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空间行为过程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安徽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空间行为过程研究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0.96 6.0折 35 全新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赵春雨 著

出版社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616806

出版时间2015-05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5元

货号1201124167

上书时间2024-05-21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赵春雨,1975年生,安徽合肥人,博士,副教授。1996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留校任教至今。主要教授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区域分析与规划等课程。2000年师从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方觉曙教授,2004年获理学硕士学位。2010年师从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苏勤教授,2013年获理学博士学位。已在《地理研究》《地理科学》《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要研究产业地理和人口地理。

目录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相关研究的国内外进展
1.3.1 农村劳动力转移基本理论研究
1.3.2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内涵研究
1.3.3 农村劳动力转移动因研究
1.3.4 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征研究
1.3.5 农村劳动力转移空间决策机制研究
1.4 本章小结
2 理论基础与基本概念
2.1 理论基础
2.1.1 地理认知
2.1.2 行为空间与空间行为
2.1.3 时间地理学
2.2 基本概念
2.2.1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动机
2.2.2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环境认知
2.2.3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空间决策
2.2.4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时空路径
2.3 本章小结
3 数据调研与分析方法
3.1 样本地选择
3.1.1 样本一——阜阳市太和县双钟村
3.1.2 样本二——合肥市肥西县周楼村
3.1.3 样本三——巢湖市含山县汤徐村
3.1.4 样本四——黄山市徽州区仙和村
3.2 数据调研
3.2.1 抽样方法的确定
3.2.2 样本规模的确定
3.2.3 调研过程和抽样情况
3.2.4 基础数据库的建立
3.3 分析方法
3.3.1 关系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3.3.2 时空间预算方法和技术
3.4 本章小结
4 安徽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动机与环境认知
4.1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动机
4.1.1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动机维度
4.1.2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动机类型
4.2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环境感知特征
4.2.1 就业地形象感知特征
4.2.2 就业地距离感知特征
4.2.3 就业属性感知特征
4.2.4 就业地生活状态感知特征
4.2.5 就业地社会和自然环境感知特征
4.2.6 就业地环境感知特征因子分析结果
4.3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环境感知功能类型
4.3.1 形象感知功能特征的聚类分析
4.3.2 距离感知功能特征的聚类分析
4.3.3 就业属性感知功能特征的聚类分析
4.3.4 生活状态感知功能特征的聚类分析
4.3.5 社会和自然环境感知功能特征的聚类分析
4.4 农村劳动力对转移就业环境认知的分异
4.4.1 个体(群体)层面
4.4.2 区域层面
4.4.3 目标与过程层面
4.5 农村劳动力对转移就业城市的倾向
4.5.1 转移就业倾向地的空间特性
4.5.2 转移就业地与转移就业倾向地吻合度
4.6 本章小结
5 安徽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空间决策
5.1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空间决策
5.1.1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决策
5.1.2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途径决策
5.1.3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目标决策
5.1.4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方式决策
5.1.5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地决策
5.2 转移就业环境认知对空间决策的影响
5.2.1 环境认知对就业信息决策的影响
5.2.2 环境认知对就业途径决策的影响
5.2.3 环境认知对转移就业目标决策的影响
5.2.4 环境认知对转移就业方式决策的影响
5.2.5 环境认知对转移就业地决策的影响
5.3 个体属性特征对转移就业空间决策的影响
5.3.1 不同个体属性变量下转移就业信息类型的差异
5.3.2 不同个体属性变量下转移就业途径类型的差异
5.3.3 不同个体属性变量下转移就业目标类型的差异
5.3.4 不同个体属性变量下转移就业方式决策类型的差异
5.3.5 不同个体属性变量下转移就业地的差异
5.4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空间决策过程的路径分析
5.4.1 整体测量模型
5.4.2 四个样本村路径系数比较
5.5 本章小结
6 安徽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时空路径
6.1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时空路径地域差异
6.2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时空路径类型
6.2.1 稳定就业型
6.2.2 逐步稳定就业型
6.2.3 漂泊不定就业型
6.2.4 回流就业型
6.2.5 逐步开拓就业型
6.2.6 断续就业型
6.3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时空路径特征
6.3.1 空间进入特征
6.3.2 节律特征
6.3.3 空间流动特性
6.4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时空路径影响因素
6.4.1 个体属性对转移就业时空路径的影响
6.4.2 就业动机对转移就业时空路径的影响
6.4.3 环境感知对转移就业时空路径的影响
6.4.4 空间决策对转移就业时空路径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7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空间行为形成机制
7.1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空间行为的影响因素
7.1.1 社会经济因素
7.1.2 交通信息途径
7.1.3 个体属性差异
7.2 各样本村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空间行为机制
7.2.1 太和双钟村
7.2.2 肥西周楼村和徽州仙和村
7.2.3 含山汤徐村
7.3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内容摘要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重要推动力。赵春雨编著的《安徽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空间行为过程研究》采用行为地理学和时间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对安徽省四个样本村的案例调研,从转移就业动机、环境认知、空间决策、时空路径四个方面,探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空间行为过程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机理,得出以下结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动机对环境认知进而对时空路径产生显著影响,环境认知和空间决策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互影响关系,环境认知和空间决策对时空路径则只产生一定影响;进而认为社会经济差距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根本动因,交通信息途径是推动因素,个体属性差异则是约束性因素。该研究在实践层面为实现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提供现实依据,从而有利于城市与区域人口管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