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营国匠意:古都北京的规划建设及其文化渊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营国匠意:古都北京的规划建设及其文化渊源

18 4.5折 40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祖希 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54514

出版时间2007-0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35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40元

上书时间2024-05-07

鲁安格斯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营国匠意:古都北京的规划建设及其文化渊源
定价:40元
作者:朱祖希 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7-04-01
ISBN:9787101054514
字数:300000
页码:33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前,世界各国的大多数学者都公认,应当把城市、文字、金属器和礼仪性建筑等要素的出现,作为衡量人类文明的具体标志。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端,地处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交接地带。在北山南麓、太行山东麓成长起来的本土文化,既受到中原文化的强大渗透,又时时受到来自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冲击。其文化起始于何时,城市又诞生于何时何地,遵循着一条什么样的轨迹发育、成长,其之所以成为全国性都城的历史地理背景、城市规划设计理念的形成、都城规划布局的文化渊源等等,正是本书所要探索的问题。
目录
中国文明的起源与城市的诞生(代序) 营国篇  章 北京城萌生的历史地理背景    节 营建都邑——封建王朝的立国大计    第二节 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第三节 孕育北京城的“摇篮”——北京湾    第四节 北京城的“母亲河”——永定河     第五节 优越的交通地理位置    第六节 北京原始城址的确立  第二章 北京早的城邑——蓟城    节 北京原始聚落的产生    第二节 北京城邑出现的社会经济基础     第三节 北京早的城邑——蓟城    第四节 北京建城年代的确定    第五节 燕都蓟城地位的确立    第六节 以蓟城为中心的城镇体系  第三章 北方的军事重镇——幽州城    节 北方贸易中心和军事重镇    第二节 幽州的城市格局  第四章 辽代的陪都——南京城    节 契丹族的兴起与南下    第二节 辽南京道的设置    第三节 辽南京城的规划与建设  第五章 封建帝都之始——金中都城    节 女真族的兴起和南京城的扩建     第二节 金中都城的规划和建设    第三节 金中都城的经济和对外联络    第四节 中都城水源的开发和利用    第五节 中都行宫和苑囿的辟治    第六节 以中都城为中心的城镇体系    第七节 金中都在北京城市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第六章 全国统一政权的政治中心——元大都城    节 蒙古族的兴起与中都城的衰落     第二节 元定都燕京和大都城址的选定     第三节 元大都城的规划和建设    第四节 元大都宫城的平面布局    第五节 大都城的建设者们    第六节 大都城规划设计的历史文化价值  第七章 辉煌的封建帝都——明清北京城    节 燕王的“靖难之役”与永乐迁都     第二节 明北京城墙的修筑    第三节 紫禁城的兴筑和皇城的扩建    第四节 清定鼎北京和西北郊园林的开发    第五节 明清北京城的仓廪和市场    第六节 明清北京城的建设者们  第八章 明清北京城规划建设的特色    节 中外规划师对明清北京城的评价    第二节 高耸壮美的城墙城门    第三节 井然有序的平面布局    第四节 气势如虹的南北中轴线    第五节 犹如棋盘的街巷布局    第六节 形制规整的里坊和四合院    第七节 景色绮丽的宫苑  第九章 故宫规划建设的艺术成就    节 故宫整体的均衡之美    第二节 故宫的序列韵律之美    第三节 建筑空间的尺度和比例之美    第四节 建筑色彩设计的整体之美溯源篇  第十章 君权神授、象天设都——古都北京规划建设匠意的本源     节 从天文崇拜到“天人合一”    第二节 法天而治,象天设都    第三节 秉承先贤,更臻    第四节 法天而作,天地感通  第十一章 《考工记·匠人》营国制度——古都北京规划建设匠意的基石    节 对远古建筑布局形式的追索    第二节 《考工记·匠人》营国制度    第三节 井田制的规划方法    第四节 《考工记·匠人》营国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第五节 北京城——承袭《考工记·匠人》王城规制之城  第十二章 礼制——古都北京规划匠意的重要依据    节 礼制的产生及其演进    第二节 建筑等级制度是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节 “择中而立”与壮美严整的布局     第四节 门——北京四合院等级制度的标志  第十三章 《易经》八卦、风水理论——古都北京规划匠意的制约因素    节 风水——中国古代的环境观    第二节 《周易》——古代中国风水理论的哲学基础    第三节 阴阳——古代中国风水理论的祖源    第四节 史书中有关古都北京风水的论述    第五节 风水理论在古都北京规划中的应用    附录 《周易》象数与元大都规划布局  第十四章 匠心独运、构思奇巧——展示古代宇宙观的天坛    节 源远流长的祭天文化    第二节 “法天象地”的坛墙    第三节 构思奇巧的建筑组群  第十五章 北京城郭规制探源    节 中国城墙的文化渊源    第二节 城郭的形状及其变化    第三节 北京城郭的规制和变迁    第四节 明北京城郭城门及其特点    附录 明北京城城墙遗迹  第十六章 古都北京的继承和保护    节 保护古都与北平的和平解放    第二节 首都行政中心位置的确定    第三节 城墙存废问题的争议    第四节 天安门广场的继承和扩建    第五节 北海“金鳌玉蛛桥”的改筑    第六节 北京城的继承和保护古都北京沿革表(公元前16世纪—1911年)主要参考书目后记——并不是多余的话
作者介绍

序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