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林业政策过程:由单主体政策过程向多主体政策过程的转变
¥
11.6
4.1折
¥
28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马爱国 著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10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x772
上书时间2024-11-2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
无笔记划线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马爱国 著
-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3-10
-
版次
1
-
ISBN
9787503836527
-
定价
2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08页
-
字数
180千字
- 【内容简介】
-
本书以我国林业政策过程为分析对象,通过对林业政策的政策目标、政策制定、政策执行以及政策监督和评估的分析,来探讨我国林业政策过程存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方向。
具体来讲,本书以分析石光银案例为研究起点,揭示了我国林业政策过程中所存在的个人利益之间的冲突现象。通过对我国林业政策过程的分析,作者认为,这种冲突现象本质上是林业政策对过程中的利益冲突问题,其根源是以政府为惟一政策主体的单主体林业政策过程。虽然我国的林业政策目标提出了对社会公共福利的追求,但林业政策的制定、执行和监督、评估过程依然缺乏社会公众的有效参与,社会参与的缺失导致了政府林业政策有效性的下降。因此,单主体的林业下政策过程是我国林业发展面监的主要问题之一。
上此基础上,本书以世界范围林业政策变革和政府治理范式转变为背景,来探讨我国林业政策过程的未来发展趋势。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林业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即由政府制定和执行全国统一的林业政策转向鼓励社会公众,特别是乡村社区参与制定和执行林业政策。同时,政府的治理范式强调社会治理中政府与其他治理主体之间的伙伴关系和协同作用。为此,本书提出,未来我国林业政策过程的发展趋势是以政府为中心、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林业政策过程,即不仅政府林业部门是林业政策的主体,社会力量包括私人、社区、第三部门等也应该是林业政策的主体。在多主体林业政策过程中,政府和社会公众要形成伙伴关系,以平衡各种利益关系,最大了度地整合社会资源,推动我国林业发展。为上,我国的林业发展要进行相应的制度创新,包括构建社会公众参与要来政策过程的渠道和网络、界定森林产权、改革政府林业管制体系、改革林业税费、改革国有林业企业以及发展林业中介组织等,以保陪多元的林业主体参与林业政策过程。
- 【作者简介】
-
马爱国,男,1962年生,陕西合阳人。博士,高级经济师。曾就读于西产农林科技大学、德国弗莱堡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大学。先后在林业部(国家林业局)规划院、计划司、办公厅、造林司,内蒙古赤峰市工作。现任国家林业局造林司副司长、长防林办公室副主任,赤峰市委常委
- 【目录】
-
序
1 导论
1.1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内容框架与分析方法
1.4 核心概念界定
1.5 本书的创新之处
2 问题提出:我国林业政策的困惑与问题
2.1 石光银案例
2.2 由石光银案例看我国的林业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3 理论分析:我国林业政策过程
3.1 当前我国林业政策的目标体系分析
3.2 当前我国林业政策的制定体系分析
3.3 当前我国林业政策的执行体系分析
3.4 当前我国林业政策的监督和评估体系分析
3.5 退耕还林案例分析
4 现实矛盾:我国林业政策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我国林业政策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4.2 单主体林业政策过程下的不合理的制度安排
4.3 单主体林业政策过程对林业发展的负面影响
5 国际比较:世界林业政策过程的发展趋势
5.1 当今世界林业政策过程的发展趋势
5.2 各国林业发展的概况——以菲律宾、日本为分析个案
5.3 世界林业发展对我国林业政策过程的启示
6 治理范式:政府治理对我国林业政策过程的启示
6.1 治理:政府行政范式的变革
6.2 政府职能转变趋势:公共服务市场化
6.3 政府治理范式背景下的林业政策过程
7 多主体构建:我国林业政策过程的发展趋势
7.1 我国林业政策过程的多主体趋势
7.2 多主体林业政策过程中名政策主体的作用分析
7.3 多主体林业政策过程存在的问题
8 制度设计:多主体林业政策过程中的制度创新
8.1 直接性的制度创新
8.2 间接性的制度创新
8.3 对石光银案例的建议
9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