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牌VI形象设计(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十二五”规划教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品牌VI形象设计(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4.15 7.6折 45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主编喻荣, 宗林, 孙明海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984964

出版时间2013-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5元

货号1200720870

上书时间2024-05-21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本教材共分6章,主要内容包括:VI设计的基本理论,VI设计与品牌塑造,品牌VIS基本要素设计,品牌VIS应用要素设计:企业品牌识别设计、产品品牌识别设计、空间品牌识别设计,品牌VIS手册设计过程,品牌VIS手册设计实例。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品牌经营者将可以掌握战略品牌设计的基本方法,将被人为割裂的企业识别设计、产品识别设计、空间识别设计整合起来,使品牌形象不仅具有外在的差异性,且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从而创建和维系良好的品牌形象,防止品牌形象歧化,持续提升品牌附加值。



作者简介

  喻荣 宗林 武昌理工学院 孙明海 湖北工业大学



目录

第一章 VI设计的基本理论 

1.1 VI设计的概念 

1.1.1 什么是VI设计 

1.1.2 VI与MI、BI及CIS的关系如何 

1.1.3 什么时候需要VI设计 

1.2 VI设计的历史 

1.2.1 国外VI设计历史 

1.2.2 国内VI设计历史 

1.3 VI设计的发展 

1.3.1识别设计的广域化 

1.3.2识别设计的泛视觉化 

1.3.3识别设计的多媒体化 

1.4 VI设计的原则 

1.5 VI设计的功能 

1.5.1识别功能 

1.5.2增值功能 

1.5.3促销功能 

1.5.4保护企业及消费者权益的功能 

第二章 VI设计与品牌塑造 

2.1 品牌定义 

2.2 品牌种类 

2.2.1大众品牌和奢侈品牌 

2.2.2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和空间品牌 

2.2.3母品牌和子品牌 

2.3 品牌定位 

2.3.1确立品牌主题 

2.3.2品牌主题选择五步法 

2.3.3品牌主题的表达 

2.4 品牌命名 

2.4.1品牌命名的原则 

2.4.2 品牌命名的表述方法与形式 

2.5 品牌设计 

2.5.1战略性设计的特征 

2.5.2战略品牌设计模型 

2.5.3品牌设计作业流程 

第三章 品牌VIS基本要素设计 

3.1 品牌标志设计 

3.1.1 标志的起源及概念 

3.1.2 标志的分类及表现形式 

3.1.3 标志的视觉风格及发展趋势 

3.1.4 标志创意的思维方法 

3.1.5 标志设计的基本程序 

3.2 品牌字体设计 

3.2.1 品牌标准字体的设计原则 

3.2.2 品牌标准字体的表现技巧 

3.3 品牌色彩设计 

3.3.1色彩的识别性与应变性 

3.3.2 品牌标准色的设计原则 

3.3.3 标志配色技巧 

3.3.4 设定标志辅助色 

3.4 品牌识别图形设计 

3.5 品牌基本要素组合设计 

3.5.1常见组合形式 

3.5.2 禁用组合形式 

第四章 品牌VIS应用要素设计 

4.1 企业品牌识别设计 

4.1.1事务识别系统设计 

4.1.2活动识别系统设计 

4.1.3广告识别系统设计 

4.1.4环境识别系统设计 

4.2 产品品牌识别设计 

4.2.1产品识别模型 

4.2.2产品设计模型概述 

4.3 空间品牌识别设计 

4.3.1空间识别模型 

4.3.2空间设计模型概述 

4.3.3 商业空间设计类别 

第五章 品牌VIS手册设计过程 

5.1 第一阶段:研究和分析 

5.2 第二阶段:初步设计草图 

5.3 第三阶段:电脑设计发展 

5.4 第四阶段:定稿和印刷 

第六章 品牌VIS手册设计实例 

参考书目 

 


【书摘与插画】

主编推荐

  特点:1.教材丰富,品种齐全。含盖了“艺术设计与传媒大类”的“视觉设计类”“工业设计类”“工艺美术类”“服装与时尚设计类”“空间设计类”“动画与数字媒体设计类”“人物形象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类”等所有类别的大部分教材。既有经典的传统专业教材,又有新兴的专业教材,且课件、PPT等配套元素齐全,能广泛适应各层次的教学需要。2.专家指导,特色鲜明。得到业界权威专家的指导支持,吸取了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改革精神,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学术委员会的相关研究成果,广泛听取了各院校相关专业领导、专家和一线老师的意见和建议,融入了**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符合教改主题,以探索、引领人才培养模式。3.工学结合,项目引导。结合实际,有的教材采用工学结合,项目引导的编写模式,有的教材按照传统章节形式进行编写,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用*合适的理念和体例进行编写,力求使教材适应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的需要。4.加强实践,双师编写。立足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和学生的特点,切实加强实践要素,很多编者是来自院校和企业的实践经验丰富、教学理论水平很高的双师型教师。在我国高职高专教育领域中,这些骨干教师,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开发了更适合我国国情、更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和教材。5.注重层次,兼收并蓄。由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牵头,立足其优点和长处,带领各地各类高职高专院校共同组编。系列教材体现了兼收并蓄的思想,层次分明,能满足不同层次和水平的教学要求。6.立足全国,广取所长。编写老师有全国20多个省、市、区高职高专院校的专家、优秀老师,把各地各院校的成果和特色充分展示出来,做到了立足全国,广取所长。


【作者简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