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物中间体化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药物中间体化学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68.84 7.0折 98 全新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吕春绪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90253

出版时间2014-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1200865776

上书时间2024-06-27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吕春绪,南京理工大学,主任、教授、博导,吕春绪,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及国家重点应用化学学科带头人,药物中间体重点实验室主任,我国含能材料学科领域有名学者、专家。
曾任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现任国防科工委民爆行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防科工委民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爆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民爆学会主任委员等职。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国家科技发明三等奖、部科技进步特等奖及中国十大发明金奖等多项奖励。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工程”靠前层次专家,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1965年毕业于炮兵工程学院。曾以不错访问学者身份赴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合作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及药物中间体的设计合成与工艺和表面活性剂合成与应用,特别注重选择性及绿色硝化等有机合成方法的研究。他提出的硝酸铵自敏化理论是膨化硝铵发明点的核心。该技术被列为重量重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已在全国80多个工厂推广使用。创造性地提出了硝酰阳离子(NO2+)理论并撰写专著。培养博士及硕士研究生100多名,发表论文约300篇,其中被SCI、EI 及ISTP收录130篇,出版专著教材16部。

目录
1绪论
1.1药物中间体的概念及内涵
1.2药物中间体是精细化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1.3药物中间体国外研究现状
1.3.1医药中间体国外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1.3.2农药中间体国外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1.4药物中间体国内发展现状
1.4.1药物中间体国内发展现状与情况
1.4.2农药中间体国内发展现状与情况
1.5药物中间体国内及研究方向
1.5.1医药中间体国内及研究方向
1.5.2农药中间体国内研究及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2药物中间体的合成设计
2.1逆向合成路线设计及其技巧
2.1.1逆向合成法常用术语
2.1.2逆向切断的基本原则
2.1.3逆向切断技巧
2.1.4官能团的保护
2.1.5导向基的应用
2.2合成设计路线的评价标准
2.2.1原料和试剂的选择
2.2.2反应步数和反应总收率
2.2.3中间体的分离与稳定性
2.2.4反应设备要求
2.2.5安全度
2.2.6环境保护
2.3单官能团化合物的C—X键切断设计
2.3.1羰基化合物RCOX的合成设计
2.3.2卤代烃、醚和硫醚的合成设计
2.3.3胺的合成设计
2.4双官能团化合物的C—X键切断设计
2.4.11,1—双官能团化合物的C—X键切断
2.4.21,2—双官能团化合物的C—X键切断
2.4.31,3—双官能团化合物的C—X键切断
2.5单官能团化合物的C—C键切断设计
