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与文明史比较研究(新史学沙龙系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化与文明史比较研究(新史学沙龙系列)

30.4 8.0折 38 全新

库存497件

山东济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何平 著

出版社山东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3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1-03-1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何平 著
  • 出版社 山东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3
  • 版次 1
  • ISBN 9787560738253
  • 定价 3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24页
  • 字数 351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选编了我近十年间发表的部分文章。从这些文章中,读者可以看到我在英国牛津大学留学,受到那里的学术思潮特别是牛津语义分析哲学的影响。牛津的哲学氛围十分注重概念的准确性。牛津学者认为,对关键词和核心概念的清洗和准确定义是历史研究的必要的一步。语义分析哲学或逻辑实证主义是盎格鲁
  撒克逊经验论哲学在当代发展的最新形式。l6世纪起,培根的归纳法就强调认识必须建立在对经验材料的归纳上。当代牛津学派的历史认识论认为历史著述归根结底是对文本的分析和重构,因此概念作为分析的视角和历史话语(叙述)的词,它的性质和准确性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篇历史著述的质量。的确,概念的混淆不清和分析推理缺乏深度和逻辑严密性常是导致我们许多研究论文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郎克强调历史著述必须依据原始档案文献,然而,一篇研究论文不可能全部由摘引文献档案来构成,一当涉及转述、评论和解释时,就要使用词和概念。

  这本书的许多文章也涉及中西历史比较,这种研究的偏好同我在去牛津大学之前学习西方史学史、到牛津后从事比较史学研究的经历有关。世界史应该包括中国史在内,然而,长期以来,我们许多研究者却把中国史排除在世界史之外。缺少对中国史或者世界史(中国以外的历史)的知识和研究能力妨碍我们的知识视野。全球化使我们懂得一个国家的发展不可能孤立地进行。对历史进行比较研究常能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许多历史问题。在国内从事世界史(中国以外的历史)的研究的一大缺陷或遗憾是我们基本上是利用别人用过的二手资料。这导致我们的世界史研究很难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但是,假如我们能够利用中国的资料,或者以比较的形式来研究问题,我们的世界史研究就更有价值。
【目录】
第一部分 文化和文明研究的概念

  中国和西方思想中的“文化”概念

  中外思想中的文化“杂交”观念

  文明的观念和教化:中国和欧洲

  The Concept of East-West Studies

第二部分 文明史及其比较研究

  比较史学的理论方法和实践

  全球史对世界史编纂理论和方法的发展  

  全球史视野下的中国和欧洲的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兼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的原因  

  近代科学为什么不能在中国产生?——评近年来中西学者的若干解释理论

  中国和西方历史思维中的革命观念

  欧洲文化特征刍议

  基因考古揭示欧洲人类起源

  谁最先到达美洲?——新发现与新理论

  当代世界历史:变革与发展方向

第三部分 西方史学理论和中国历史研究

  解释在历史研究中的性质和作用

  20世纪80年代中国史学发展若干趋势

  20世纪下半叶西方史学认识论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西方历史哲学

  近五十年来西方学者对清代历史的解读

  后现代主义历史观及其方法论

  后现代主义及其对清代国际关系的新阐释

  “现代性”概念对20世纪历史编纂学的意义  

  法国大革命与历史研究——牛津大学校长访谈录

  访问法国著名史学家拉杜里

  作为历史研究本体论范畴的历史进步观及其内涵

  历史进步观与l8世纪西方史学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