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事诉讼证明权研究
  • 民事诉讼证明权研究
  • 民事诉讼证明权研究
  • 民事诉讼证明权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民事诉讼证明权研究

签名本 肖晗

200 九品

仅1件

湖南长沙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肖晗 著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10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26

书友kw200282的书摊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肖晗 著
  •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10
  • 版次 1
  • ISBN 9787513015257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24页
  • 字数 24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法院的裁判建立在证据所证明的案件事实基础上,而证明案件事实的前提条件则是证明权。在民事诉讼中,所谓证明权其实就是证明主体实施证明行为的权利。证明权由主体、客体、内容等基本要素构成。证明权的主体包括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法院和检察院,他们在民事诉讼中均可实施一定的证明行为;证明权的客体是证明行为,包括取证行为、举证行为、质证行为、认证行为、用证行为以及心证公开行为等;证明权的内容即其具体权能非常丰富,包括取证权、举证权、质证权、认证权、用证权、心证公开请求权等一系列权利。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证明权具有宪法地位,同时它也得到了一些国际条约的肯认;在我国,虽然也可寻得证明权的宪法依据和其他法律规范依据,但是,证明权或者其所属的司法保障请求权毕竟没有得到宪法直接而明确的规定。虽然证明权作为一种诉讼权利特别是作为当事人一种重要的诉讼权利有极高的法律地位,但是,它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即其在立法和司法中均受到限制。证明权在我国民事诉讼理论研究中尚未受到应有的关注,在立法上对其权能或付之阙如,或漏洞百现,在司法中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之证明权更未受到法官应有的尊重,这使得其极像贫瘠土壤上的作物面临生长困境。鉴于证明权在民事诉讼中具有重大的意义,给其添培肥沃的土壤,保障其有健康生长和正常运行的环境也就现实而急迫地摆到了人们的面前。
【作者简介】
  肖晗,男,湖南常宁人,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法律文书学和教育法学的教学研究工作。兼任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学研究会理事、湖南省程序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已在《中国教育学刊》、《世界民族》、《人民检察》、《法制日报》、《当代法学》、《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求索》、《甘肃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民事证据收集制度研究》、《法律文书原理与实务》等学术专著,主编、副主编或参编教材10余部,主持司法部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课题、湖南省社科规划课题、湖南省教科规划课题以及其他厅局级课题11项。
【目录】
引论问题的提出
第一章民事诉讼证明权的界定
一、证明和证明权的概念
二、证明与证明权在诉讼中的重大意义
三、证明权与周边概念的关系

第二章民事诉讼证明权的规范基础
一、我国宪法上有关证明权的规定
二、我国民事诉讼法和其他法律规范中有关证明权的规定
三、证明权规范的法理分析

第三章民事诉讼证明权的构成
一、权利构成的理论争议
二、民事诉讼证明权的主体
三、民事诉讼证明权的客体

第四章民事诉讼证明权的内容
一、对诉讼证明权内容的分歧
二、证明权的应有内容

第五章民事诉讼证明权的限制
一、限制证明权的基本原则
二、域外限制证明权的主要方式
三、中国对民事诉讼证明权的限制

第六章中国民事诉讼证明权的困境
一、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权的理论困境
二、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权的规范困境
三、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权的实践困境

第七章民事诉讼证明权的保障
一、证明权保障的必要性:证明权的易侵性
二、证明权保障的方式:程序保障为主
三、证明权保障的制度重构
附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