(升平颂) 〔二〕夜游(滚黄龙) 〔三〕夜尝(清弄笛)〔四〕夜乐(扑灯蛾) 〔五〕夜唱(双蝴蝶) 〔六〕折双清(醉落花)〔七〕六棉搭(娇凤转) 〔八〕凤摆尾(踏云飞)

     

5

   

孔雀屏

   

〔一〕鸾牌令 〔二〕鹊踏枝 〔三〕雁儿落 〔四〕乌夜啼

 

〔五〕鹧鸪唱 〔六〕喜莺迁 〔七〕凤摆尾

     

倍思管

   

1

   

阳关曲

   

〔一〕渭城唱 〔二〕折柳吟(一叠) 〔三〕折柳吟 〔四〕进酒歌

 

(二叠)〔五〕进酒歌 〔六〕阳关曲 〔七〕阳关曲(三叠)

 

〔八〕一叠尾声 〔九〕二叠尾声 〔十〕三叠尾声

     

四不应管

   

1

   

四不应

   

〔一〕一封书(集贤宾) 〔二〕二郎神(箜篌引) 〔三〕三改省(竹林秋) 〔四〕四慢头(风入松) 〔五〕五必想(天籁韵)
〔六〕六国朝(龙凤吟) 〔七〕七犯子(归山咏) 〔八〕八团美

 

(锦衣香)

 

 

 

除上表所列之外,尚有《叩皇天》《舞赞金蛟》《大阳关》(五空管)《思乡怨》《外起手板》《外四静板》等套,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厦门南乐界新创作的《闽海渔歌》。

 

3.曲

 

曲即散曲(亦称草曲)。其数量甚多,据老艺人估计在千首以上。由于它简短通俗,易学易懂,故*受群众喜爱。唱词内容大体可分为抒情、写景、叙事三类。唱腔以不同的滚门、曲牌名称和曲名作为标志。

 

......


【书摘与插画】

 
 
 
 

商品简介

本书对福建省*批入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福建南音”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整理、加工、分析、归纳、提升等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全书包括“概述”“南音的主要乐器及其演奏特点”“南音在泉州、厦门的传承现状及其对策”“曲谱”“人物介绍”五大部分,其中“曲谱”为重头部分,它包含“指(指套)”“谱(器乐曲)”“曲(散曲)”三大内容。“南音”是福建的曲艺明珠,是闽台两地共有的传统曲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植根于闽台群众艺术的沃土之中,历史悠久,在台湾、香港地区以及东南亚地区的华人聚居区里,都有人在表演此曲种。本书收集、整理、分类、归纳了所有的与“南音”有关的音乐材料,能较好的呈现“南音”的全貌,让读者对其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起一定的作用,它的出版可以为福建的传统音乐保护与交流起到积极的意义。



作者简介

丛书主编简介

王州,音乐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音乐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多年,主要方向为民族音乐学、音乐教育学。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两项,参与多项*、省级科研课题项目的研究工作。独立与合作著作多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独立研究成果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次。参与研究成果获*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次,获得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

王耀华,*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福建省优秀专家,福建师大音乐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召集人,国家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学科评议组成员,国际传统音乐学会执委会委员,亚太地区民族音乐学会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福建省音协主席等。前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主要著作有《琉球中国音乐比较研究》《三弦艺术论》《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世界民族音乐概论》《民族音乐论集》《福建传统音乐》《客家艺能文化》《福建南音初探》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并曾多次赴日本、荷兰、法国、巴西、泰国以及台湾省、香港进行考察讲学。

刘春曙,1929~2008年,福建惠安人,福建省艺术馆研究馆员。1993年被国务院授予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个人及与他人合作出版的专著有《福建民间音乐简论》《福建南音初探》。专集有《闽剧音乐》《福建老根据地革命歌曲》《福建民间歌曲选》《福建十番音乐》《闽剧常用曲调》《南曲选集》《福建革命民歌选》等。撰写论文二十多篇。主持艺术科学国家重点研究项目《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福建卷》《中国曲艺音乐集成·福建卷》的编纂工作,被文化部评为先进工作者,获编纂一等奖及成果奖。


【媒体评论】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的保护、传承工作,促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音乐创作的发展,由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艺术研究院作牵头单位,组织了几十位我省的专家学者,历时三年,编纂了这套“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卷)丛书”,以近千字的篇幅,共20余厚册,用谱文并茂的形式,客观、真实、系统、完整地呈现了*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23个福建音乐类项目的系列资料,成为*部完整记录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类项目的历史、传承状况、音乐形态特征、乐器和曲谱资料的工具书与教科书。

