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会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聚会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2.39 5.9折 38 全新

库存8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爱尔兰)安·恩莱特(Anne Enright) 著;夏欣茁 译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ISBN9787540242312

出版时间2017-0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38元

货号1201439980

上书时间2024-07-08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安·恩莱特(Anne Enright,1962—),爱尔兰作家,英国皇家文学学会会员。出生于都柏林,获都柏林圣三一大学英文和哲学学位。师从安吉拉·卡特和马尔科姆·布拉德伯里,并获得了硕士学位。恩莱特曾任广播电视台节目制作人和导演,业余写作。1993年后开始全职写作生涯,被称为爱尔兰ZUI有前途的作家之一。1991年获爱尔兰鲁尼奖,2001年获安可奖,2007年凭长篇小说《聚会》荣获布奖,2008年、2015年两次获爱尔兰年度小说奖。恩莱特的创作主题涉及家庭关系、爱情和性、爱尔兰历史和及其时代精神,代表作有《聚会》《便携式处女》《父亲的假发》《林奇的欢愉》《孕育随笔》等。

夏欣茁,翻译硕士,留学英国,现居加拿大,加拿大翻译协会认证翻译。自2003年以来,先后出版了八本独立译著,跨越从儿童文学到布奖获奖作品、从通俗小说到历史著作、从教育心理学 到电影研究等多种文学体裁。

目录
译序/001
第一章/001
第二章/003
第三章/013
第四章/023
第五章/030
第六章/037
第七章/042
第八章/046
第九章/052
第十章/056
第十一章/067
第十二章/073
第十三章/084
第十四章/089
第十五章/098
第十六章/104
第十七章/110
第十八章/116
第十九章/124
第二十章/132
第二十一章/135
第二十二章/141
第二十三章/147
第二十四章/152
第二十五章/161
第二十六章/173
第二十七章/176
第二十八章/182
第二十九章/189
第三十章/192
第三十一章/220
第三十二章/223
第三十三章/228
第三十四章/232
第三十五章/234
第三十六章/239
第三十七章/242
第三十八章/252
第三十九章/256

内容摘要
都柏林人的形形色色故事中,《聚会》大概是让人无比心醉的一个。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的爱尔兰,海格迪家族有12个兄弟姐妹,为了参加沉海自杀的兄弟黎安的葬礼,重新聚在了一起。
女主人公薇罗妮卡深爱着哥哥黎安,由于哥哥的去世,她开始抽丝剥茧般的揭开整个家族的伤疤:童年的一切不幸,父母和子女间的爱与伤害,被侵害的哥哥的叛逆,祖辈间的恩怨情仇,忧郁的爱情,沸腾的愤怒……
这不只是一个发生在爱尔兰的家族史诗,也有在每个人心中都能找到的共鸣。阅读时仿佛所有的感官神经都裸露在外,牵动着情绪,令人欲罢不能、欲语还休。 

