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之“间”:从孔子到鲁迅
¥
2000
九品
仅1件
作者伍晓明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4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11-1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伍晓明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4
-
版次
1
-
ISBN
9787301204795
-
定价
43.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76页
-
字数
33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爱智文丛
- 【内容简介】
-
《文本之“间”:从孔子到鲁迅》各章虽然题跨古今,内容各异,但皆指向一个共同的方向:尝试以某些不同的方式重读中国古代与现代传统,从而使其更加开放——向着我们自己,向着我们的文化他者。在德里达与勒维纳斯等西方思想的启发下,作者对中国古代思想进行了一番追根溯源,同时也深刻反思了汉语文化的当代处境。
- 【作者简介】
-
伍晓明,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哲学博士,现任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语言文化学院中文系高级讲师。八十年代在国内时从事比较文学及西方文学理论研究。曾翻译伊格尔顿的《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及马丁·华莱士的《当代叙事学》等。目前研究方向为中国思想传统及比较哲学。中文近著包括《吾道一以贯之:重读孔子》、《有(与)存在:通过“存在”而重读中国传统之“形而上”者》和《“天命:之谓性!”——片读中庸》。
- 【目录】
-
实与名
解构正名
一、(无)解(之)题
二、不可辩证解决的“自相矛盾”
三、初正解构之名
四、初解正名之构
五、名何以可“僭窃”?
六、正名之政与政之正名
1.正名之政
2.政之正名
七、(不)结(之)论
言与道
“予欲无言”:《论语》中的论辩与孔子对言的态度
一、引言
二、《论语》中的论辩
三、圣人之不辩与中国传统中之辩
四、“予欲无言”
五、“巧言乱德”
六、“佞人殆”
七、“慎于言”、“先行其言”、“正名”
八、《论语》中之“修辞”:反问与提喻
九、结论
“道”何以“法自然”?
一、引言
二、“道法自然”的直接语境:《老子》第二十五章
三、汉语语境中“道法自然”的若干传统与现代解释
四、“道法自然”的若干西方翻译
五、王弼对“道法自然”的理解
六、“道法自然”与“道生……万物”
七、“道生……万物”的“具体”意义或方式
八、“道法自然”与圣人之“能辅万物之自然”
情与性
心性天人:重读孟子
一、引言:阅读作为署名
二、“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求在我者也”
三、“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四、“今人乍见孺子将人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五、“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七、“仁也者,人也”
八、余言:阅读期待阅读
情与人性之善
上篇情——从(事)物之(实)情到人之(感)情
一、(事)物之“(实)情”
二、从人之“(实)情”到人之“(感)情”
三、感一情:人之最根本的可被感动之性
……
同与和
父与子
有与Sein
人与我
史与事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