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经学的现代转型:从1901到1931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诗经学的现代转型:从1901到1931

38.5 4.9折 78 全新

库存3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寒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5

版次1

印数1千册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05-24

佰宝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吴寒
  •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3-05
  • 版次 1
  • ISBN 9787503974120
  • 定价 7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32开
  • 纸张 纯质纸
  • 页数 344页
【内容简介】
《诗经学的现代转型:从1901到1931》以晚清民初的诗经学为对象,从“破”和“立”两个方面分析《诗绿》由经学到文学的转型如何发生、发展,如何经过教育制度变迁、文学学科建立确立出“新典范”,进而讨论这个“新典范”的性质、思路、预设、方法、规范和理论框架。
【作者简介】
吴寒:文学博士,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及文献、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经典图像、古舆图等。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美术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诗经图像文献整理与研究”。
【目录】
第一章  道德的重塑:从正夫妇到保国家 

第一节  传统教化体系与《诗经》  

第二节  晚清学制变迁中的《诗经》  

第三节  经训 / 伦理教科书中的《诗经》  

第四节  “家事”与“王事”的冲突  

第五节  小结

第二章   打下“经字招牌”:整理国故与解构《诗经》经典地位

第一节  经典史料化:从“六经皆史”到“六经皆史料”  

一、章学诚:“六经皆先王之政典”

二、章太炎:“六经都是古史”

三、整理国故:“六经皆史料”

第二节  斩除藤蔓:从《诗经》回到“诗三百”

一、否认孔子删诗:斩断《诗经》与圣人的关联

二、废《毛诗序》:瓦解早期阐释体系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诗》学理论与“文学”建构:从古典诗学到现代文学观念

第一节  从“文”到“诗”:以诗学为中心的文学史建构

  一、“诗言志”:“文学”的不用之用

  二、雅俗互动:从民间取向到民族形式

第二节 “情”的转向:从伦理到个人

一、传统“诗言志”论

二、鲁迅对传统“言志论”的改造

三、“情”和“抒情传统”的重新阐释

第三节  民间取向:大众与精英的本位倒转 

一、传统诗教观念:上达政制,下通民众

二、“五四”重释《诗经》之民间取向

  三、“民间传统”的挖掘和阐释

第四节 “兴”义走向平面化

一、从“美刺比兴”到“山歌好唱起头难”

二、传统“比兴”论:政治—教化—审美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诗经》阐释与“中国”身份:从天下叙事到民族国家   

第一节  以今度古:“中国文学”的系统整合 

一、《诗经》与“中国”的地域边界

二、《诗经》与“中国”的时间脉络

第二节 以西律中:“中国文学”的世界定位 

一、“讴谣—韵文—散文”的文体演进脉络

二、“史诗—抒情诗—剧诗”的诗体分类

三、他者的眼光:抒情与叙事之二分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诗经》研究与“科学方法”:历史考据中的启蒙价值

第一节 《卷耳》论争:历史考据还是审美本位?  

一、“假想敌”的变化

二、文学研究会的态度:古典之为“次要” 

三、创造社的立场:“青春化”与“原始化”是同一过程

四、《卷耳》论争中的内在张力

第二节 《野有死麕》讨论:“科学方法”与价值坚守  

一、《野有死麕》阐释中的启蒙意识

二、俞平伯、周作人的批评:朴学家嫡派

    第三节 《静女》讨论:“求真”还是“猜谜”? 

一、字里行间求“原义”

二、“科学方法”之迷思

第四节  小结

 后  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