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2.6折 ¥ 39 全新
仅1件
作者尼采 著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3
装帧精装
货号c22
上书时间2024-11-02
《教育何为?》原名《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是尼采的一部早期著作,写于1872年,生前未出版。这是尼采唯仅有的一部谈教育的专著。哲学家、诗人尼采以故事手法,讲述了两个年轻的另类大学生,一个年老的哲学家和他的弟子——一位年轻教师,于一个美丽的黄昏,在莱茵河畔一处林中空地相遇的故事。双方由误会、冲突而至于相互理解和畅谈,谈话的内容围绕着教育,分别从学生、教师和哲学家的立场对德国教育现状进行了批判。尼采对当时初露端倪的现代文化和现代教育的批判,今天读来依然振聋发聩,启人深思。
弗里德里希·尼采 (1844-1900)
德国哲学家,他的思想对西方现代哲学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著作有《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善恶的彼岸》《偶像的黄昏》等。
周国平
当代知名学者、作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灵魂只能独行》《爱与孤独》等,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等。译著有《悲剧的诞生》《偶像的黄昏》等。
译者导言:教育何为?
一、关于《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
二、教育中的两种错误倾向
三、两种倾向在新闻界合流
四、天才是教育的目标
五、真正的教育之内涵
六、教育的可悲现状
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
导言
前言
讲现代教育的两种倾向
第二讲人文教育始于严格的语言训练
第三讲教育的使命是使天才得到养育和支持
第四讲教育机构与生计机构的对立
第五讲衡量大学教育的三个尺度
重要语词译表
《教育何为?》原名《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是尼采的一部早期著作,写于1872年,生前未出版。这是尼采唯*一一部谈教育的专著。哲学家、诗人尼采以故事手法,讲述了两个年轻的另类大学生,一个年老的哲学家和他的弟子——一位年轻教师,于一个美丽的黄昏,在莱茵河畔一处林中空地相遇的故事。双方由误会、冲突而至于相互理解和畅谈,谈话的内容围绕着教育,分别从学生、教师和哲学家的立场对德国教育现状进行了批判。尼采对当时初露端倪的现代文化和现代教育的批判,今天读来依然振聋发聩,启人深思。
弗里德里希·尼采(1844-1900)
德国哲学家,他的思想对西方现代哲学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著作有《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善恶的彼岸》《偶像的黄昏》等。
周国平
当代著*名学者、作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灵魂只能独行》《爱与孤独》等,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等。译著有《悲剧的诞生》《偶像的黄昏》等。
◎ 金句
1、尽量多的知识和教育——导致尽量多的生产和消费——导致尽量多的幸福:这差不多成了一个响亮的公式。在这里,利益——更确切地说,收入,尽量多赚钱——成了教育的目的和目标。
2、按照这一倾向,教育似乎被定义成了一种眼力,一个人凭借它可以‘出人头地’,可以识别一切容易赚到钱的捷径,可以掌握人际交往和国民间交往的一切手段。
3、为了生存,为了进行他的生存斗争,人必须多多学习;可是,他作为个体为这个目的所学所做的一切仍与教育毫不相干。相反,唯有在一个超越于这个窘迫、必需、生存斗争世界的大气层里,教育才开始。
4、我们的境况就好像,在无人看顾的漫游中突然发现自己站在深渊边上,面对巨大的危险,我们既不能逃跑,也不能冲上去。可是,当我们凝神屏息偷听到了哲学家的有力话语之时,突然有一束完全意外的光投照到了我们的全部过去上面。
5、每一个人必须学会给自己精确估价,必须知道他可以向生活索取多少。按照这种观点,人们主张‘智识与财产结盟’,它完全被视为一个道德要求。在这里,任何一种教育,倘若会使人孤独,倘若其目标超越于金钱和收益,倘若耗时太多,便是可恨的,
6、一种速成教育,以求能够快速成为一个挣钱的生物,以及一种所谓的深造教育,以求能够成为一个挣许多钱的生物。一个人所允许具有的文化仅限于赚钱的需要,而所要求于他的也只有这么多。
7、现在,请您告诉我,我的杰出的大师,到处都在逆一切真正的教育努力而行,我该如何怀着希望与之斗争,我怎么有勇气作为一个势单力孤的教师出场,既然我清楚地知道,每一颗刚播下的真教育的种子马上就会被伪教育的碾子无情地压碎?
8、如今学术的范围已经扩展得如此之大,一个资质虽非超常但良好的人,倘若他想在学术上有所作为,就必须潜心于某一个专业领域,对其余领域只好不闻不问。
9、文学艺术界的全部弊端都将不断重新烙刻在成长中的一代人身上,包括匆忙和虚荣的制作,可耻的赌徒行径,完全没有风格,没有酝酿,表达时毫无特点或可悲地装腔作势,丧失任何美学规范,疯狂的无序和混乱,总之,我们新闻界连同我们学术界的文学特征。
10、人实在是很可怜的,要拉近他与一个陌生人的距离,快莫过于此人向他暴露了一个弱点,一种缺陷。
11、在这些被昂贵地装备起来的青年中,无人能够抗拒那个使人疲惫、糊涂、神经紧张、永无喘息之机的强迫性教育; 走上被任用和雇用的实际岗位之后,即使在他似乎是一个自由人的时刻,他仍被层出不穷的烦恼和怀疑所困扰,为那个了不起的自由幻想而受罚。他感到无能引导自己,帮助自己,于是绝望地沉浸到日常生活和劳作的世界里面; 平庸的事务包围着他,他的四肢松懈地下垂。
◎ 内文选摘
前言(节选)
这本书是为安静的读者写的,是为那些人,他们尚未被卷进我们这个飞速转动的时代的令人眩晕的匆忙之中,尚未被它的轮子碾碎并因此感到一种为偶像献身的满足——这就是说,是为少数人!不过,这些人并不喜欢根
据是节省时间还是浪费时间来估价每件事情,他们“来日方长”;他们尚可毫不内疚地选择和搜集一天的好时光,那些富有成果和活力的瞬间,来认真思考我们教育的未来,他们甚至可以相信,他们是以十分有益和值得的方式,也就是在 meditatio generis futuri(对种族未来的思考)之中,度过了自己的日子。这样一个人在阅读时并不耽误思考,他善于读出字里行间的秘密,是的,他的天性如此挥霍,以至于也许在放下书本很久以后,他仍在思考读到的东西。而且不是为了写书评或者也写一本书,而只是为了思考!真是该罚的挥霍!他心静不躁,足以和作者一起踏上一条康庄大道,这条路的目标只有遥远的后代才能完全清晰地看到!相反,如果一个读者情绪激动,急于求成,如果他想要立即采摘整整一代人也未必能争取到的果实,我们就不得不担心他没有理解作者。
后,也是重要的要求是,在任何情况下,他不可按照现代人的方式,不停地带进他自己和他所受的教育,仿佛那是衡量一切事物的可靠的尺度和标准。相反,我们倒希望他有足够的教养,知道谦虚地甚至轻蔑地看待他所受的教育;然后,他才能够完全信赖地听从作者的引导,这个作者正是从一无所知并且知道自己一无所知的立场出发,才敢于这样对他说话。作者别无所需,只需要一种已被强烈地点燃的感受,感受到我们德国现代式野蛮的特征,那种把我们 19 世纪的野蛮与其他时代的野蛮如此醒目地区别开来的东西。
现在,他用手里的这本书寻找这些人,他们被一种相同的感受所震荡。让它找到你们,你们这些散落的人,我相信你们是存在的!……我呼唤你们!唯在这一次,请你们不要躲进你们的孤独和你们的怀疑的洞穴里!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