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闽台南音文化生态研究(闽台南音文化丛书)
  • 闽台南音文化生态研究(闽台南音文化丛书)
  • 闽台南音文化生态研究(闽台南音文化丛书)
  • 闽台南音文化生态研究(闽台南音文化丛书)
  • 闽台南音文化生态研究(闽台南音文化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闽台南音文化生态研究(闽台南音文化丛书)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4.89 5.1折 68 全新

库存6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曾宪林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3495459

出版时间2023-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1203235685

上书时间2024-05-19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曾宪林,博士,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州大学人文学院外聘硕士生导师,曾任福建省艺术研究院音乐舞蹈研究室副主任。日本冲绳县立艺术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台湾师范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上海音乐学院“第二届邀访学者”;文化和旅游部第二届 “千人计划”戏曲艺术人才培养高级研修班学员。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工作办公室成员、福建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福建省音乐家协会青年艺术家委员会副主任。主持2005年度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国家自筹项目《南音“谱”的曲调研究》(批准号05DD108)、2014年度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闽台南音(管)与南音(管)戏关系研究》(批准号14DD32)、2022年度国家社科艺术学项目一般项目《闽台南音文化生态研究》(批准号22BD063)。“闽台南音文化丛书”于2018年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于2021年入选“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参与5项重大招标课题;个人专著有《南音“谱”的曲调研究》《闽台南音文化丛书》,合著有《福建戏曲音乐史稿》《泰宁道教与上清道曲》,发表30余篇学术论文。

目录
绪论/00一、研究缘起/00二、闽台南音现代艺术研究述要/00三、闽台南音传播研究述要/00四、南音现代艺术释义/00第一章 闽台南音表演艺术的历史变迁/0第一节 闽台南音表演艺术形式的历史生成/0一、闽台南音表演艺术形式溯源/0二、闽台南音表演艺术形式历史生成之诗词图像考/0第二节 闽台南音表演艺术的历史分期与艺术特色/0一、宫廷音乐/0二、郎君乐/0三、郎君乐与“御前清曲”的文人音乐并存/0四、民间音乐/0五、“非遗”乐种/0六、现代艺术/0第三节 闽台南音表演艺术的现代化发展/0一、闽台南音表演艺术形式的舞台化呈现演进/0二、闽台南音作为现代艺术的舞台呈现与边界突破/0结语/0第二章 闽台南音的历史传播路线/0第一节 闽台港口经济发展历史中的南音传播路线/0一、闽南地区的南音历史传播路线/0二、台湾地区的南音历史传播路线/0第二节 移民历史中的南音传播路线/0一、闽南地区水库移民与职业迁徙中的南音传播/0二、台湾地区移民史与南音传播/0第三节 南音在社会阶层的身份衍化中传播/0一、在男性社会的士绅阶层中的传播/0二、在女性社会的歌女、歌伎、艺妲中的传播/0三、在女性社会的家庭妇女中的传播/0四、在当下女性社会中的传播/0结语/0第三章 福建当代的南音国际传播及其文化扩散/0第一节 福建的南音国际传播及其社会历史基础/0一、福建的南音繁盛为其国际传播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0二、海外闽南民系是南音国际传播的人脉基础/三、海外社团是南音国际传播的重要基地/四、文化身份认同是南音国际传播的精神纽带/第二节 当代南音海外传播的特征/一、以文化传承为目的的传播宗旨/二、具有联谊和竞技等功能的传播平台/三、以文化交流为媒介的传播路径/四、以创新为导向的传播驱动力/五、以在地化为方式的文化传播/第三节 新媒体传播视域下的文化扩散/一、新媒体传播渠道及其特征/二、新媒体作为传播原点的南音文化扩散/结语/第四章 台南南声社南音艺术的当代海外传播与启示/第一节 台南南声社之崛起/一、南声社创办人江吉四/二、南声社创立之始末/三、南声社的分离/四、南声社的发展/第二节 台南南声社南音艺术的当代海外传播/一、南声社传播推手林长伦/二、初露锋芒于东南亚/三、盛名享誉亚欧大陆/第三节 台南南声社南音艺术当代海外传播的启示/一、台湾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是南声社海外传播的基础/二、台当局推动与文化界觉醒是南音走向海外传播的重要保证/三、馆阁的堂会功能为它的海外传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四、馆阁社长的经营理念与推广意识是南音推向海外的重要保障/五、传统南音艺术保存是核心魅力/结语/第五章 “汉唐乐府”南音现代艺术及其海外传播/第一节 陈美娥创立汉唐乐府始末/一、陈美娥创立汉唐乐府的缘起/二、陈美娥创立汉唐乐府/第二节 汉唐乐府南音现代艺术的发展脉络/一、传统南音的继承阶段/二、传统南音的蜕变阶段/三、南音乐舞阶段/第三节 汉唐乐府南音现代艺术的模式转化/一、从古典音乐向现代乐舞的转化/二、从中国审美向中西合璧审美的模式转化/三、从现场表演艺术向新媒介呈现的模式转化/第四节 南音现代艺术的海外传播轨迹/一、传播途径/二、传播场域/第五节 汉唐乐府南音现代艺术的海外传播策略/一、学术化宣传/二、专业化训练/三、职业化管理/四、专业化运作/五、产业化发展/结语/第六章 “江之翠剧场”南音现代艺术与海外传播/第一节 江之翠剧场的创立及其人才培养模式/一、江之翠剧场创立始末/二、江之翠剧场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二节 江之翠剧场的现代南音艺术/一、多元创新模式与代表作之跨界特征/二、新瓶装旧酒的传统再生实践/第三节 江之翠剧场的海外推广策略、途径与影响/一、“创新驱动”的推广策略/二、“公派交流”的推广途径/三、江之翠剧场的海外影响/结语/第七章 王心心与心心南管乐坊的国际传播/第一节 王心心及其现代南音艺术理念/一、王心心的南音艺术经历/二、王心心的现代南音艺术理念/第二节 心心南管乐坊的艺术新作类型/一、新编唐宋诗词的时代演绎/二、南音现代艺术跨界尝试/三、与跨国艺术家合作/四、跨唱法的南音禅唱系列/五、新编现代诗系列/第三节 心心南管乐坊的海外传播及其影响/一、经典曲目的国际传播/二、王心心与心心南管乐坊的海外影响/结语/余论/一、闽台南音表演声环境历史变迁与文化阐释/二、闽台南音海外传播的对策构想/结语/

