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转型过程中一种极端行为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社会转型过程中一种极端行为研究

签名本

13 1.9折 68 九品

仅1件

河南周口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长林 著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9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2-09-04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长林 著
  • 出版社 上海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9
  • 版次 1
  • ISBN 9787567117983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14页
  • 字数 328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转型期社会生活与文化变迁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1840年以来,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中国社会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变化体现在各个领域,与传统社会有了迥异,开始了近代社会的转型和文化变迁。“西力东侵”和“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的影响很大,东南沿海和沿江地区的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的启动及发展最早、最快,中部和北部地区的启动及发展其次,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启动及发展最晚、最慢,整个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呈现出从东向西、从南向北逐渐递减的趋势。一般而言,城市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要早于和快于乡村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大城市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要早于和快于中小城市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
【作者简介】
  刘长林,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现代史学会理事,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特约研究员,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秘书长、陈独秀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斗争史研究中心副主任。近年曾赴美国怀俄明大学访问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历史社会学。曾完成国家、上海市社科基金项目各一项。目前主持教育部与上海市社科基金项目各一项。主要论著有《中国人生哲学的重建——陈独秀、胡适、梁漱溟人生哲学研究》、《近代上海社会史论》、《自由的限度与解放的底线——民国初期关于妇女解放的社会舆论>,近年曾获上海市第八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论文二等奖等。
【目录】
绪论
一、为什么要研究这一问题
二、为何以中国1919-1928爱国运动中的自杀事件为例
三、学界研究概述
四、理论和方法
五、逻辑与框架
六、理论与现实意义

第一章集体激愤
一、普天同愤
二、勿五分钟热心
三、勿萁豆相煎

第二章媒体报道
一、近代传媒出现:自杀传播方式转换
二、自残:身体抗议的意义
三、自杀“殉国”:“烈土”形象的象征意义
四、媒体建构:自杀行动社会意义赋予的特征

第三章社会动员
一、传播事迹:激励民众
二、警示国人:国家利益为先
三、警示政府:外交不能延宕
四、警示世人:社会污浊,政治日非
五、形塑党员形象:增强党派影响力

第四章自杀者言
一、决一死以作诸君之气:毋再贻讥五分钟热心
二、“以予之小牺牲换诸君之大牺牲”
三、社会腐败至极,恨力不能济,只有死耳
四、家国之间:国将不国,何有家为
五、为国殉躯:不愿再做亡国奴
六、恨才力薄弱:当以一死警醒同胞

第五章追悼表彰
一、启事与通电:宣喻死者殉国意义
二、入殓与公祭:对殉国公共性价值的认同
三、组织与筹备:开追悼会共识的达成
四、追悼会:烈士精神的意义言说
五、出殡公葬:以身殉国“烈士”的再肯定
六、抚恤表彰:彰显烈士精神的不朽意义

第六章学者评论
一、自杀问题引起公议
二、自杀原因
三、自杀价值
四、救济自杀的途径
结束语

附表
附表1:五四运动时期自杀报道概况
附表2:五四运动自杀者追悼会概况
附表3:《民国日报》报道1921-1928年与爱国运动相关自杀概况
附表4:《民国日报》报道1923年长沙事件自杀概况
附表5:《民国日报》报道1925年五卅运动自杀概况
附表6:《民国日报》报道1925年五卅运动自杀者追悼会概况
图片目录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