2.5.1醇的C—C键切断
2.5.2羰基化合物的C—C键切断
2.5.3烯烃的CC键切断
2.6双官能团化合物的C—C键切断设计
2.6.1Diels—Alder反应
2.6.21,3—双官能团化合物和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C—C键切断
2.6.31,5—双官能团化合物的C—C键切断
2.6.41,2—双官能团化合物的C—C键切断
2.6.51,4—双官能团化合物的C—C键切断
2.6.61,6—双官能团化合物的合成设计
参考文献
3环合反应
3.1概述
3.2形成六元碳环的环合反应
3.2.1Diels—Alder反应
3.2.2Robinson成环反应
3.2.3芳香族化合物的还原反应
3.2.4金属有机化合物催化的环化反应
3.2.5取代苯分子内的Friedel—Crafts反应
3.3形成吡咯衍生物的环合反应
3.3.1形成吡咯环的环合反应
3.3.2形成氢化吡咯环的环合反应
3.3.3形成环状四吡咯环的环合反应
3.3.4形成苯并吡咯环的环合反应
3.4形成唑类衍生物的环合反应
3.4.1形成唑环的环合反应
3.4.2形成氢化唑及其酮类化合物的环合反应
3.4.3形成苯并单唑环的环合反应
3.5形成吡啶衍生物的环合反应
3.5.1形成吡啶及氢化吡啶环的环合反应
3.5.2形成苯并吡啶环的环合反应
3.6形成含两个及两个以上杂原子的六元杂环及其稠环体系的环合反应
3.6.1形成二嗪和苯并二嗪环的环合反应
3.6.2形成嗪和噻嗪环的环合反应
3.6.3形成嘌呤和蝶啶环的环合反应
3.6.4形成三嗪环的环合反应
参考文献
4硝化反应
4.1概述
4.2硝化反应的类型
4.3芳烃及其硝化特征
4.3.1芳烃的芳香性
4.3.2芳烃的难硝化性
4.3.3芳烃的难氧化性
4.4硝化剂及其应用
4.4.1硝酸硝化剂
4.4.2硝硫混酸硝化剂
4.4.3硝酸—醋酐—醋酸或硝酸—醋酸硝化剂
4.4.4超酸硝化剂
4.4.5其他硝化剂
4.5硝酰阳离子(NO+2)理论
4.5.1硝酰阳离子结构与光谱
4.5.2硝酰阳离子的生成反应
4.5.3硝酰阳离子与芳烃反应机理
4.5.4硝酰阳离子与芳烃的副反应
4.5.5硝酰阳离子与芳烃反应动力学
4.6芳烃的两相硝化
4.7芳烃区域选择性硝化(定向硝化)的理论与技术
4.7.1芳烃区域选择性催化硝化(定向硝化)国内外研究现状
4.7.2硝化反应选择性的定性解释
4.7.3芳烃选择性硝化反应中的前线轨道理论
4.7.4甲苯的硝酸—离子交换树脂选择性硝化
4.7.5分子筛在甲苯区域选择性硝化中的应用研究
4.7.6固体酸催化剂在芳烃区域选择性硝化中的应用研究
4.7.7分子印迹聚合物催化技术在芳烃选择性NO硝化中的应用研究
4.7.8氟两相技术在芳烃选择性硝化中的应用研究
4.8绿色硝化理论与技术
4.8.1绿色硝化的意义
4.8.2绿色硝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4.8.3NO2—O3硝化芳烃的反应机理与动力学研究
4.8.4NO2—O3在硝基氯苯绿色硝化中的应用研究
4.8.5固体酸催化剂在硝基苯绿色硝化中的应用研究
4.8.6原子经济性在硝基芳烃合成中的应用
4.8.7绿色硝化理论与技术的新进展
4.8.8N2O5绿色硝化反应研究
4.9结构与硝化反应活性
4.9.1单环化合物
4.9.2双环及多环化合物
4.9.3杂环芳香化合物
4.10硝化技术
4.10.1配酸技术
4.10.2硝化反应器设计及控制
4.10.3硝化过程计算机模拟的应用
参考文献
5磺化反应
5.1概述
5.1.1磺化与硫酸化反应及其重要性
5.1.2引入磺基的方法
5.2磺化及硫酸化反应基本原理
5.2.1磺化剂及硫酸化剂
5.2.2磺化及硫酸化反应历程及动力学
5.2.3磺化及硫酸化影响因素
5.3磺化方法及硫酸化方法
5.3.1磺化方法
5.3.2硫酸化方法
5.4磺化产物的分离
5.4.1加水稀释法
5.4.2直接盐析法
5.4.3中和盐析法
5.4.4脱硫酸钙法
5.4.5萃取分离法
5.5磺化反应现状及进展
5.5.1苯衍生物的磺化
5.5.2萘及其衍生物的磺化
5.5.3蒽醌磺化
5.5.4脂肪烃的磺化
5.5.5三次采油用石油磺酸盐的制备
参考文献
6酰化反应
6.1O—酰化反应
6.1.1羧酸为酰化剂
6.1.2酸酐为酰化剂
6.1.3酰氯为酰化剂
6.1.4酯交换法
6.1.5烯酮法
6.1.6氮杂卡宾催化醛和醇的氧化酯化反应
6.1.7O—酰化反应在羟基保护中的应用
6.2N—酰化反应
6.2.1用羧酸为N—酰化剂
6.2.2用酸酐为N—酰化剂
6.2.3用酰氯为N—酰化剂
6.2.4胺与酯交换
6.2.5醛的氧化酰胺化反应
6.2.6用其他酰化剂的N—酰化
6.2.7N—酰化反应在氨基保护中的应用
6.3C—酰化反应
6.3.1芳环上的C—酰化反应
6.3.2烯烃的C—酰化反应
6.3.3羰基化合物α—位的C—酰化反应
参考文献