 ——陈桦(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原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本套书的亮点,除了它将有利于海峡两岸民间传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之外,它是具有工具书与教科书性质的大型图书。它从民俗学的角度,把几个不同类型的音乐形式组合在一起,即把原来大家所熟知艺术分类中戏曲、曲艺、民歌、舞蹈音乐统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大概念下,突出其民俗性、民间性、遗产性以及*重要的音乐性,因此,我们在这套丛书中,可以看到戏曲类的“闽剧”“莆仙戏”“歌仔戏”“高甲戏”“梨园戏”等,可以看到曲艺类的“南音”“十番”“伬艺”“北管”“南词”等,可以看到民歌类的“畲族民歌”“锦歌”“东山歌册”,也可以看到舞蹈音乐类的“拍胸舞”。同时,这套书还能做到经典性,因为具有了这个属性,它才能具有教科书的特质,比如,戏曲类所选录的地方戏剧选段时,尽量以经典剧目为主,如莆仙戏的《春草闯堂》、闽剧的《贻顺哥烛蒂》、高甲戏的《桃花搭渡》、歌仔戏的《三家福》,从中可窥见一斑。

 ——周凯模(广东星海音乐学院教授)

对于这套书,我尤为看重的,是它以整理福建省传统民间音乐方式来促进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互动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在两岸关系日趋复杂的今天,对台交流工作不可以放松,在官方渠道不畅的情况下,我们要努力通过各种方式让它持续深入,那么,通过两岸的传统戏曲、曲艺、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等载体,是一种让两岸交流无障碍地继续下去的可行途径。福建与台湾“五缘”相通,两岸民众对这些传统民间音乐形式,特别是南音、歌仔戏、锦歌等等都是耳熟能详的,而且在文化层面上也互相认同。因此,此项目的*优势是:福建与台湾在传统戏曲、曲艺、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项目的自然交流无处不在,这是其他省份无法做到的。因此,通过这套书,让台湾民众在潜移默化中分享大陆的学术成果,参与到福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中。这是一件可以做到,也能做好的双赢之事,意义相当重大。

——袁勇麟(福建师范大学教授)



目录

一、概 述

二、南音的主要乐器及其演奏特点

(一)琵 琶

(二)洞 箫

(三)二 弦

(四)三 弦

三、南音在泉州、厦门的传承现状及其对策

(一)南音在泉州的传承现状及其对策

(二)南音在厦门的传承现状及其对策

四、曲 谱

(一)指(指套)

1.轻轻行(选自《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1)轻轻行

 (2)等君

2.自来(选自《真凤儿与张应麟》)

 (1)自来

 (2)咱双人

 (3)纱窗外

3.因为欢喜

 (1)因为欢喜(选自《刘珪与云英》)

 (2)自君出去(选自《蔡伯喈与赵贞女》)

4.妾身受禁(选自《王昭君》)

 (1)妾身受禁

 (2)谗臣

 (3)一身受禁

5.见你来(选自《朱弁》)

 (1)见你来

 (2)劝公主

 (3)花娇报

 (4)切得阮

6.趁赏花灯(选自《郭华与王月英》)

 (1)趁赏花灯

 (2)踗步近前

 (3)脱落绣鞋

 (4)娘子有心

7.锁寒窗(选自《陈三五娘》)

 (1)锁寒窗

 (2)北风吹

8.孤栖闷(选自《杜牧》)

 (1)孤栖闷

 (2)因见梅花

9.拙时无意(选自《周廷章与王娇鸾》)

 (1)拙时无意

 (2)三更人

10.想君去(选自《蔡伯喈与赵贞女》)

 (1)想君去

 (2)一路行来

11.小姐听

 (1)小姐听(选自《张珙》)

 (2)读书人(选自《姜孟道与陆贞懿》)(3)劝哥哥(选自《尹弘义》) (127)

12.清早起(选自《吕蒙正》) (129)

 (1)清早起 (129)

 (2)鱼过龙门 (130)

 (3)忙面间 (132)

13.亲人去远(选自《蔡伯喈与赵贞女》)   (1)亲人去远 (133)

(2)空房清凊 (135)

14.我一身(选自《聂胜琼》) (138)

(1)我一身 (138)

(2)拙时孤栖 (139)

15.一纸相思(选自《尹弘义》) (142)

(1)一纸相思 (142)

(2)两个 (143)

(3)出庭前 (144)

16.为人情 (148)

(1)为人情(选自《苏盼奴与赵不敏》)

(2)行到凉亭(选自《苏盼奴与赵不敏》)(3)风打梨(闲词曲) (152)

(4)中秋月(闲词曲) (153)

17.为君去(选自《薛媛与南楚材》) (154)

(1)为君去 (154)

(2)泥金书 (155)

18.飒飒西风 (158)

(1)飒飒西风(选自《蔡伯喈与赵贞女》)(2)幸逢春天(选自《陈三五娘》)   (3)北风落雪(选自《陈三五娘》) 

19.爹妈听(选自《吕蒙正》) (163)

 (1)爹妈听 (163)

 (2)为相思 (165)

20.父母望(选自《高文举》) (167)

 (1)父母望 (167)

 (2)恨文举 (169)

 (3)文举 (173)

21.心肝(忄发)悴(选自《朱弁》) (174)

 (1)心肝(忄发)悴 (174)

 (2)感谢公主 (175)

 (3)朱郎 (177)

 (4)只恐畏 (178)

22.对菱花(选自《王魁与敫桂英》) (179)

 (1)对菱花 (179)

 (2)凤箫声断 (181)

 (3)鱼沉雁杳 (182)

23.一路行(选自《刘珪与云英》) (184)

 (1)一路行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