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颗粒物环境空气质量USEPA基准(上卷)
  • 颗粒物环境空气质量USEPA基准(上卷)
  • 颗粒物环境空气质量USEPA基准(上卷)
  • 颗粒物环境空气质量USEPA基准(上卷)
  • 颗粒物环境空气质量USEPA基准(上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颗粒物环境空气质量USEPA基准(上卷)

8 九品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国环境保护局、联邦环境评估中收办公室、美国环境保护局研究和发展办公室 编;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 译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

上书时间2024-05-10

书友kw317176的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内容全新正品,书角磕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美国环境保护局、联邦环境评估中收办公室、美国环境保护局研究和发展办公室 编;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 译
  • 出版社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5
  • 版次 1
  • ISBN 9787802094628
  • 定价 11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10页
  • 字数 100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颗粒物环境空气质量USEPA基准》是根据美国环境保护局在其网站上发布的《AirQualityCriteriaforParticulateMatter》译成,全书分为上、下两卷,共九章,

  本册是上卷是第1~5章,本卷系统地描述了颗粒物的属性、监测方法、污染来源、室外环境浓度以及颗粒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适合从事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境工程等事业的工作人员和科研人员阅读,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目录】
1绪论

1.1背景

1.1.1立法要求

1.1.2基准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审查过程

1.1.3前一版颗粒物基准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审查的历史

1.1.4颗粒物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1997年修订版)

1.1.5颗粒物研究合作计划

1.2现行颗粒物基准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审查

1.2.1文件准备的重要里程碑和程序

1.2.2评估方法

1.3基准文件的组织结构

参考文献

2颗粒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监测

2.1颗粒物的物理化学性质

2.1.1基本概念

2.1.2颗粒物的物理性质和形成过程

2.1.3大气颗粒物的化学成分

2.1.4粗细颗粒物的比较

2.2颗粒物的监测

2.2.1颗粒物监测的重要性

2.2.2颗粒物监测中的问题

2.2.3半挥发性颗粒物的监测

2.2.4美国环境保护局监测方法

2.2.5化学物种监测

2.2.6无机元素分析

2.2.7颗粒物中的EC、OC

2.2.8离子种类

2.2.9连续监测

2.2.10单粒子测量

2.2.11多日低流量颗粒物滤膜样品

2.3小结和关键点

2.3.1大气颗粒物理化学

2.3.2大气颗粒物的监测

2.3.3关键点

参考文献

附录2A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技术

2A.1用溶蚀器系统测定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2A.2收集介质的作用

2A.3减少溶蚀器的尺寸

2A.4在溶蚀器中的停留时间

2A.5扩散溶蚀器在石英膜上的影响

2A.6采样过程中样品化学组成的改变

2A.7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影响

2A.8撞击器涂层的影响

附录2B分析技术

2B.1无机元素

2B.1.1能量散射X射线荧光法(EDXRF)

2B.1.2同步加速器诱导x射线荧光法(S-xRF)

2B.1.3质子诱导的X射线发射光谱法(PIXE)

2B.1.4质子弹性散射分析法(PESA)

2B.1.5全反射X射线荧光法(TRXRF)

2B.1.6中子活化分析法(INAA)

2B.1.7原子吸收光谱法(AAS)

2B.1.8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

2B.1.9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2B.1.10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

2B.2有机碳和无机碳

2B.3连续测量方法

2B.3.1质量浓度连续测量方法

2B.3.2有机碳和/或元素碳的连续测定法

2B.3.3硝酸盐与硫酸盐的连续测定法

2B.4其他连续测量方法

3大气颗粒物的质量浓度、来源和排放

3.1前言

3.2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变化形态和发展趋势

3.2.1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季节性变化

3.2.2颗粒物质量浓度的逐时变化

3.2.3不同粒径颗粒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3.2.4颗粒物各化学组分质量浓度与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关系

3.2.5颗粒物及其组分的空间变化

3.3一次和二次粒子的来源

3.3.1生成二次粒子的化学反应

3.3.2用受体模型确定环境颗粒物的来源贡献

3.3.3美国的大气颗粒物背景质量浓度

3.3.4美国一次颗粒物和二次颗粒物前体物(SO2、NOx、VOCs、NH3)排放量估算

3.3.5排放清单的不确定性

3.4小结和重要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3A全国空气污染信息检索系统PM2.5和PM10~2.5数据集的空间和时间可变性

参考文献

附录3B由特定任务网络得到的大气气溶胶组成数据

参考文献

附录3C颗粒物的有机组成

参考文献

附录3D排放源颗粒物的组分

参考文献

附录3EIMPROVE网站观测到的PM2.5、PM10和PMl0~2.5的质量浓度特征

4空气中颗粒物的环境影响

4.1前言

4.2空气中颗粒物对植物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

4.2.1生态特征

4.2.2颗粒物沉积对自然生态的影响

4.2.3大气颗粒物沉积的环境影响评估

4.2.4城市生态系统

4.3大气颗粒物对能见度的影响

4.3.1前言

4.3.2影响大气能见度的因素

4.3.3颗粒物和能见度的关系

4.3.4用照相法模拟能见度的下降

4.3.5能见度监测方法和监测网

4.3.6能见度下降的趋势和现状

4.3.7颗粒物型能见度损害的社会影响

4.4颗粒物对材料的影响

4.4.1颗粒物和二氧化硫对人造材料表面的腐蚀作用

4.4.2人造物表面的污垢和褪色

4.5大气颗粒物对气候变化和太阳紫外辐射UV-B传播的影响

4.5.1大气颗粒物与太阳和陆地辐射的交互作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4.5.2大气颗粒物对太阳紫外辐射传播的影响及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冲击

4.6.小结和主要结论

4.6.1颗粒物对植物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4.6.2颗粒物对能见度的影响

4.6.3颗粒物对材料的影响

4.6.4大气颗粒物对全球变暖过程和紫外辐射传播的影响

参考文献

5颗粒物及其组分对人的影响

5.1前言

5.1.1研究目标

5.1.2颗粒物及其组分

5.1.3本文件和旧版文件的联系

5.1.4本章的结构

5.2暴露的基本概念

5.2.1暴露水平的概念

5.2.2暴露的要素

5.2.3暴露的量化方法

5.2.4个体暴露水平的计量方法

5.3颗粒物暴露的主要资料汇总

5.3.1颗粒物暴露水平计量研究的类型

5.3.2现有的资料

5.3.3影响颗粒物暴露水平的因素和关键性结论

5.4颗粒物组分资料汇总

5.4.1前言

5.4.2颗粒物组分监测研究

5.4.3关键性发现

5.4.4影响大气环境颗粒物组分质量浓度和个人微环境暴露水平关系的因素

5.4.5现有资料的局限性

5.5大气环境颗粒物质量浓度在颗粒物健康影响的毒理学和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

5.5.1在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5.5.2流行病学研究中应用大气环境颗粒物质量浓度可能导致的误差

5.5.3颗粒物流行病学的暴露水平计量误差分析

5.5.4流行病学研究的颗粒物暴露水平计量误差分析的有关结论

5.6观测资料小结及其局限性

5.6.1暴露水平的定义及其构成

5.6.2影响颗粒物质量浓度和暴露水平的因素

5.6.3个体暴露水平、室内外和大气环境质量浓度监测值之间的关系

5.6.4流行病学分析中采用大气环境颗粒物质量浓度后可能引入的误差

5.6.5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内容全新正品,书角磕碰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