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的统治 开放社会的意识形态与未来 刘钝签名
  • 科学的统治 开放社会的意识形态与未来 刘钝签名
  • 科学的统治 开放社会的意识形态与未来 刘钝签名
  • 科学的统治 开放社会的意识形态与未来 刘钝签名
  • 科学的统治 开放社会的意识形态与未来 刘钝签名
  • 科学的统治 开放社会的意识形态与未来 刘钝签名
  • 科学的统治 开放社会的意识形态与未来 刘钝签名
  • 科学的统治 开放社会的意识形态与未来 刘钝签名
  • 科学的统治 开放社会的意识形态与未来 刘钝签名
  • 科学的统治 开放社会的意识形态与未来 刘钝签名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科学的统治 开放社会的意识形态与未来 刘钝签名

100 九品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富勒 著;刘钝 译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12

版次1

印刷时间2006-12

印次1

装帧平装

货号D4

上书时间2024-06-17

听书观雨楼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英]富勒 著;刘钝 译
  • 出版社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12
  • 版次 1
  • ISBN 9787542834546
  • 定价 2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51页
  • 字数 196千字
  • 丛书 哲人石丛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系列
【内容简介】
  社会学与政治学的理论是如何看待科学在社会中的作用的?科学家及其他的专业研究者具有无限制的“犯错权”吗?资本主义和多元文化主义在未来的大学中意味着什么?
  本书从社会学和政治学的角度,对科学在当代社会中日益强大的治理作用这一主题作了全新的考察。科学通常被视作唯一一种可以表达“开放社会”这一晦涩民主理念的制度,然而,现代科学在如下维持基本活力的要素方面与这一理念并不协调:它要求公众的信任远过于公众对其的理解,甚至科学自身也日益深刻地同宏大的政治与经济问题纠缠在一起。在本书中,作者在处理这一主题时,既没有采取自由主义的立场,也不同情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而倾心于一种他称之为“共和主义”的研究进路,将论题集中在“犯错权”上来展开其理论构架。为此他显示了科学活动的新近扩张是如何削弱了共和思想的。本书的另一个核心内容是导致大学成为“科学共和国”的斗争的社会史,作者将论述的焦点置于来自多元文化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双重潜在挑战之上。最后,面临美国科学政策的重新调整,作者提出需以一种新的社会契约将科学“还俗”的建议。
【作者简介】
  史蒂夫·富勒(SteveFuller),1959年生于美国纽约,先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和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学习,1985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获得博士学位。1994年任英国达勒姆大学社会学和科学政策教授,1998年起至今任英国沃里克大学社会学教授。富勒的研究成果体现在他的多部专著和发表在《社会认识论》等刊物上的一系列论文之中。除本书外,他已出版的著作还包括《科学认识论》(1988)、《科学哲学及其不满》(1989)、《哲学、修辞与知识的终结》(1993)、《科学》(1997)、《托马斯.库恩:我们时代的一种哲学史》(2000)、《知识管理的基础》(2002)、《库恩对波普尔:科学精神的争论》(2003)和《知识分子》(2005)等。他也对“李约瑟问题”进行过研究。
【目录】
中文版序言
导言
第一部分科学探究的政治条件与物质条件
1科学作为开放社会及其意识形态之变形
1.1简介:开放社会的科学:策略
1.2作为一种开放社会政治哲学的共和主义
1.3共和主义难以捉摸的实毒基础
1.4从共和主义到自由主义的光滑斜面
1.5作为科学治理之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科研伦理
1.6共和主义的关健战略:征收社会遗产税以支持平民
2等级在科学治理范围内的作用
2.1实验社会的思想
2.2黑格尔对这一思想的报复
2.3科学超出其知识目标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2.4大民主和大科学的不可驾驭:卢梭与费耶阿本德的观点
2.5对大科学问题的不充分哲学解
2.6一个不充分的教育解:科学素养
第二部分作为科学治理场所的大学
3历史上大学与知识生产的互相依存
3.1晦涩的大学社会价值:靠它不能生存,没有它也无法生存
3.2在什么意义上大学对知识生产的控制可能被削弱
3.3不同时代的学术环境:从修道院哲学家到被围困的管理者
3.4作为反大学运动雏形的改革与启蒙
4多元文化主义对学术完整性的挑战,或两个教派的故事
4.1大学的当代救赎:多元文化主前史
4.2多元文化主义对大学启蒙传统的颠覆
4.3女性认知方式对妇女有什么用——以及多元文化主义者面临的其他一些尴尬问题
5作为资本主义最后疆界的大学,或在一个复杂的世界进行启蒙的黯淡希望
5.1大学寻求对共和主义的认同:启蒙的失落
5.2作为后启蒙时代学术意识形态的复杂性
5.3“知识社会”中缺乏天职感的科学
5.4“我被引用,所以我是”:当代学术圈的承认政治学
5.5作为自我牺牲意识形态的科学的“计量经济”
5.6在一个复杂世界中掩饰衰败的进化论
第三部分科学的世俗化与科学政策的新政
6作为科学之净化者与劝俗者的社会学
6.1科学:从世俗化的主体到客体
6.2当代美国对科学神圣空间的重新划分
6.3科学史合法功能的还俗
6.4作为大学政策的世俗化:走向一种新的禁欲主义?
7未行之路:再访原始的新政
7.1新政科学政策的兴衰
7.2更新新政的时代?学术劳动的去技能与临时雇用制
7.3冷战科学政策其他途径的继续:经济竞争
8一个新科学宪章的要素
8.1简介:两种立宪模式
8.2表现科学:从“利益渗漏”效应到工作场政纲
8.3三种促使科学民主化的策略
8.4一个通过立法使科学成为民主政体的建议样板
8.5结论:是否存在无限制的“犯错权”
参考文献
汉英名词对照表
译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