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变缘常:四十年代小说论
内页无写划
¥
28
九品
仅1件
作者范智红 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03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1-05-3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范智红 著
-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2-03
-
版次
1
-
ISBN
9787020034833
-
定价
1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09页
-
字数
15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猫头鹰学术文丛
- 【内容简介】
-
《世变缘常:四十年代小说论》从“故事性”的强化,对普通人平凡生活的表现和“象征化”的尝试等三个方面,描述和阐释了“为人生”的新文学在四十年代小说创作中“深化”和多样化性发展,视角新颖,感受清新,见解独到,体现了对小说艺术的民族化理解。
- 【作者简介】
-
范智红,1967年出生,湖南人,1989年毕业开武汉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96年毕业,先后获得文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要学术论文见于《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刊物。
- 【目录】
-
第一章“传统”与现实
第一节新文学的小说观,“为人生”的文学观——鲁迅的意义——“典型化”等问
题的目的
第二节四十年代的作家社会,走出书房的两种意义——从“无名”的山水得到启示——对抗流行的市侩主义——认识“老百姓”的朴素价值——存“废墟”之中表现“乱世——战时文化出版的状况
第三节“今日文学的方向”“主流”的方向——战时的“另一种”生活景象——关于“旧形式”的研究——姚雪垠的贡献——外国新思潮的译介——短篇小说新知——众声喧哗——两个争论
第二章时代生活与“传统”形式
第一节“小说应当是个故事”“民族形式”问题——“故事性”的强调——以通俗形式负载人生问题(张爱玲)——“老百姓喜欢看,政治上起作用”(赵树理)
第二节新三部曲:“幻灭”、“动摇”与“追求”茅盾模式——强烈地表达“深沉的感情”(路翎)——新“流浪汉小说”揭示“人性的败坏”(钱钟书)
第三章平凡生活的复现及其叙事功能
第一节关于:“写平凡”从“平凡”0中发现了人生最基本的形式——不说家的关心“命运”——对于“平凡”肯定与批判的矛盾
第二节“回忆”与“对照”汪曾祺与张爱玲关于“参差的对照”的意见——“人生的形式”的回忆与对照(汪曾祺)——“内心的戏剧”(路翎)——在现实与“古老的记忆”之间(张爱玲)
第三节日常生活的诗情三代小说家谈“作家”本色——故乡童年(萧红、骆宾基、端木蕻良)——“美好的极致”(孙犁)
第四章“象征化”的尝试
第一节关于“象征化”“卡夫卡型的优点”——卞之琳《小说六种(译序)》——关于纪德的两种意见——“五四”作家的“象征”小说
第二节“水瓶”与“风旗”冯至与《伍子胥》——李拓之的《文身》——卞之琳与《山山水水》
第三节“向虚空凝眸”用形式表现意象(沈从文)——情节的象征化(袁犀)——神秘气氛的隐喻(爵青)
第五章结语
主要参考书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