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与国家建设:以统一战线为视角
¥
160
九品
仅1件
作者林尚立、肖存良 著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7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1-4
上书时间2024-09-1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林尚立、肖存良 著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7
-
版次
1
-
ISBN
9787309097221
-
定价
4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13页
-
字数
434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党与国家建设丛书
- 【内容简介】
-
《中国共产党与国家建设:以统一战线为视角》运用马克思的现代国家理论,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通过统一战线成为一个强大的政党,实现社会整合,并使国家发生结构性变化的历程。全书把统一战线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意义放在工业化、现代化、民主化和现代国家建设的宏观背景下来考察。其中统一战线与现代国家建设是主线,统一战线与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和民主化是辅线。
- 【目录】
-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党建国家:问题的提出
一、社会转型与国家建设
二、寻找整合主体:中国的政党与社会整合
三、党建国家: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的特殊关系
四、统一战线与党建国家
第二节 基本理论与核心概念
一、现代国家与现代化
二、现代国家建设中的政党
三、现代国家建设中的政党与国家关系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对统ー战线的研究文献综述
二、国内对统ー战线研究的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章节介绍
第二章 根植社会: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第一节 社会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社会内生性
一、宗法掩盖阶级
二、阶级分化不明朗的社会
三、中国社会的特点:两头小中间大
四、统一战线:争取中间阶级
第二节 社会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政党内生性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复制性要求无产阶级政党建立统一战线
二、先锋队政党与统ー战线:无产阶级政党遭遇前现代社会
三、统一战线与敌我结构:政党的繁重任务
四、统一战线与社会动员:政治动员的有效性
第三节 建设民主共和国:政党根植社会的原动力
一、民主共和:国民党根植社会的历史动力
二、与国民革命同行:中国共产党伴随国民革命根植社会
第四节 从知识分子政党到国民革命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根植社会的历程
一、知识分子点燃中国革命
二、与工人相结合
三、领导工人运动的失败
四、根植社会: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第三章 占据边缘:工农联盟统一战线
第一节 工农联盟统一战线的建立
一、发现农民
二、工农联盟统一战线
三、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四、工农联盟统一战线与红军的建立
第二节 占据边缘与统一战线的社会整合
一、社会分散化与革命的分散性
二、边缘的中心性:边缘的辩证分析
三、深入乡村与土地革命
四、占据边缘与乡村社会整合
第三节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边缘的政治体系
一、党建国家与建立苏维埃政权
二、由城市苏维埃到乡村苏维埃:边缘的政治体系
三、苏维埃模式的局限:民族性压倒阶级性
第四章 走向中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第一节 政党建设:走向中心的组织基础
一、抗日与政治合法性
二、抗日与政治动员的有效性
三、由阶级性政党到民族性政党
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整合
第二节 政策调整:政党走向中心的社会基础
一、减租减息交租交息
二、建立统一战线政权:三三制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政党走向中心的理论基础
一、新民主主义与三民主义
二、新民主主义与中国社会发展
三、新民主主义赋予统一战线以必然性
第四节 保持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走向中心的关键
一、政治主动与政治被动: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
二、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战争中的领导责任
第五节 人民共和国:走向中心的政治体系
一、走向中心:从苏维埃共和国到人民共和国
二、人民共和国发展的 第一个阶段:联合政府
三、人民共和国发展的 第二个阶段:人民民主专政
第五章 巩固中心:建国以来的统一战线
第一节 党建国家的扭曲:改革开放以前统一战线的弱化
一、单位社会与政治运动:计划经济与中国共产党的社会组织化
二、统一战线的弱化与国家建设危机
第二节 党建国家的转型:改革开放以来的统一战线:
一、社会转型:现代社会的成长
二、政党转型: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型
三、建设现代国家:统一战线与党建国家的转型
第六章 法宝:统一战线是党建国家内在维系的基本政治框架
第一节 两种社会建构机制:统一战线的横向整合功能
一、统一战线的横向整合功能
二、古代的横向政治整合机制:一个简单的比较
第二节 统一战线内生于中国的政治生活
结论 统一战线对于中国的政治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