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语修养小说研究
  • 德语修养小说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德语修养小说研究

[二手书]有笔迹或者划线或者标注.不缺页少页不影响阅读

80 九品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谷裕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61-7

上书时间2025-01-03

萍果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二手书]有笔迹或者划线或者标注.不缺页少页不影响阅读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谷裕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6
  • 版次 1
  • ISBN 9787301225509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45页
  • 字数 362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文学论丛
【内容简介】
  “修养”(Bildung)是产生于德国18世纪下半叶的一个综合人文概念。修养小说(Bildungsro-man)由“修养”(Bildung)和“小说”(Roman)两词复合而成。德国以外的学界传统把修养小说视为德国特殊体裁、德国思想史的一部分。Bildung含有人格塑造、成长发展和教育的意思,《文学论丛·北大欧美文学研究丛书:德语修养小说研究》将Bildungsroman拟译作“修养小说”,并非因为这个译名与原文具有更全面的对应关系,而是考虑到修养小说与修养的同源关系。《文学论丛·北大欧美文学研究丛书:德语修养小说研究》在导言部分系统解释了修养的含义,梳理了修养小说的创作与诗学发展,最后简要勾勒了修养小说的基本特征。第二部分对十四部学界公认的修养小说类作品进行分析解读,展示它们如何以各自独特的形态,使修养小说变得丰富多彩。
【作者简介】
  谷裕,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语言文学专业,1991-1997年就读于德国波鸿大学,攻读现当代德语文学、中古德语文学及天主教神学,获文理博士学位,1998年起在北京大学德语系任教,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主要教学和研究方向:从中世纪到19世纪末的德语国家文学史、德语文学与基督教文化。主要发表物:学术专著:《君特一库纳特作品的艺术结构和思想体系》(德文,1998)、《现代市民史诗:十九世纪德语小说研究》(2007)、《隐匿的神学:启蒙前后的德语文学》(2008,第二版2010);学术译著:《一个热爱艺术的修士的内心倾诉》(作者:瓦肯罗德,2001)、《耶稣会简史》(作者:哈特曼,2003)、《面向终末的美德:罗马书讲疏》(作者:佩特森,2010);另有多篇学术论文、译文。
【目录】
第一部分理论探讨
第一章修养的含义
第二章修养小说的创作与诗学
第三章修养小说的基本特征

第二部分文本解读
第一章中世纪与巴洛克时期修养小说的前身
第1节沃尔弗拉姆的《帕西法尔》(1200/1210)
第2节格里美豪森的《痴儿西木传》(1668/1669)
第二章18世纪形成中的修养小说
第3节维兰德的《阿伽通的故事》(1766/1767)
第4节莫里茨的《安通·莱瑟——一部心理小说》(1785/1786-1790)
第三章古典修养小说范式
第5节歌德的《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1795/1796)
第四章浪漫时期的诗化与戏仿
第6节荷尔德林的《希腊隐士许佩里翁》(1797/1799)
第7节诺瓦利斯的《海因里希·封·奥夫特丁根》(1802)
第8节霍夫曼的《雄猫穆尔的生活观》(1819/1821)
第五章19世纪诗意现实主义的经典化
第9节施蒂夫特的《晚夏——一个故事》(1857)
第10节凯勒的《绿衣亨利》(1854/1855,1879/1880)
第11节拉伯的《饥饿牧师》(1864)
第六章20世纪现代作品的反讽与颠覆
第12节托马斯·曼的《魔山》(1913/1924)
第13节穆齐尔的《没有个性的人》(1932)
第14节格拉斯的《铁皮鼓》(1959)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二手书]有笔迹或者划线或者标注.不缺页少页不影响阅读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