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老治道及其实践/中国传统治道研究丛书
  • 黄老治道及其实践/中国传统治道研究丛书
  • 黄老治道及其实践/中国传统治道研究丛书
  • 黄老治道及其实践/中国传统治道研究丛书
  • 黄老治道及其实践/中国传统治道研究丛书
  • 黄老治道及其实践/中国传统治道研究丛书
  • 黄老治道及其实践/中国传统治道研究丛书
  • 黄老治道及其实践/中国传统治道研究丛书
  • 黄老治道及其实践/中国传统治道研究丛书
  • 黄老治道及其实践/中国传统治道研究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黄老治道及其实践/中国传统治道研究丛书

48 八五品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增田 著

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83

上书时间2024-05-20

吾书的书店1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增田 著
  • 出版社 中山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5-09
  • 版次 1
  • ISBN 9787306026149
  • 定价 2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14页
  • 字数 266千字
【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治道是中国古代思想的原生形态,具有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挖掘这一博大精深的思想资源,无论是对于建立中国思想研究的主体性,还是对于建立当代世界合理的社会秩序和心灵秩序,促进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由我系黎红雷教授主编的《中国传统治道研究丛书》最近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一辑共五本,包括张增田著《黄老治道及其实践》、唐雄山著《贾谊礼治思想研究》、戴黍著《淮南子治道思想研究》、阎世平著《刘劭人材思想研究》、程宇宏著《荀悦治道思想研究》 。

  主编黎红雷在其一万多字的《丛书总序》中指出:“中国传统治道是中国古代思想的原生形态,具有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挖掘这一博大精深的思想资源,无论是对于建立中国思想研究的主体性,还是对于建立当代世界合理的社会秩序&心灵秩序,促进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相信该丛书的出版,必将进一步促进和深化中国传统原创思想文化的研究。
【目录】
导论

  一、无为政治·黄老思想·问题意识

  二、黄老之学

    1.黄老之学形成于何时

    2.黄老学的学派属性

  三、《黄老帛书》

    1.《黄老帛书》的称名

    2.《黄老帛书》的成书年代

    3.《黄老帛书》的思想主旨

第一章 道与天道:《黄老帛书》治道的两重理据

  第一节 法道而为治及其内在矛盾

    一、法道而为治

    二、道是万物的本源

    三、道是万物的基质

    四、道何以生法

  第二节 法天道而为治

    一、“天地之道”与“天道”

    二、人道法天

    三、法天在人

  第三节 帛书天道究实

    一、对立法则

    二、周期法则

第二章 法道因天:《黄老帛书》无为而治的方法论

  第一节 据阴阳:为治的认识论

    一、阴阳与神明

    二、见知之稽与见知活动

  第二节 因天时:为治的时机论

    一、文与武

    二、得时与失时

    三、天时与农时

  第三节 守雌用雄:为治的行为方式论

    一、雄节 

    二、雌节 

    三、守雌用雄,以刚为柔

第三章 自“从俗”到“案法”:《黄老帛书》的四种为治手段

  第一节 “从其俗”与习俗规范

  第二节 “用其德”与道德规范

  第三节 “发号令”与制度规范

    一、号令、形名与制度

    二、名由天成

    三、正道不殆

    四、正道与国次

  第四节 “案法而治”与法律规范

    一、案法而治

    二、阴阳刑德

第四章 《黄老帛书》与黄老无为学说

  第一节 据天法道:“黄老”称名的依据

    一、“黄老”称名研究概要

    二、人道法天:“黄”的意含

    三、人道法道:“老”的意含

    四、老子之道:天道的抽象形式

  第二节 因顺:黄老无为的根本方法

    一、老子因道以为治的内在矛盾

    二、黄老无为:因天与循道

    三、因阴阳之大顺

    四、黄老天道思维探析

  第三节 名法:黄老治术的基本手段

    一、正名以治

    二、君逸臣劳

    三、法度是依

    四、刑德并施

第五章 黄老之学与汉初政治

  第一节 黄老无为的基本特质

  第二节 黄老治道在汉初政治中的实践

    一、从曹参入朝到窦太后之死

    二、斗城的寓意:都城法天

    三、循名奉法:无为之本

    四、刑德兼施:因天道顺人情

  第三节 黄老学在汉初兴盛及其衰微探因

附录

  附录一: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二:《黄老帛书》研究综述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