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纳斯的腰带:创作美学(第五卷)
  • 维纳斯的腰带:创作美学(第五卷)
  • 维纳斯的腰带:创作美学(第五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维纳斯的腰带:创作美学(第五卷)

全新有塑封

51 4.0折 128 全新

仅1件

山东济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童庆炳 著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1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05-21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童庆炳 著
  •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1
  • 版次 1
  • ISBN 9787303192892
  • 定价 12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11页
  • 字数 51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童庆炳文集
【内容简介】
  《童庆炳文集》(十卷本)是童庆炳先生生前自己整理、收录、编辑的文选,辑录了从事文学研究57年来*精华的文论作品,包括《文学审美特征论集》《文学活动的美学阐释》《“美在关系”说新探》《文体与文体的创造》《维纳斯的腰带:创作美学》《文学创作问题六章》《<文心雕龙>三十说》《中国古代诗学与美学》《现代视野中中华古代文论系统》《寻找文学理想的灯火》,每一卷作者都进行了精心的编排和修改。反映了作者从打磨文学理论的基石到寻找文学理想的灯火的心路历程和研究进路,是不可多得的扛鼎之作。
  《维纳斯的腰带:创作美学(第五卷)》是《童庆炳文集》之一,所谓“维纳斯的腰带”,指的是文学创作的奥秘。《维纳斯的腰带:创作美学(第五卷)》以深刻的学养为经纬,汲取了古今中外各不相同乃至势同水火的文学创作理论,再加以作者自己独具匠心的选择和推衍,畅谈了作家在创作时如何获得美和诗意。在全书严谨的学术框架中,既有深层次的理性思考,又有鲜活的生活和创作感悟,论述清晰简洁,例子生动丰富。对于创作者而言,它是进一步艺术探求与通变的有益参照,对于理论家来说,有助于开拓眼界与思路。《维纳斯的腰带——创作美学》曾获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作者简介】
  童庆炳,1936年生,汉族,福建连城人,中共党员,195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文艺学理论泰斗,被誉为“文坛教父”;长期从事中国古代诗学、文艺心理学、文学文体学、美学方面的研究。曾任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顾问,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家学会副会长。2015年6月14日18时18分,童庆炳教授因心脏病医治无效,享年79岁。莫言、余华、刘震云等知名作家都曾经是他的学生。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自序

第一章历史提供的答案
——文学观念的历史演变及其原因
一、文学四要素和六种文学观念
二、文学观念发展变化的社会心理原因
三、文学观念变化与文学自身演变规律

第二章文学的山川、大海和蓝天
——文学的多维结构和多种性质
一、文学性质的把握与方法论的改变
二、文学的结构图式和多种性质
三、文学五十元

第三章偷维纳斯的腰带
——作为文学的艺术特性的审美场
一、文学的艺术特性——文学的“格式塔质”
二、文学“审美场”的内涵和实现
三、“审美场”存文学作品中的形杰

第四章文学赖以栖身的家园
——作为文学符号特性的语言
一、语言是文学的载体和对象
二、面对审美体验时的语言痛苦
三、文学语言的深层特征

第五章“庄严的谎话”
——作为文学基本品格的艺术真实
一、善与美必须以真为伴
二、艺术真实的基本前提——假定性
三、艺术真实的含义及其演变
四、艺术真实的创造——主要特征与原生状态

第六章添写人生的“新字”
——作为文学内核的艺术真理
一、文学史上人们怎样为诗辩护
二、艺术真理与“元话语”
三、艺术真理的特征
四、艺术真理的发现与锻炼

第七章“一花一世界”
——文学对象的内涵整体性
一、别林斯基的一个理论失误
二、整体性——活生生的人的世界
三、整体性——对象的限定与内涵的无穷
四、同构对应——获得整体性的途径

第八章把自然解放出来
——文学反映对象的心理场效应
一、心物关系——文学创作的难题
二、从物理境转入心理场
三、心理场的三个层次与两种类型

第九章伟大而珍贵的馈赠
——作家的童年经验
一、童心与诗心的同与异
二、童年经验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方式
三、保持童心和利用童年经验

第十章返回人类精神的故园
——作家的原型经验
一、原型意象及其发生机制
二、原型意象特征及其置换原理
三、原型理论对文学创作的启示

第十一章“穷苦之言易好”
——作家的审悲经验
一、人生的苦难向审美的愉悦的转化
二、文学创作中化悲为美的基本条件

第十二章“美玉出乎丑璞”
——作家的审丑经验
一、生活丑向艺术美的转化
二、文学创作中化丑为美的基本条件

第十三章“第二只眼睛”
——作家的艺术知觉力
一、艺术知觉的特征与功能
二、艺术知觉的生成机制
三、艺术知觉力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

第十四章“情者文之经”
——作家的艺术情感力
一、艺术情感的特征与功能
二、艺术情感的生成机制
三、艺术情感力在创作中的运用

第十五章“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作家的艺术想象力
一、艺术想象的特征和功能
二、艺术想象的生成机制
三、艺术想象力在创作中的运用

第十六章在历史与人文之间徘徊
——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精神价值取向
一、三种艺术范式及其精神价值取向
二、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之间的张力
三、工业文明的礼品和哲人的启示

附录
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的双重缺失
——“新现实主义小说”再评价
寻找文学理想的灯火
代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