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实施、服务管理:城市总体规划改革与创新研究
扉页有笔迹
¥
8
九品
仅1件
作者王晓东;郑筱津;欧阳鹏;王学兰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11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I3-41
上书时间2024-12-0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晓东;郑筱津;欧阳鹏;王学兰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11
-
版次
1
-
ISBN
9787302512349
-
定价
8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73页
-
字数
99999千字
- 【内容简介】
-
本书针对当前规划行业讨论的热点问题———城市总体规划的改革和创新,以“面向实施、服务管理”为主题主线,对城市总体工作的内涵进行重新反思和认识,跳出传统业界过于关注规划技术层面而忽视规划实践层面的囿局,面向城市发展*切实的需求和要求,提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审批制度、实施管理机制、评估维护修改工作机制、政策工具、信息化平台建设和技术工具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整体思路和方案。
本书旨在推动城市总体规划在实践应用层面工作的全方位协同化改革创新,助力我国城乡规划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加快提升。
- 【作者简介】
-
王晓东,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控制性详细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协会注册规划师管理委员会委员。
- 【目录】
-
第一章我国城镇化发展和城乡治理的时代大势
一、 我国城镇化和城乡发展建设的现状格局
(一) 取得的巨大历史性成就
(二) 当前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二、 我国城镇化和城乡发展建设的总体趋势
(一) 城镇化速度逐渐放缓,城乡人口流动和格局出现新苗头、新倾向
(二) 城镇化发展的动能正在转换,城乡发展建设模式更加注重由外延扩张
向内涵提升转变
(三) 新一轮全球科技创新浪潮为城乡治理体系的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 空间规划治理成为全面提升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现状格局和症结性问题
(一) 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形成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
规划“三规”并重,其他规划互为补充的格局
(二) 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的症结性问题
四、 国家空间规划治理提出的新要求
(一) 树立新发展理念和价值观
(二) 完善顶层设计
(三) 健全制度保障
第二章对城市总体规划改革创新的基本认识
一、 城市总体规划承载的职责和使命
(一) 提升国家空间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
(二) 推进市县层面“多规合一”的统领平台
(三) 指导城市中长期发展建设的法定纲领
二、 当前城市总体规划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总体规划编审督改亟待一体化
(二) 规划编制过程中的问题
(三) 规划审批过程中的问题
(四) 规划实施管理和监督过程中的问题
(五) 规划评估和维护修改工作的问题
(六) 规划政策工具不足的问题
(七) 规划技术工具不足的问题
三、 面向未来需求的总体规划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一) 发挥以人为本、建设宜居城市的战略引领作用
(二) 落实中央发展理念,与国家顶层设计建立承接关系
(三) 应对新时期城乡发展对总体规划的技术需求走向
(四) 顺应“提高城市政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走向精细化
管理
第三章城市总体规划改革创新的基本思路和方向
一、 总体规划改革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 城市总体规划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努力方向
(一) 加强战略引领: 确立总体规划“城市中长期发展建设大纲”的工作地位
(二) 强化刚性管控: 确立总体规划在城市层面空间资源配置职能的
“唯一性”
(三) 面向实施和服务管理: 做好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政策工具和技术工具
设计,全面改革总体规划成果体系和内容表达
(四) 强化科技支撑: 全面提升包括总体规划在内的城乡规划智慧化、智能化
工作水平
(五) 强化纵向衔接: 明晰“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建设用地管控”
职能上的权责
(六) 强化统筹协调: 加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
环境保护规划等其他相关规划的统筹协调,明确不同类型规划的调控
职能边界,加强总体规划对相关重大项目选址的调控和引导
(七) 促进共同治理: 充分发挥不同主体在总体规划全过程中的作用
第四章面向实践需求和应用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创新
一、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改革的思路
二、 充分发挥不同主体在规划编制中的职责和作用
(一) 城市人民政府
(二) 城市的规划主管部门
(三) 城市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
(四) 市辖区及市区范围内的各类园区
(五) 市管县
(六) 规划编制单位
(七) 公众
三、 强化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战略引领性内容
(一) 强化总体规划对城市发展建设的政策导向和价值观引领,使之成为真正
意义上的发展纲领和建设准则
(二) 强化战略性、全局性、整体性、结构性和时序性导控,淡化具体用地设施
落位和具体建设行为安排
(三) 强化总体规划对全域空间资源的统筹配置能力,强化对全域建设空间和
非建设空间的整体导控,明确界定总体规划在市域层面的综合调控职能
和工作重点
(四) 强化城市总体规划在中心城区的功能控制,淡化对建设用地的属性控制,
清晰界定总体规划在中心城区开发建设上的管控职责
四、 强化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刚性管控内容
(一) 强化保城市发展底线的刚性管控能力,严格限定自由裁量空间
(二) 强化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表达,明确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实施管控要求
五、 强化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实施指引内容
