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碳时代:科技与产业创新对话 精装
  • 低碳时代:科技与产业创新对话 精装
  • 低碳时代:科技与产业创新对话 精装
  • 低碳时代:科技与产业创新对话 精装
  • 低碳时代:科技与产业创新对话 精装
  • 低碳时代:科技与产业创新对话 精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低碳时代:科技与产业创新对话 精装

现货实物拍摄品相如图 内有部分水印

8 八五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缜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5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I112

上书时间2024-06-28

贰手书屋

四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缜
  •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3-05
  • 版次 1
  • ISBN 9787312056581
  • 定价 9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1)“双碳”行动如何影响未来四十年?
  (2)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知名院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重磅力作。
  (3)大众、奇瑞头部车企联袂隆重推荐。
  (4)深刻剖析动力电池、能源存储、数智科技、产业创新等核心话题。
  本书聚焦末来能源发展前沿技术,展示了我国在新能源行业的科技力量,多位知名科学家和产业家围绕能源科学的研究动向与动态,从“3060”低碳目标、动力电池、能源存储、数智科技、产业创新等不同角度出发,把脉中国与世界新能源产业发展,从多元的视角共同探索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之路,以此为新能源行业的开拓创新提供发展启示,促进创新创想。本书既是一本值得新能源从业者及相关领域研究人员一读的科技启示录,也是一本适合业外人士学习领悟的优质科普读物。
【作者简介】
李缜,国轩控股集团董事长,安徽建筑大学特聘硕士生导师。先后获得合肥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优秀代表、合肥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安徽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三等奖,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合肥市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企业家、年度经济领军人物、中国电池行业2019年度人物、锂想2020时代人物、2021年度中国品牌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
【目录】
001   /   序一

              封东来   中国科学院院士

005   /   序二

              尹同跃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007   /   序三

              弗兰克·英格尔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

011   /   序四

              董  扬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013   /   前言

              李   缜   国轩高科董事长

“3060”目标——中国新能源之路

002   /   物理机制下的新能源技术

              陈仙辉   中国科学院院士

012   /   太阳能利用技术进展

              褚君浩   中国科学院院士

018   /   “双碳”目标与电化学能源发展

          孙世刚   中国科学院院士

024   /   为什么碳中和需要碳交易市场

         刘   劲   长江商学院教授

动力电池——引动全球汽车新革命

032   /   新型二次电池与相关材料研究进展

             吴   锋   中国工程院院士

038   /   正极镍溶解对SEI膜结构的影响研究

             邱新平   清华大学教授

044   /   高能锂离子电池及锂硫电池的发展

             张久俊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

050   /   动力电池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肖成伟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研究员

062   /   从测试看电池系统安全技术

             王   芳   中汽中心资深首席专家

能源存储——新能源革命必由之径

070   /   保障电化学储能安全,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孙金华   欧盟科学院院士

078   /   石墨烯超级电容器及其工业应用

             唐   捷   日本工程院院士

084   /   构建以储能为核心的多能互补新能源体系

             曾少军   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秘书长

092   /   全球储能发展回顾与展望

             俞振华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常务副理事长

数智科技——聚焦、选择与发展之道

106 / 大数据——挑战和机遇

樊文飞 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116 / 智能制造牵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丁 汉 中国科学院院士

124 / 创新系统工程思维,发展工业互联网未来

杨善林 中国工程院院士

130 / 锂电生产制造数智化管理调度范式研究

徐嘉文 国轩高科信息工程院副院长

产业创新——历史性挑战与机遇

142   /   创新系统工程思维,发展工业互联网未来

             杨善林   中国工程院院士

150   /   当原子和比特发生碰撞时

             钟   琪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任副研究员

160   /   新能源汽车产业五大赛道

             李   缜   国轩高科董事长

176   /   大众汽车电池技术路线以及与国轩高科的战略合作

             弗兰克·英格尔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

创新、改变与可能的未来

180   /   科学家与工程师主导的交叉融合推动了科技创新

             陈晓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188 / 继续保持中国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的优势

董 扬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192 / 汽车产业低碳变革与企业转型

马仿列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

204 /“双碳”目标下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产业技术展望

吴志新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211 /后记

李 缜 国轩高科董事长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