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城市开放空间形态研究(1900-2000年间)
  • 南京城市开放空间形态研究(1900-2000年间)
  • 南京城市开放空间形态研究(1900-2000年间)
  • 南京城市开放空间形态研究(1900-2000年间)
  • 南京城市开放空间形态研究(1900-2000年间)
  • 南京城市开放空间形态研究(1900-2000年间)
  • 南京城市开放空间形态研究(1900-2000年间)
  • 南京城市开放空间形态研究(1900-2000年间)
  • 南京城市开放空间形态研究(1900-2000年间)
  • 南京城市开放空间形态研究(1900-2000年间)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南京城市开放空间形态研究(1900-2000年间)

内页干净

10 2.0折 49 九品

仅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振 著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2a

上书时间2024-05-17

知绮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徐振 著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12
  • 版次 1
  • ISBN 9787112197170
  • 定价 4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50页
  • 字数 33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南京城市开放空间形态研究(1900-2000年间)》在整理了大量历史文献的基础上对以公园、广场和水体为代表的开放空间进行了空间分析,结合对时代背景、城市建设情况的追溯,清晰地再现了南京百年开放空间演变的历程。借鉴形态学从局部到整体、突出过程的研究思路,从城市形态学、社会文化、生态环境、视觉感知、规划政策及实施五个视角梳理相关文献,提出多维视角的开放空间形态研究途径,并按照“形态——原因——结果”的逻辑思路,分析了南京开放空间的演变规律和特征、影响因素和形成的结果。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缘起
1.1.1 开放空间的重要性
1.1.2 开放空间的复杂性
1.1.3 物质空间形态作为研究切入点
1.1.4 南京与作者的生活体验
1.2 研究范畴与范围
1.2.1 开放空间定义及分类
1.2.2 研究对象及时空范畴
1.3 南京城市开放空间研究综述
1.3.1 基础资料
1.3.2 国内相关研究
1.3.3 国外相关研究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和结构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第2章 文献综述:多维视角下的城市开放空间形态研究
2.1 城市形态学视角
2.1.1 城市形态复合体
2.1.2 城市边缘带
2.1.3 类型过程
2.2 社会文化视角
2.2.1 公园演变的社会历史分析
2.2.2 英国城市广场的文化地理学分析
2.2.3 城市开放空间理念的传播
2.3 生态与环境效应视角
2.3.1 历史景观生态学
2.3.2 城市微气候
2.4 感知与意象视角
2.4.1 视觉序列
2.4.2 城市意象
2.4.3 结合空间分析技术的感知研究
2.5 城市规划分析与评价视角
2.5.1 开放空间规划、实施与政策、管理的关系分析
2.5.2 服务水平与环境公平
2.5.3 城市管理中的视锥控制与视线分析
2.6 多维视角的城市开放空间形态研究
2.6.1 多维视角的开放空间形态研究框架
2.6.2 基于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的形态分析平台
本章小结

第3章 南京城市开放空间演变历程(1900~2000年间)
3.1 南京开放空间历史背景
3.1.1 南京概况
3.1.2 南京城市发展概略及明代城市布局
3.1.3 明代南京的山水要素及风景游乐场所
3.1.4 明代南京城对后世开放空间的影响
3.2 近百年南京开放空间回顾
3.2.1 1911年之前
3.2.2 1911~1937年
3.2.3 1937~1949年
3.2.4 1949~1979年
3.2.5 1980~2000年
3.3 南京开放空间演变分析
3.3.1 公园和广场
3.3.2 水体
本章小结

第4章 南京城市开放空间形态变化规律、成因和结果分析
4.1 开放空间的形态规律
4.1.1 形态复合体变化
4.1.2 边缘带与开放空间分布
4.1.3 类型阶段的变化
4.2 开放空间变化成因的关联性分析
4.2.1 自然基底与物质文化遗产
4.2.2 社会文化因素
4.2.3 城市规划实施与管理
4.3 形态变化结果的关联性分析
4.3.1 城市风貌与市民感知
4.3.2 生态与环境影响
4.3.3 公园可达性与布局合理性
4.4 对于多维视角研究方法和南京开放空间的思考
4.4.1 多维视角研究
4.4.2 信息平台与分析手段
4.4.3 南京开放空间规划和管理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语
5.1 主要研究结论
5.1.1 南京开放空间演变历程
5.1.2 南京开放空间形态规律
5.1.3 南京开放空间形态成因
5.1.4 南京城市开放空间形态结果
5.1.5 对南京规划管理的建议
5.2 创新点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