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高度
  • 中国高度
  • 中国高度
  • 中国高度
  • 中国高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高度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8.15 4.9折 99 全新

库存38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济美 等

出版社中译出版社

ISBN9787500172147

出版时间2023-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9元

货号1202994951

上书时间2024-06-22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刘济美,新华社记者,多年跟踪采访多款新型航空产品的研制历程,中国航空领域资深记者。自2007年持续跟踪采访多种型号飞机,亲历多项高风险试飞科目,出版图书《为了中国——中国首架新型支线客机深度报道》《一个国家的起飞——中国商用飞机的生死突围》,其中后者荣获2016年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入选中宣部“砥砺奋进的五年”成就展,入围中宣部、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和中央电视台2016年中国好书提名。
林大楷,博士,研究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专业毕业。
马静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机械与工程学院取得博士学位。

目录
第一章“航迹”高度:俯瞰时代的馈赠

探路人与攀登者:ARJ21的探索创新

乘风破浪:水陆两栖飞机发展与应用挑战

飞进孤岛:我国航空应急救援系统的展望

穿越“热潮”:无人机的百年旅程

仰望“天空之境”:UAM飞行器与未来城市空中交通

第二章技术高度:破解百年飞行谜题

急流勇进:湍流与超级计算的百年难题之路

高效飞行:超临界机翼优化设计

履霜知冰:做攻克结冰安全技术的领路人

强而有度:飞机的强度验证

智联共生:面向机载座舱的多通道人机交互

精益求精:民用飞机大气数据系统的研发

第三章材料高度:重新定义创新边界

神奇之翼: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创新应用

超高强度钢:托举起飞的力量

随机智变:电子皮肤与飞行器气动性能感知

未来可期:中国的飞机与中国的材料

材料之王:石墨烯陶瓷及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第四章“控制”高度:重塑未来飞行

泛在星河:航行指路参北斗

第三个飞行员:商用飞机控制律的发展与挑战

虚拟试飞总师:人工智能模拟器

智胜未来:飞行器智能决策与自主控制

超级大脑:民用飞机航电系统的“三驾马车”

“简单”飞行:飞控系统的安全性

第五章动力高度:远方已在身旁

纳米能源:自供能技术的“从0到1”

朝出夕回:高超声速飞行动力的梦想与实践

从“核”而来:超导技术与“人造太阳”

绿色能源:让地球气候更安全

绿色未来:国际民航组织的碳减排措施

“大气层卫星”:驭光飞行的太阳能无人机

第六章安全高度:为生命护航

十的负九次方:航空安全与人为因素

安全之桥:航空器适航评审

安全与效率:适航管理展望

向险而生:试飞工程师与适航高标准

百炼成钢:航空发动机适航验证

飞行员+工程师:试飞员与试飞技能

局方试飞员:筑造飞行安全基石

后记:我心澎湃

致谢

内容摘要
本书以中国自主研发的多型高科技产品为线索,回顾总结近年来在人工智能、人造太阳、超级计算机、纳米能源、北斗导航系统、航空新技术等领域的突出成就,展现大国重器背后的创新科技;集结35位科技主讲人的科研故事,满怀一代科技工作者为祖国不竭探索的使命与情怀;从“航迹”高度、技术高度、材料高度、“控制”高度、动力高度、安全高度等六大篇章深情讲述,展望未来前沿领域融合创新发展的新边界与新高度。

主编推荐
俯瞰时代灿烂航迹,仰望下个航空百年!国产大飞机飞出“中国高度”、“人造太阳”从“核”而来、无人机穿越“热潮”、《长空之王》中的试飞员走进现实……本书以中国自主研发的多型高科技产品为线索,回顾总结近年来的突出成就,展现大国重器背后的创新科技;集结35位科技主讲人的科研故事,满怀一代科技工作者为祖国不竭探索的使命与情怀;从“航迹”高度、技术高度、材料高度、“控制”高度、动力高度、安全高度等六大篇章深情讲述,展望未来前沿领域融合创新发展的新边界与新高度。

