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生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生史

464 99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齐洲 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02211

出版时间2014-03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497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99元

上书时间2024-03-09

鲁安格斯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生史
定价:99元
作者:王齐洲 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3-01
ISBN:9787020102211
字数:460000
页码:497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序一 王先霈序二 冯天瑜绪论: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生史研究 一、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生史 二、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生史研究的历史维度 三、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生史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章 “观乎天文”: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滥觞 节 中国古代关于文学发生的认识 第二节 中国古代关于文学观念发生的论述 第三节 “通天”之术:上古“天文”之学的核心内涵 第四节 “观乎天文”: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滥觞第二章 从“观乎天文”到“观乎人文”: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视角转换 节 “观乎天文”:以周公为代表的西周统治者的文化传承 第二节 “观乎人文”:中国文学观念的视角转变 第三节 “史鉴”与“民鉴”:“观乎人文”的两个视点 第四节 文学在“史鉴”、“民鉴”政教活动中的发育与成长第三章 功用与价值:春秋时期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发展 节 卫武公“自儆”与礼乐制度的解构 第二节 尹吉甫“作诵”与诗歌功能的蜕变 第三节 叔孙豹的“不朽”观与文学价值的新变 第四节 政治主体的迁移与文学观念的发展第四章 “诗言志”: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生的一个标本 节 “诗言志”与原始乐教 第二节 “献诗陈志”与西周礼教 第三节 “赋诗言志”与春秋诗教 第四节 “诗言志”与中国早期文学观念发生的路径第五章 文治教化:孔子的文学观念 节 孔子“四教”与孔门“四科” 第二节 文治教化:孔子文学观念的核心 第三节 “志、据、依、游”与文学的学术路径 第四节 “兴、观、群、怨”与文学的社会功能第六章 “威仪”与“气志”:孔子《诗》教的人格取向 节 “五至”、“三无”、“五起”与孔子《诗》教 第二节 “威仪”与君子人格的呈现 第三节 “气志”与君子人格的养成 第四节 孔子《诗》教的文学思想史意义第七章 “修辞立其诚”:孔子的修辞观念 节 孔子对《周易》的认识及其论传 第二节 “修辞”与政教变化和辞令发展 第三节 “立诚”与职业操守和文化心态第八章 文学即人学:孔子后学的文学观念 节 子游、子夏的文学观念和文学实践 第二节 子游、子夏对孔子文学观念的分解 第三节 “存心”、“养性”与孟子的文学观念 第四节 “积文学”、“隆礼法”与荀子的文学观念 第五节 文学的人化与人的文学化:儒家后学殊途同归第九章 “为文学出言谈”:墨子的文学观念 节 墨子对孔子文学观念的继承 第二节 墨子对孔子文学观念的修正 第三节 墨子文学观念的内涵 第四节 孔、墨文学观念的异同第十章 “绝学无忧”与“精诚动人”:道家的文学观念 节 “清静”“无为”:老子的政治理论 第二节 “绝学无忧”:老子的文学观念 第三节 “逍遥游”:庄子的精神自由 第四节 “精诚动人”:庄子的文学观念 第五节 道家文学观念的影响第十一章 “息文学而明法度”:法家的文学观念 节 商鞅与前期法家的文学观念 第二节 韩非的文学思想和观念 第三节 韩非文学观念的影响第十二章 庠序学校: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教育基础 节 “学”与中国古代教育的符号遗存 第二节 西周的文化教育与文学发展 第三节 春秋时期的教育改革与文学勃兴 第四节 文化主体变迁与文学观念的发生第十三章 “君子谋道”: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主体意识 节 “士”与“儒”:中国早期知识分子的身份来历 第二节 “祀”与“教”:中国早期知识分子的职业操守 第三节 “乐道忘势”:中国早期知识分子的文化精神 第四节 “君子谋道”: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主体意识结语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介绍

序言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