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河千帆过——中华文化思想源流
  • 长河千帆过——中华文化思想源流
  • 长河千帆过——中华文化思想源流
  • 长河千帆过——中华文化思想源流
  • 长河千帆过——中华文化思想源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长河千帆过——中华文化思想源流

18 3.1折 58 九五品

仅1件

上海杨浦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孙颙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8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05-26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孙颙
  •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3-08
  • 版次 1
  • ISBN 9787553527857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由开天辟地的神话时期,到清末民初的巨变年代,本书以三十七位历史文化人物,勾勒中华文化思想的源流、变迁与精神。所选历代文化大家,与民族命运相关联,并对后世产生独特的引领。取精用宏,化繁为简,以现代和世界视野,点示其间所蕴含的文化思想价值,为概全认识中华文化思想的简明读本。
  倾听几千年思想浪潮的涛声……为这一代中国青年撰写的文化思想简史。
【作者简介】
 孙颙

著名作家。1950年生于上海。1979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第一本小说《冬》。迄今已经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和散文随笔集三十余种。长篇小说《雪庐》《门槛》和中篇小说《拍卖师阿独》《哲学的瞌睡》等曾在北京、上海等地获奖,近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风眼》引起广泛的关注。曾任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和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
【目录】
序言  文章为时而作/陈万雄

自序  

 

一  盘古 [神话开创期] 天人合一

中华创世神话的第一幕,鲜明地展现了我们祖先的认知:创造世界的是神,也是人,盘古,包括伏羲女娲,本来就是人神合一,难以切分。

 

二  炎帝  [神话时期]  民生为先

炎帝和他的部落,被历史称之为“神农”一族,在解决古人生存的问题上,贡献巨大,因此享有崇高的地位。民生为先,令我们永远仰望。

 

三  黄帝 [神话时期] 厚德载物

“养性爱民,不好战伐”,特别是对战败的部落,不赶尽杀绝,黄帝这套攻心为上的怀柔政策,在中国历史上,被后人反复模仿。

 

四  仓颉 [神话时期] 文字一统

早在仓颉造字的年代,我们的祖先已经接触了其他民族的拼音文字,但是,没有受其影响,有意识地走了独特的文化发展道路。

 

五  大禹 [神话尾声—夏朝] 自强不息

当滚滚洪水铺天盖地袭来,中华民族的祖先,没有选择逃避,英雄人物挺身而出,成为民族抗击灾难的中流砥柱。

 

六  周公 [商末—周初] 礼乐安邦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礼记》中的话,表明了周公思考问题的角度。

 

七  老子 [春秋战国时期] “有”与“无”的哲思

老子的哲思,飘忽于天地之间,并非着力于解决单个问题的是非,其意义,在于深深影响中国人的思维习惯。

 

八  孔子 [春秋战国时期] 中庸

   “中庸”,不仅仅是认识事情处理问题的方法,更要紧的,是知识分子的修养,是人格品行的磨练,所以,孔子会把“中庸”称为至高的“德性”。

 

九  孙子 [春秋战国时期] 上兵伐谋

所谓“非战”,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是一种姿态,不仅是获取民心的手段,应该是政治家军事家的信仰。

 

十  庄子 [春秋战国时期] 万物平等

“沉鱼落雁”“螳臂当车”“白驹过隙”等等,庄子用感性的文学语言,思考深奥的哲学问题。庄子写了那么多动物的故事,其核心思想,正是万物平等。

 

十一  屈原 [春秋战国后期] 路漫漫之求索

在屈原之前,从整体上来说,个体独创性的文学作品,严格意义上的文学家的创作,尚未脱胎而出。

 

十二  李斯 [战国末期—秦朝] 容天下英才

为自己,也为诸多客卿,他给嬴政上书,名为《谏逐客书》。文采飞扬,言辞恳切,含着赤诚之泪,劝告秦王停止逐客之举。

 

十三  董仲舒 [西汉] 文化一统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献策,决定用儒家思想统一社会,是建设强盛汉朝的整体计划中的一环,是深思熟虑的抉择。

 

十四  司马迁 [西汉] 通古今之变

司马迁以人物纪传体为主要表现形式,真正的目标,恐怕不是简单的记录,而是通过叙史,达到“通古今之变”。

 

十五  蔡伦 [东汉] 纸上千年

蔡伦的了不起,是寻找到可以用最低成本大量规范制作的办法,导致实用推广的可能。

 

十六  张衡 [东汉] 创新与质疑

在将近两千年之前,有个中华智者,敢于制造测量地震的仪器,本身就是了不起的创新思维,是大智慧。

 

十七  王羲之 [魏晋时期] 自在天趣

“文人天趣”、“一生自在”,既是对自个儿活法的追求,也可引申出对书法艺术的感悟。

 

十八  鸠摩罗什 [南北朝时期] 知足与毕竟空

富贵繁华和贫穷伤病全是“空”,因此接受命运,对自己的处境“知足”,还有什么疑惑呢?

