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督教中国化的社会学研究/基督教中国化研究丛书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基督教中国化的社会学研究/基督教中国化研究丛书

63 7.0折 90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向平 著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5

版次2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26

悦悦图书屋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向平 著
  • 出版社 宗教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5
  • 版次 2
  • ISBN 9787518801466
  • 定价 9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3页
【内容简介】
“基督教中国化”是一个既有重要学术价值、更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如何妥善处理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中华民族、特别是当今中国社会的关系问题,便作为“一道历史难题”、“一场现实挑战”和“一种未来抉择”而涌入了我们的研究视野。
    本书是研究此的专著,全书分为“本土化与社会化――欧美基督教在近现代上海的社会化问题”“中国宗教与社会建设――以佛耶两教基层组织的运作机制为中心”等主题展开讨论。
【目录】
总序
绪言
“礼仪之争”的历史痕迹
  ――闽东地区顶头村天主教生活
  一、道明会教区的建立
  二、从补儒批佛到佛耶共存
  三、从礼仪之争到礼仪共生
  四、宗教生活习俗化
  五、生活中的再交涉
神俗分界:天主教社会理念的制度表达
  ――从《天主教法典》谈起
  一、“教会”的法定概念
  二、教会组织的法人形态
  三、以神俗分割为中心的社会理念
普世基督教与中国“地方基督教”的关系建构
  一、“地方基督教”及其相关问题
  二、普世性基督教的制度变迁
  三、“地方教会”与“地方社会”
  四、基督教作为一种地方性社会交往结构
  五、作为一种地方基督教的群体结构
  六、作为一种文化认同网络的地方基督教
本土化与社会化
  ――欧美基督教在近现代上海的社会化问题
  一、“利玛窦规矩”的历史延伸及其上海基督教社会化的起点
  二、作为公共社会组织的基督教教会
  三、祛除“洋相”:中国化与社会化
“社会中的社会”
  ――赵紫宸的教会神学
  一、问题的提出
  二、社会福音与“本色教会”
  三、教会作为“社会的酵母”
  四、经验理性与信仰根基
中国宗教与社会建设
  ――以佛耶两教基层组织的运作机制为中心
  一、“公民社会”在中国的讨论
  二、“公民社会要素”及其构成
  三、宗教组织:中间社会团体
  四、基督教“堂一点”模式与共同体成员关系
  五、寺庙运作关系与功德(信仰)共同体
  六、宗教型“公民社会要素”的可能
“寺庙”与“教会”
  ――以佛耶制度的比较为中心
  一、实践逻辑:从信仰到宗教的制度化根源
  二、宗教体系与世俗关联模式
  三、以教派为中心的宗教生活方式
  四、形式理性与耶佛伦理之比较
  五、以制度实践为基础的宗教对话
当代中国宗教格局的关系建构
  ――以佛教基督教的交往关系为例
  一、宗教交往的权力架构
  二、佛耶交往的关系差异
  三、在“关系”中实践的宗教关系
  四、宗教交往关系的开放或封闭
信仰及其秩序的构成差异
  ――当代民间信仰与基督教的互动关系述论
  一、民间信仰与基督教的交往特征
  二、基督教信仰的民间模式
  三、信仰方式及其民间秩序
  四、乡村信仰及其秩序的多元构成
  五、信仰互动与公共理性建构
中国社会信仰关系的主从与偏正
  ――以福建某岛的民间信仰与基督教为例
  一、正统信仰与基督教关系及其问题
  二、妈祖:被建构的社区文化信仰
  三、“信仰替代宗教”的权力生态
当代中国基督教公共价值观的表达路径
  ――宗教制度及其认同的视角
  一、应该如何与本来如何的问题
  二、被悬置的宗教组织及其社会性的缺失
  三、中国基督教的“堂-点模式”
  四、缺乏社会认同基础的价值认同
汉语神学:对社会与教会的双重思考
“无形的教会”与“公共的信仰”
  一、中国基督教的教会性及其遮蔽的公共性
  二、汉语神学的现代性
  三、“去教会性”而得以彰显的公共性
  四、教会无形,信仰才能公共
中国基督宗教口述史研究的若干问题
  一、基督宗教的口述史研究
  二、中国基督宗教口述史研究的必要性
  三、如何展开基督宗教的口述史研究
  四、基督宗教中国口述史研究的若干特点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