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十日谈:丁东,谢泳对探录
  • 文化十日谈:丁东,谢泳对探录
  • 文化十日谈:丁东,谢泳对探录
  • 文化十日谈:丁东,谢泳对探录
  • 文化十日谈:丁东,谢泳对探录
  • 文化十日谈:丁东,谢泳对探录
  • 文化十日谈:丁东,谢泳对探录
  • 文化十日谈:丁东,谢泳对探录
  • 文化十日谈:丁东,谢泳对探录
  • 文化十日谈:丁东,谢泳对探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化十日谈:丁东,谢泳对探录

除偏远地区

24 8.1折 29.8 八五品

仅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丁东、谢泳 著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0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21

懒辉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丁东、谢泳 著
  •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10
  • 版次 1
  • ISBN 9787533450656
  • 定价 29.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56页
  • 字数 21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文化十日谈》源自于丁东、谢泳两位学者四年来在《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的专栏对话录。《文化十日谈》采有对话方式,二人畅谈古今、纵横捭阖,对知识分子之命运、历史研究之要义、出版阅读之现状、文学艺术之真谛、公共政策之得失等,作了深入浅出的探讨。行文酣畅淋漓,常能一针见血,切中时弊,读后有茅塞顿开之感,令人拍案叫绝。不家老村的绘画数幅点缀其间,图文互补,相映成趣,堪称近年文化批评与思想评论界不容错过的佳作。
【作者简介】
  丁东,1951年生,学者。现居北京。以研究当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为主,近年致力于民间思想的整理研究和口述史学。著有《冬夜长考》、《和友人对话》、《尊严无价》、《午夜翻书》、《精神的流浪》等。
  谢泳,1961年生,厦门火学教授。他以人物、杂志和大学为切入点的研究视角,对重新理解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有较强的概括力。他对原始材料的选择和重视,使他的工作富有学术性;对一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i平价又有思想性。著有《逝去的年代》、《储安平与<观察>》、《杂书过眼录》、《血色闻一多》等。
【目录】
士林风骨
束星北:科学界的“陈寅恪”
被遗忘的国士伍连德
徐璋本的思想
社会贤达的作用
硬骨头章乃器
文化领袖为何缺位
大律师张思之
农学家董时进
钱锺书的另一面
胡适也曾讲硬话
政治和人情
科学家与家庭妇女
名家文集与学术公器
老舍的悲剧
冯友兰的变化
报人王芸生
“星期论文”的启示
徐铸成和戴煌的回忆录
理解陆兰秀
孙越生的思想遗产

史海寻帆
学习历史和思考历史
历史学家的人生价值
私家修史的意义
回到傅斯年
史料应用的道德
“延安研究”的新收获
旧体诗的思想史价值
地方史的精神境界
当代传记作家的史学素养
日记和学术史
书信里的历史
学术史分期的当代意义
雾里看花为哪般?
回忆录靠不住
回忆录的生命是真实
民间文物的意义
博物馆与公共生活
知识产权和历史责任
沈嘉蔚的历史情怀
被遗忘的历史是真历史
从报告文学到口述历史
代沟与历史
谁是历史文化的守护者?

书山有路
编辑的理想
回望“丛书热”
关于“印客”的思考
专著的时代
杂志书的发展空间
奢靡之风的背后
阅读率为何走低?
黄皮书的功能变迁
敬业在民间
如何突破图书馆发展的瓶颈?

文艺乱弹
谁养活了作家?
中国当代作家为何如此不谦虚?
近期中国文学界的评奖
评委的公事与私事
重说《伤痕》的意义
王小波的文学史地位
文学期刊与公共生活
儿童文学与公民意识
从文学家到法学家
别人的生活和我们的生活
两个不同的画展
星星的启示
呼唤现实主义
寻求多方共赢
音乐与思想
文化行业准人大可不必

国是公议
人口问题需要集思广益
节日不是制造出来的
奥运场馆的喜和忧
建立公共财政需要民间推动
保护环境与公共政策
削减官车与生态文明
生态危机与东方智慧
司法行为的道德导向
宽容是政治智慧的核心元素
尊重不同的选择
社会应当鼓励青年做大事
选拔官员不妨把目光投向青年志愿者
由学者从政到专家治国
竞选是个好东西
灾难中的希望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