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195.23 23.7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牟宗三 撰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43366

出版时间2008-0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22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23.7元

上书时间2024-05-22

鲁安格斯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定价:23.7元
作者:牟宗三 撰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5-01
ISBN:9787532543366
字数:210000
页码:22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出版前言序分判与会通——读牟宗三先生《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讲 中西哲学会通的可能性:哲学真理之普遍性与特殊性第二讲 中国哲学底传统:中国哲学所关心的是“生命”,而西方哲学所关心的其重点在“自然”第三讲 西方哲学底传统:柏拉图传统,莱布尼兹、罗素传统以及康德传统:从莱布尼兹、罗素传统说起——莱布尼兹思想之下委与上提第四讲 康德的“经验的实在论”与“的观念论”此对反于“经验的观念论”与“的实在论”;由经验的实在论融摄知识范围内一切实在论的思想,由的观念论融摄一切关于智思界者的思想第五讲 康德的经验意义的二元论与罗素的中立一元论:意义的二元论不能成立第六讲 经验的实在论开感触界,的观念论开智思界:中西哲学对此两界之或轻或重,或消极或积极第七讲 一心开二门:中国哲学对于智思界是积极的,对于感触界是消极的(就成立知识言);西方哲学则反是第八讲 只康德的经验的实在论与的观念论所开的两界可以与中国哲学会通:进一步讲经验的实在论如何使主观的表象涉及对象而可以客观化第九讲 使主观表象客观化的是发自知性主体之形式,犹若“立于礼”第十讲 未决定的对象与决定了的对象第十一讲  范畴之发现:知性之逻辑的性格与存有论的性格第十二讲  范畴之形而上的推证与的推证第十三讲  “知性为自然立法”之意义:此是否主观主义?第十四讲 现象与物自身之的区分:感触直觉与智的直觉之对比以及直觉的知性与辨解的知性之对比:中国哲学肯定人可以有智的直觉附录 一 谈民国以来的大学哲学系 二 从西方哲学进至儒家学术——“王阳明致良知教”引言 三 黑格尔与王船山 四  中国传统思想与西方民主精神之汇通与相济问题 五 鹅湖之会——中国文化发展中的大综和与中西传统的融会
作者介绍

序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