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与艺术人民性 一种艺术共同体的想象与建构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马克思主义与艺术人民性 一种艺术共同体的想象与建构

全新正版 可开发票

49.59 3.4折 145 全新

库存1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永明 著;郭运德、王杰、李心峰 编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5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1201804372

上书时间2023-05-10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永明 著;郭运德、王杰、李心峰 编
  •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05
  • 版次 1
  • ISBN 9787519035488
  • 定价 145.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33页
【内容简介】
  在艺术学领域,“人民性”问题是个“熟悉的陌生人”,学术界对其作专题性、系统性研究的并不多。《马克思主义与艺术人民性 一种艺术共同体的想象与建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著书系》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艺术人民性范畴为中心,采取先史后论、历史—现实结合的学术范式,系统梳理了中外古代艺术人民性和马克思主义艺术人民性思想的发展历程,分析了马克思主义艺术人民性的思想基础、主要内涵和根本特征,以及在当代理论语境下,艺术人民性与阶级性、党性、人性、人道主义等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传统范畴之间的复杂关系。作品视野开阔,用国际眼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方位地关照主题,使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变得鲜活,学术价值高。
【作者简介】
  刘永明,男,江西永丰人,1971年4月生,汉族,中共党员,文学硕士,1996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文艺理论、传统文化和公民社会文化理论的研究。为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国延安文艺学会、北京科学技术美学协会副会长。
  主要科研成果:参与“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史”“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史”“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中国传统节日”“马克思主义艺术学原理”等课题,发表《权利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艺术考级与国家艺术教育体系和社会文化资源》《我国青少年对传统节日认知、参与情况的调研报告及对箫研究》等论文40多篇,合著《春润文心——邓小平文艺理论科学体系》(第二主编),专著有《左翼文艺运动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早期建设》等。
【目录】
自序
第一辑 引论
人民性:一种艺术共同体的想象与建构
第一节 人民概念及其质的规定性
第二节 人民性概念及其发展历程
第三节 艺术人民性的理论确定性和合法性
第四节 一种艺术共同体的想象与建构

第二辑 史论
第一章 审美世俗化:启蒙主义与革命民主主义艺术人民性
第一节 “走向人民”是人类艺术发展的永恒主题
第二节 西欧启蒙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艺术人民性
第三节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艺术人民性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俄苏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人民性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艺术人民性的论述
第二节 列宁及苏俄、苏联时期的艺术人民性
第三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艺术人民性
第三章 中国古代民本主义和近代启蒙主义艺术人民性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艺术人民性
第二节 艺术人学的现代性和审美大众化:旧民主主义艺术人民性
第四章 总体性: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艺术人民性的早期传播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早期:现代艺术人学的发展
第二节 新文化运动中期:艺术人学和审美大众化理论的全面展开
第三节 新文化运动后期: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的传播
第五章 阶级性与大众化:左翼文艺运动与新启蒙运动艺术人民性
第一节 左翼文艺运动与国际左翼文艺思潮
第二节 新启蒙运动的文化大众化、通俗化
第六章 民族化与政治化:毛泽东诗学与人民美学体系
第一节 “中华民族新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概念的提出和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毛泽东的人民观
第三节 毛泽东诗学中的艺术人民性
第四节 周恩来的艺术人民性
第五节 “新的人民的文艺”观的阐释和推广
第七章 百花齐放与人民性“被黜”:十七年时期艺术人民性的发展
第一节 十七年艺术理论发展简史
第二节 十七年艺术人民性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 作为分水岭的“1962年现象”和“大写十三年”
第四节 “文革”文论
第八章 “人民美学”再出发:新时期40年艺术人民性
第一节 从“二为”方向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第二节 1970年代末一2000年艺术人民性理论研究
第三节 2000年后艺术人民性理论研究

第三辑 总论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艺术人民性的理论基础、本质和表现形态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艺术人民性的社会、哲学和艺术学基础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艺术人民性的本质
第三节 艺术人民性的表现形态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艺术人民性的基本内涵
第一节 创作主体
第二节 作品内容
第三节 社会效果
第四节 艺术性

第四辑 专题论
第十一章 艺术人民性与阶级性、党性、人性、人道主义
第一节 艺术人民性和阶级性
第二节 艺术人民性和党性
第三节 艺术人民性和人性、人道主义
第十二章 艺术人民性和主体性、本体性
第一节 人民性和主体性
第二节 人民性和本体性
第十三章 艺术人民性与民族性、世界性
第十四章 地方性:人民性的具体性
第十五章 从革命性到现代性:人民性与“新人”理论
第十六章 艺术人民性与大众文化、文艺大众化
结语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