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介生存论:数字符号化永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媒介生存论:数字符号化永生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8.21 4.9折 58 全新

库存6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登翔,尹彤,黄琳浪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9064278

出版时间2023-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1203175483

上书时间2024-06-24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杨登翔(1994—),男,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符号学博士在读,主要从事媒介符号学,传播学研究。 黄琳浪(1998—),女,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9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方向为新媒体文化、传媒文化。 尹彤(1996—),女,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7级传播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整合传播,媒介学理论。

目录
第一章 重访“媒介”概念

一、前传播学语境中的媒介概念

二、传播研究中的“媒介”概念发展

三、联通载具论与关系论——以“组织即信息”为节点

第二章 媒介与人的生存

一、媒介即讯息——媒介的影响力

二、生活在媒介中的人——从两个生物学隐喻说起

三、“万物皆媒”何以可能

第三章 媒介发展与“身体”的嬗变

一、传播中的“身体”问题

二、“具身”概念与媒介

三、传播与媒介技术的具身性三层次

四、媒介技术具身性的交互关系

第四章 媒介具身性的二元划分及其演变

一、媒介具身性的二元划分

二、媒介技术具身性的历史演变

三、媒介技术具身性的发展趋势及反思

第五章 肉体之外:逝者的媒介化生存

一、媒介化生存:对生存方式的拓展

二、逝者媒介化生存的可能性

三、数字时代逝者媒介化生存的历史溯源

四、数据技术驱动下逝者媒介化生存的形态

第六章 数字符号化永生的可能及其反思

一、数字时代逝者媒介化生存的动因

二、数字时代逝者媒介化生存的距离再建构

三、数字时代逝者媒介化生存演变的三重维度

四、数字时代逝者媒介化生存的隐忧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是一本对当下媒介环境中人的符号化状况进行讨论的理论专著。第一部分首先从词义角度梳理了媒介概念的历史流变,本文从符号学视角探讨了不同媒介观的关系与层级。借助“学习信息”概念对比讨论两种媒介观的异同。第二部分聚焦人在当下媒介环境中的生存状态,对媒介技术的具身性展开讨论。提出:媒介技术与其具身性的交互关系。本文根据媒介技术具身性的在场性、体验性层次,建立二元划分标准,对不同阶段的主要媒介技术进行强弱对比,由此将媒介技术史中的传播时代划分为强、中、弱三个具身性时期;分析了当下及未来媒介技术具身性的发展趋势,对媒介技术具身性的主体性、交互性危机进行反思。第三部分探究当下数字传播实践中去身体化的数字生存方式,及其对“生/死”概念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数字时代独特的语境出发,对逝者媒介化生存的动因进行阐释;同时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将逝者媒介化生存这一整体形态与前数字时代媒介对逝者的延续方式进行比较,总结出数字时代逝者媒介化生存具体的三种形态。最后,主要反思数字时代逝者媒介化生存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指出在未来我们应该尤为警惕高度依赖技术导致的对人文本位的剥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