精彩内容
"译 序
夏欣茁

    作为当代英语小说界的ZUI重要奖项,二〇〇七年的英国布克奖颁给了在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爱尔兰女作家安·恩莱特。
《聚会》是恩莱特的第四部小说,也是自二〇〇五年约翰·班维尔之后又一位获奖的爱尔兰作家。这部小说论主题并不新奇,因为悲惨的童年故事在文学世界里屡见不鲜;论情节也算不上起伏跌宕,绝不是那种会让你废寝忘食、手不释卷的类型。这样说来,恩莱特是凭借什么杰出的品质而成为二〇〇七年布克奖的黑马的呢?
我曾有幸翻译过被视为是当年最热门夺冠人选伊恩·麦克尤恩的作品,因此自认对他们这两位大家的不同略有一点发言权。麦克尤恩作品的故事性远高于恩莱特,显然会更容易获得公众的认可。好在布克奖不是依照受欢迎程度给作家颁奖,而是更看重作者的才华和性。布克奖评审委员会对《聚会》的评价是:“有震撼力,让人不安甚至时而愤怒的一部作品……敢于用坚毅和惊人的文字来直视悲痛中的大家族。”全书的整体风格是萧索而压抑的,这也正是我在翻译这部作品的过程中由始至终的感觉。我感觉自己如同和女主人公薇罗妮卡成为了一体,感受着她痛彻心扉却又寂然无声的悲恸。每每在夜里翻译这部作品的时候,多少次想要和女主角一样嘶吼和呐喊。
    这是一部跨越三代人的关于爱与失望的作品,故事本身并不是重点。任何想要从这本书中得到一个确定无疑的答案的人,都注定要失望,因为恩莱特就是要告诉世人,真实的人生就是那么的模糊不清,是非恩怨从来就不是黑白分明的。《聚会》绝不是要单单讲述一个关于爱尔兰大家族的故事,那样才真是落入俗套了;更不是要抨击什么性虐待的无耻罪行,因为这类犯罪早就算不上新闻了。恩莱特想要做的是用看似模棱两可的语言和在现实与往事之间的不断闪回,来探讨家庭关系对人生轨迹的命定。恩莱特的另一重光芒在于她对语言的精准把握。她不仅继承了爱尔兰文学的诗意之美,更开创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说到她的语言特色,在我脑海中首先闪过的一个词就是“锋利”。恩莱特用她的文笔把现实赤裸裸地罗列在读者面前,不加粉饰,不用婉语,如同一面反光镜,无比真实地重现真相。幽默,是她的另一种风情,有意隐藏但仍然留下了蛛丝马迹。照常理说,如此沉重的主题怎能容得下调侃,但是恩莱特却可以用偶尔诙谐的语言来展现人生不时会发生的荒诞。国外书评界对于《聚会》的看法有着比较两极化的分别,爱她的毫不吝惜溢美之词,无法理解她写作目的的那些批评家们则看不上这部作品。在译者看来,你可以不喜欢恩莱特的作品,但你无法否认她在塑造人物和作品深度方面的才华与能力。正如恩莱特自己在被采访时所说的:“当读者拿起一本书时,可能想要读到轻松愉快的文字,那么他们就不应该拿起我的书来……我的书和好莱坞催泪大片没什么两样。”当你走进恩莱特的文字迷宫时,会有一种自觉脆弱的恐惧感,仿佛自己所有的感官神经都裸露在外,被故事中的人物每一种情绪的变化所牵动。初次阅读的时候,有些情节会让你感到突兀和困惑,但是当你读到最后一页的时候就会发现,一切都是那么的合情合理。
    爱尔兰从来都是一个极为有故事的民族,这个文化中宗教和家庭所发挥的影响力是我们中国的读者一开始接触爱尔兰作品时所难以理解的。想要真正地明白《聚会》中那些因果关系,你需要耐心地看完整个故事,而不是用自己所惯用的道德标准去论断每个人物的一言一行。

    初次翻译《聚会》之后,我曾经一度停止了文学作品的翻译。一方面是觉得沉浸在故事中难以走出来,另一方面也是感慨于恩莱特高超的语言能力,感到自己需要更多的充电提升翻译水平。时隔八年后,我再度重新翻译这部作品的时候已经旅居海外多年,生活的阅历让我对书中很多内容有了更多更深刻的理解,也愈发欣赏恩莱特对文字的掌控能力,即便是在阐述最黑暗的往事的时候,她依然保持着一定程度上的冷静和客观。《聚会》会让你有不舒服的感觉,也会令你有逃避的冲动,但家庭与人生的关系却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摆脱不了的牵绊。无论情愿不情愿,家族的历史都在每一代人身上续写着。恩莱特绝不是一个只会勾勒悲剧情调的作者,故事的最后会让你有一种曾经沧海之后的云淡风轻。《聚会》的确是值得一读再读的上乘佳作。
二〇一六年八月于加拿大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