 

十九  王通 [隋朝] 三教可一

很多矛盾的体系,不是只有你死我活一条道,共存互补,或许更加理想。

 

二十  魏征 [初唐] 固本浚源 居安思危

魏征立言的根本,是历史的教益,特别是前朝兴亡的教训。那是不久前的事,一切都还新鲜,听来振聋发聩。

 

二十一  杜甫 [盛唐—中唐] 为穷苦百姓呼

在杜甫之前,写百姓困苦的小作品偶然有之;在杜甫之后,规模性地表现底层艰辛的诗作也还是稀罕;杜甫的巍然独立,弥足珍贵。

 

二十二  韩愈 [中唐] 文道合一

韩愈和后来的柳宗元等,主张先“立行”再“立言”,就是你自己做得端正了,再引导读者,这个站位很高。

 

二十三  柳宗元 [中唐] 时也,势也

据说,孔夫子晚年读《易经》,曾发出“时也命也”的叹息。柳宗元为儒学后人,他未必欣赏祖师爷的悲观。他把立论的依据,改为了“时也,势也”。

 

二十四  冯道 [唐末—五代十国] “天道”抑或“末流”

五代的冯道,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于混乱的世道里,先后服务于走马灯似的各个小朝廷,又勉强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

 

二十五  范仲淹 [北宋] “垂范”

以一生的辛劳,智慧地渡过种种劫难,至死不改初衷,勤勉实践了此誓言的,并不多见。

 

二十六  苏轼 [北宋] 儒释道,浑然天成

著名的《赤壁怀古》,在我看来,是豪放一派在词创作上的第一。那番洞穿古往今来、天上地下的豪气,儒释道精气神具备,与苏轼一生的坎坷,似乎搭不上。这就是苏轼的格局了。

 

二十七  朱熹 [南宋] 教育:循序渐进

朱熹重视教育,积极实践,在南宋岌岌可危的世道,坚持了教育济世的理想。他所阐述的求学途径、学业细分、读书方法等观念,至今没有过时,功莫大焉。

 

二十八  辛弃疾 [南宋] 金戈铁马一儒将

辛弃疾留给后人的词作,多数是豪放的、悲壮的,与他一心恢复大好河山的抱负相关。

 

二十九  关汉卿 [元朝] 生存与抗争

在元朝统治者忽视的领域,汉文化的承继者们生存下来,并且努力去创造一点业绩。这是关汉卿们的宿命,也是杂剧能在历史上占据一席之地的解释。

 

三十  王阳明 [明朝] 知行合一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总之,在王阳明看来,知行难以分割,知之深,行之切,浑然天成,才是理想状态。

 

三十一  张居正 [明朝] 工于谋国,拙于谋身

张居正推行的改革,比较具体的目标,是希望让老百姓有活路,让国库充实盈余。

 

三十二  李贽 [明朝] 异数或早醒

李贽的呼喊,只是在历史中留下微弱的反响。不过,多少反映了中华学人的抗争和不甘。

 

三十三  徐光启 [明末] “中西会通”的拓荒者

徐光启智慧盛开,被称为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特别作为,应该是在遇见利玛窦之后。智者思想火花碰撞,中西文化会通,在古代中国的后期,留下了深深的轨迹。

 

三十四  顾炎武 [明末清初]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其间出过各种各样天崩地裂的大问题,政权的更迭难以计数,全民族的精神合力始终不变,终究化险为夷。

 

三十五  曹雪芹 [清朝] 此生只为一书

曹雪芹的生命,似乎注定为他的巨著而存在,而消逝。一生只为一件事,这句略显夸张的话,用在曹雪芹身上,恰如其分。

 

三十六  龚自珍 [清后期] 万马齐喑有呐喊

闹改良的维新人士,几乎都曾着迷于龚自珍的思想文章;龚自珍对后世的影响,特别是对变法维新人士的影响巨大,说明他的思维超前。

 

三十七  梁启超 [清末民初] 巨变年代的尴尬

曾经激扬文字、号令天下的梁启超,到后来,左右失措,总是尴尬,不是因为丢了才学,失去智慧,而是选错方向。

 

后 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