7加成反应
7.1概述
7.2亲电加成反应
7.2.1卤素对碳—碳重键的亲电加成反应
7.2.2卤化氢对碳—碳重键的亲电加成反应
7.2.3顺式加成反应
7.2.4环加成反应
7.3亲核加成反应
7.3.1亲核加成反应的历程
7.3.2含未共用电子对物质对碳—氧双键的亲核加成反应
7.3.3碳负离子对碳—氧双键的亲核加成反应
7.3.4氢负离子对碳—氧双键的亲核加成反应
7.3.5对其他重键的亲核加成反应
7.4自由基加成反应
7.4.1卤素和卤化氢对碳—碳重键的自由基加成反应
7.4.2自由基加聚反应
参考文献
8还原反应
8.1概述
8.2催化氢化还原
8.2.1非均相催化氢化
8.2.2均相催化氢化反应
8.3金属还原
8.3.1溶解金属反应
8.3.2金属氢化物还原
8.3.3硼烷和二烷基硼烷
8.4其他还原试剂
8.4.1Wolff—Kishner还原法
8.4.2二酰亚胺还原法
8.4.3烷基氢化锡还原法
8.5氯代硝基苯催化氢化
8.5.1多相催化剂还原法
8.5.2均相催化剂还原
参考文献
9氧化反应
9.1概述
9.2催化氧化
9.3催化剂及催化反应
9.3.1金属和金属离子
9.3.2过渡金属氧化物及多氧金属簇(杂多化合物)
9.3.3氧化还原分子筛
9.4化学氧化
9.4.1概况及类型
9.4.2无机金属元素化合物
9.4.3硝酸
9.4.4双氧水
9.4.5过氧酸的氧化反应
9.4.6其他氧化法
9.5芳香醛的控制氧化
9.5.1控制氧化合成苯甲醛的理论基础
9.5.2Co(OAc)2∕Mn(OAc)∕2KBr催化氧化
9.5.3NHPI催化氧化
9.5.4仿生催化氧化
参考文献
10缩合反应
10.1概述
10.2反应机理
10.2.1电子反应机理
10.2.2环加成反应机理
10.3脱水缩合
10.3.1醛胺缩合
10.3.2Mannich缩合
10.3.3醛酮缩合
10.3.4Perkin缩合
10.3.5Knoevenagel缩合
10.4脱醇缩合
10.4.1缩醛与胺及其衍生物缩合
10.4.2酯与胺及其衍生物缩合
10.4.3Claisen缩合
10.5脱卤化氢缩合
10.5.1FriedelCrafts脱卤化氢缩合
10.5.2Ullmann脱卤化氢缩合
参考文献
11氨解反应
11.1氨解反应的基本原理
11.1.1脂肪族化合物氨解动力学及反应历程
11.1.2芳香族化合物氨解动力学及反应历程
11.2影响因素
11.2.1胺化剂
11.2.2卤化物的活性
11.2.3溶解度与搅拌
11.2.4温度
11.3氨解方法
11.3.1卤代烃氨解
11.3.2醇与酚的氨解
11.3.3硝基与磺基的氨解
11.3.4芳环上的直接氨解
11.3.5羰基化合物的氨解
11.4应用实例
11.4.1芳胺制备
11.4.2脂肪胺的制备
11.4.3环胺的制备
11.4.4其他胺类化合物的制备
参考文献
12烷基化反应
12.1概述
12.1.1烷基化反应及其重要性
12.1.2烷基化反应的类型
12.2烷基化反应的基本原理
12.2.1芳环上的C—烷基化反应
12.2.2N—烷基化反应
12.2.3O—烷基化反应
12.3相转移烷基化反应
12.3.1相转移催化C—烷基化
12.3.2相转移催化N—烷基化
12.3.3相转移催化O—烷基化
12.4典型烷基化生产工艺及烷基
化技术新发展
12.4.1长链烷基苯的生产
12.4.2异丙苯的生产
12.4.3分子筛催化剂在烷基化反应中的应用
12.4.4离子液体在烷基化反应中的应用
12.4.5微波促进的烷基化反应
参考文献
……
13卤化反应
14手性药物中间体的合成
15典型药物中间体合成与工艺
16药物中间体分离与结构鉴定

内容摘要
本书在靠前版的基础上,以中间体为主线,在加强理论知识的同时,详细介绍了包括药物中间体合成设计、环合反应、硝化反应、磺化反应、酰化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缩合反应、氨解反应、烷基化反应、卤化反应、手性药物中间体合成以及药物中间体的分离与结构鉴定等内容,并重点介绍了化合物的新型合成方法与检测手段。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系统性、新颖性、实用性和优选性。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医药、农药、兽药及其中间体研究、设计、生产以及使用的有关科研、设计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主编推荐
1.在靠前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2.靠前靠前本关于药物中间体化学方面的专著
3.独特视角,内容全面,新颖
药物中间体领域的一本经典图书。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