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觉跟着什么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感觉跟着什么走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5.72 3.7折 42 全新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韩少功 著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41142147

出版时间2016-10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42元

货号1201405921

上书时间2024-05-22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韩少功,湖南长沙人,中国当代杰出作家。曾任海南作协主席、海南文联主席、《天涯》杂志社社长。寻根文学的实践者,当今时代的思想者、开创者。代表作有《暗示》《山南水北》《马桥词典》等。

目录
叙说体 
笛鸣香港 
你好,加藤 
草原长调 
岁末恒河 
漫长的假期 
戏说体 
自我机会高估 
饿他三天再说 
张家与李家的故事 
强奸(的)学术 
好自我而知其恶 
演说体 
进步的回退 
现代汉语再认识 
克服民族主义 
一个人本主义者的生态观 
论说体 
文学的根 
重说道德 
人情超级大国 
民主:抒情诗与施工图 
“”为何结束 
群体“寻根”的条件 
从“循实求名”开始 
杂谈体 
夜行者梦语 
完美的假定 
世界 
性而上的迷失 
公因数、临时建筑以及兔子 
国境的这边与那边 
感觉跟着什么走 
扁平时代的写作 
心灵之门 
附录 
后革命时代的诗意

内容摘要
《感觉跟着什么走》包含五个部分:“叙说体”“戏说体”“演说体”“论说体”和“杂谈体”。展现了作者对历史进程、民族主义、汉语文化、文学创作等方面的深层思考和探讨,也流露出一些担忧和批判。作为寻根文学的主将,韩少功以他深刻的思想、敏锐的洞察力以及丰富的文体,表现了向民族历史文化深层汲取力量的趋向,饱含深邃的哲学意蕴,在中国文坛曾经产生了很大影响。

主编推荐
  

精彩内容
台湾版自序
当代最好的文学,也许是批评——这当然是指广义的批评,包括文学批评、文化批评、思想批评等各种文字。
这种揣测可能过于大胆。
如此揣测的理由,是因为电子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已经告别信息稀缺的时代,进入了信息爆炸或信息过剩的时代。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拐点。在拐点之前,没有网络、电视、广播以及发达的报业,文学家是生活情状的主要报告人;文学作品享受着“物以稀为贵”的价值优势,更以其具象化、深度化、个性化的特质,成为效率最高和广受欢迎的信息工具,说明人们认识世界与人生。但在拐点之后,如果不是对文学鉴赏有特别的训练与爱好,通过波德莱尔去了解法国,通过托尔斯泰去了解俄国,通过鲁迅和沈从文去了解中国人,对于一般大众来说已很不够用,至少是不太方便。现在的情况是:细节与叙事不再是文学的,段子、微博、博客、视频、报刊、电视剧等都充满细节并争相叙事。每天揣着手机和敲击鼠标的很多人,不是信息太少,恰恰是苦于信息太多、太繁、太乱,以至自己的大脑形同不设防的喧嚣广场,甚至是巨大的信息垃圾桶,常处于茫然无绪和无所适从的状态;就好像一个人不饿,而是暴饮暴食之际需要一个好胃,来消化铺天盖地的信息淹没。
文学当然还能继续提供信息增量,而且以其具象化、深度化、个性化的看家本领,成为全球信息产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广大受众更迫切、更重要、更广泛的需求,似乎不再是这个世界再增加几本小说或诗歌,而是获得一种消化信息的能力,关系到信息真伪的辨别,信息关系的梳理,信息内涵的破译和读解——这不正是批评要做的事情?即使就文学本身而言,当文学日益接近快餐化、泡沫化、空心化的虚肿,一种富有活力的批评,一种凝聚着智慧和美的监测机制,难道不是必要的自救解药?
把批评总是视为文学的寄生物,既不聪明也不公正。体裁本身并无高下之分。从唐诗到宋词,从宋词到元曲,从元曲到明清小说……文学从来不会消亡,但会出现演变,包括体裁高峰形态的位移。那么,在一个正被天量信息产能深刻变革的文化生态里,批评为什么不可能成为新的增长点、新的精神前沿,以及最有可能作为的创新空间?批评——那种呼啦啦释放出足够智慧与美的批评,那种内容与形式上都面目一新的批评,为什么不能在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应运而生,成为今天无韵的唐诗和宋词?
对于未来,我们需要一点勇敢甚至猖狂的想象。
我不是批评家,充其量只是一个批评写作的学习者。收入这个集子的部分文章,与其说是与读者对话,不如说首先是与自己对话,是说明自己消化繁杂信息的一点尝试,以协调感性与理性、实践与书本,防止消化不良之后的病入膏肓。感谢陈光兴、彭明伟等台湾同行的帮助,让这本文集与台湾读者见面。我知道,海峡两岸受制于不同的社会形态、历史轨迹以及文化实践,展开心智对话并不容易。双方依据不同的语境,因事立言,因病立方,会形成不同的兴趣重点、知识性格以及言语习惯。但同为中华文化的传薪者,大家共同努力于批评的写作和阅读,因应当下这个万花筒似的文化大变局,以继续精神的发育成长,也许不失为与时俱进之举。
欢迎指教。
韩少功
二○一一年三月于海口

媒体评论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