科研大咖云集,感动中国科技!本书携手“致未来·C-Talk”公益性科技演讲大会,集结了35位科技主讲人的科研故事,满怀一代科技工作者为祖国不竭探索的使命与情怀。一生择一业,一业钻一生,35位秉承科技公益之心的科研人员,代表着中国科技的新面向。本书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孙聪作序推荐,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家卢秉恒,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有机电子学与柔性电子学的主要奠基者黄维,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王中林,天问一号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孙泽洲,“奋斗者”号总设计师、万米海试总指挥叶聪,龙芯中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龙芯CPU首席科学家胡伟武对本书进行了联袂推荐。

科研人员的第一视角,真实揭秘与真情记录!试飞员与试飞工程师如何“向险而生”?太阳能无人机何以驭光飞行?纳米能源实现了哪些“从0到1”?绿色能源如何让地球气候更安全?国产客机、水陆两栖飞机、无人机、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系统……本书以情怀之笔展现中国科技的恢宏高度,以时代之眼挖掘大国重器的背后艰辛,彰显大国力量、大国精神与大国担当。

四色印刷,图文并茂,融媒丰富,诚意之作!书中配有大量精美四色插图,展现“航迹”高度、技术高度、材料高度、“控制”高度、动力高度、安全高度等专业内容,以及一代科技工作者的真实风采;封底扫码可获取部分作者的演讲视频,融媒形式丰富,兼具专业性与可读性。

媒体评论
1.一部响应时代号召的主旋律佳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2022年9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C919大型客机项目团队代表并参观项目成果展览,充分肯定C919大型客机研制任务取得的阶段性成就。习近平强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要着眼长远战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目标,选择正确技术路线,一茬接着一茬干,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好。要有雄心壮志,世界科技巅峰我们都要奋勇攀登。(资料来源:新华社)

《中国高度》一书响应时代号召,紧跟时代步伐,自觉担负起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发的使命,为各界提供了解各学科领域、洞察科技发展、促进多域融合的新途径,是一部展现中国科技工作者矢志建设科技强国的主题出版佳作。

2.契合当下科技热点,揭秘大国重器背后的创新科技。
国产大飞机于2023年5月28日商业首航成功,飞出崭新的“中国高度”;新一代“人造太阳”实现首次放电,部分指标实现“领跑”国际;北斗卫星通信融入大众智能手机及实现产业化;电影《长空之王》中的试飞员走进现实,呈现“百年飞行、百年试飞”的跨越发展……本书展现了人工智能、人造太阳、超级计算机、纳米能源、风洞、北斗导航系统、航空新技术等诸多领域的新发展与新技术,多角度、多维度阐述与展望前沿领域新技术发展的现状与迫切的产业需求,帮助大众重新认知新技术、新产业的概念与价值。

3.科技大咖云集,共攀中国高度。
本书集结了35位中国科技工作者攀登“中国高度”的科研故事,满怀一代科技工作者为祖国不竭探索的使命与情怀;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孙聪作序推荐,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家卢秉恒,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有机电子学与柔性电子学的主要奠基者黄维,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王中林,天问一号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孙泽洲,“奋斗者”号总设计师、万米海试总指挥叶聪,龙芯中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龙芯CPU首席科学家胡伟武对本书进行了联袂推荐。

4.内容专业权威,展望未来前沿。
本书作者均为中国资深科技工作者。部分作者代表:陈勇,我国喷气客机设计领军人才,34 年来始终扎根军、民机研制一线,一直从事飞机总体气动和航电系统设计工作;吴希明,先后担任多个直升机型号副总设计师和总设计师,航空工业首席技术专家;黄领才,航空工业特级专家,填补国内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空白;李屹东,中国无人机代表人物之一;李新亮,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湍流与超算项目的领军人;姜宗林,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激波风洞项目带头人;王中林,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纳米能源研究领域的奠基人;李军府,航空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研究员,个人研究领域主要涉及飞机总体设计、新概念飞行器设计等;孙侠生,曾获新中国航空工业创建60周年航空报国杰出贡献奖;郑金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简称等离子体所)装置主机工程研究室主任;王宏安,创建并任人机交互技术与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主任。

5.四色印刷,图文并茂,融媒丰富。
本书采用全四色印刷,配有大量精美插图,封底扫码可获取部分作者的演讲视频。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