内容摘要
该书系国家重点出版基金项目“闽台南音文化丛书”之一,作者曾宪林系艺术学博士,现任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曾任福建省艺术研究院音乐与舞蹈研究室副主任,在南音研究方面有其独到之处,也有多部南音研究著作问世。南音,又名弦管、南管、南乐、南曲、郎君乐、五音、御前清曲等, “泉州南音”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本书共九章节,分为绪论、一至七章与结论。第一章,从理性认识与研究方法来论证文化生态系统论用于闽台南音研究的可行性。第二章,从闽台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与政治环境的历史变迁来考察闽台南音于诸环境历史变迁中的文化适应。第三章,按地区、时间排序闽台南音社团历史资料,以此实证闽台南音社团存在的组织形式与生态体系。第四章,按学校教育体系与社区教育体系来梳理闽台南音教育的体系化建构。第五章,以个案的方式来呈现闽台南音文化生态中南音社会组织的制度文化。第六章,通过闽台南音闲居拍馆、馆阁之间的拜馆、拼馆、春秋祭、整弦大会、南音大会唱等来阐述闽台南音文化整合的行为模式。第七章,闽台南音人从郎君子弟到御前清客的文化身份,一直到当下非遗传承人,可谓经历了不同时期,而且有着共同的文化变迁过程。闽台南音有着神缘、地缘、业缘、亲缘与乐缘等五缘相通的社会基础,自明代以来,大量泉厦南音先贤入台,为闽台南音血缘注入了历史证据。当下,闽台南音创新与守正的路径相互影响借鉴,都朝着文化融合的方向发展。

主编推荐
1.丛书立足于闽台两地的南音文化,比较和研究它的生态、历史、现状、传承、发展、传播等,把它们放在一个较为高层的位置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整体的审视,为南音在闽台两地的传承、发展与研究奠定共同的基础。
2.在建设文化强国的精神鼓舞下,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南音音乐文化、音乐体系、两岸传承等方面进行更加用心的研究和传承,不但具有文化传承价值,还将为音乐学院学生学习传统音乐文化提供蓝本。同时它还可以作为一个先驱者的角色,成为中国音乐界对中国传统音乐在文化生态学、民俗学、传播学等方面研究的模板。
3.本书与研究性的著作不同,是作者深入到闽台两地艺人之中,听取他们对南音的各种各样的记忆与叙述的成果,更为难得的是那些笔者的归纳、总结、反思与思考,其中有对每位受访者的总结与反思,也有对整体口述材料的总结与反思。尤其对南音创作人才匮乏的忧虑,让他又认真思考如何去培养南音创作人的路径。这是现今南音研究界还没有人做得到的这么大面积的采访口述史料,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具有较高的出版价值。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