(一) 强化总体规划对规划期城市发展建设的时序引导和弹性应对
(二) 改革中心城区规划编制思路和方法,强化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衔接
(三) 发挥总体规划核心指标体系的政策工具作用
六、 推进总体规划成果体系的改革创新
(一) 全面提升总体规划文本的政策性表达
(二) 推进说明书从“技术论证报告”调整为“法定成果应用说明”
(三) 从图纸表达向图则转变,强化针对性的实施操作指引
(四) 区分总体规划编制内容和报批内容,针对审批事权特点,简化提炼和
规范总体规划的报批内容成果体系
(五) 制作面向公众宣传的、清晰易读的总体规划宣传读本
参考文献
第五章清晰事权引导下的城市总体规划审批制度改革
一、 城市总体规划审批制度改革的思路
二、 对城市总体规划审查工作的基本认识
(一) 审查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二) 技术审查和行政审查
(三) 审查中的把关和指导
(四) 按编制工作性质分类
(五) 主要参与审查主体
(六) 被审查对象
(七) 审查是如何影响规划工作成效的
三、 审查重点、工作标准和报批资料要求
(一) 审查重点和工作标准
(二) 城市总体规划报批资料要求
四、 不同工作阶段技术审查和行政审查侧重点
(一) 技术审查侧重点
(二) 行政审查侧重点
五、 对国务院审批的城市总体规划审查工作的优化建议
(一) 对总体规划纲要的专家技术审查,建议采取部、省联审的方式
(二) 严格区别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和成果两阶段审查的差异性,对总体规划
成果的技术审查以省级审查为主
(三) 加强对国务院批转的总体规划成果的初审
(四) 部际联席会议阶段,将现行“书面征求意见”和“部际联席会议审查”
合并进行,缩短周期,提高效率
(五) 进一步严格审查时限
(六) 强调审查过程中成果的严肃性
六、 对不到期修改城市总体规划审查工作的特别要求
(一) “是否构成修改”城市总体规划的判定标准
(二) 评估报告审查内容和判定标准
(三) 修改强制性内容论证报告审查内容和标准
(四) 修改后的城市总体规划审查工作要求
第六章基于核心调控职能有效发挥的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管理机制改革
一、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管理机制改革的思路
二、 基于总体规划事权和核心职能的督查方式和督查制度改革
(一) 基于总体规划事权和核心职能,明确督查内容和督查重点
(二) 面向管控要求,建立健全督查方式和监督体系
三、 针对总体规划实施绩效指标体系的评估,建立差别化考核机制
四、 总体规划实施传导机制改革创新
(一) 以城市总体规划为龙头,优化完善市县空间规划体系
(二) 对下位规划、专项规划和重大项目进行前置性审核
五、 结合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平台,推进实现实质性的多规合一
六、 因地制宜出台总体规划实施的配套地方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参考文献
第七章基于城市总体规划动态应变能力提升的评估维护修改工作机制构建
一、 城市总体规划评估维护修改工作的思路
二、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的类型、内容和技术方法
(一) 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的特殊性
(二)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的基本类型
(三)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涉及的主要内容
(四)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的一般性技术流程
(五) 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的代表性方法和技术
三、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和维护修改工作机制的构建思路
(一) 完善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和维护修改的相关法规、技术规范和实施细则
(二) 明确总体规划动态维护、总体规划修改与总体规划修编的判定和审查
标准
(三) 建立支撑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和动态维护的城市基础数据平台
(四) 建立总体规划动态监测?评估?反馈?维护的完整闭环运行机制
(五) 建立上下衔接、横向联动的总体规划动态维护操作机制
(六) 基于注重实效原则改进总体规划修改工作方式
第八章协同治理视角下的城市总体规划政策工具创新
一、 城市总体规划政策工具创新的思路
二、 城市总体规划核心指标体系
(一) 城市总体规划核心指标体系的内涵、分类和功能定位
(二) 当前城市总体规划指标体系设计的症结性问题
(三) 城市总体规划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和基本原则
(四) 城市总体规划备选指标集
(五) 总体规划指标绩效考核评估和激励督查
三、 城市开发边界管控
(一) 城市开发边界的管控意图和政策内涵
(二) 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思路
(三) 城市开发边界的实施和管控要求
四、 生态保护红线管控
(一) 生态红线的政策内涵和管控意图
(二) 生态红线的划定思路
(三) 生态红线的实施和管控要求
五、 城市发展备用地管控
(一) 城市发展备用地的管控意图和政策内涵
(二) 城市发展备用地规划内容
(三) 城市发展备用地实施和管控要求
六、 城市发展规模导控
(一) 人口规模、规划建设用地规模的管控意图和政策内涵,以及与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的指标区别
(二) 规划建设用地规模如何确定
(三) 规划建设用地规模实施和管控要求
参考文献
第九章科技支撑导向下的城市总体规划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和技术工具创新
一、 科技创新发展为城市智慧化规划建设管理提供了巨大可能性
(一) 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提升城市智能化管理的集中控制能力
(二) 物联网技术可实现城镇化运行动态监测精准管理
(三) 大数据技术可提高城市规划管理决策科学水平
(四) 基于三维地理空间的城市信息模型技术实现城市全息化模拟仿真
(五) 人工智能和新一代互联网技术重构城市治理服务的新模式
(六) 量子通信提升城市智能化管理的信息传递和即时反应速度
二、 信息科技支撑下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的变革
(一) 规划思维理念的变革
(二) 规划技术方法的变革
(三) 规划决策与实施管理方式的变革
三、 支撑城市总体规划改革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的总体思路
(一) 平台建设的意义
(二) 平台建设的现状
(三) 平台建设的总体思路
(四) 平台建设的重点
四、 支撑城市总体规划改革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应用
(一) 规划支持模块应用
(二) 协同建设模块应用
(三) 管理决策模块应用
(四) 公众互动模块应用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