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秦文学十论
  • 先秦文学十论
  • 先秦文学十论
  • 先秦文学十论
  • 先秦文学十论
  • 先秦文学十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先秦文学十论

10 1.9折 52 八五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桐生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0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5-4

上书时间2024-05-23

砚书斋

十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桐生 著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10
  • 版次 1
  • ISBN 9787010164229
  • 定价 5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86页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先秦文学专题研究,一共探讨了十个专题。 头一个专题是《中国文学语言的di一次解放》,研究商周时期文学语言的因革,探讨中国文学语言如何由佶屈聱牙的殷商古语演变为相对平易的文言。 第二个专题是《〈国语〉的性质和文学价值》,用翔实的材料证明《国语》的性质是“编”不是“著”,它是一本专记王侯卿士大夫治国言论的资料汇编,作者是周王室和其他七个诸侯国的史官,写作时代上至周穆王下至战国初年。《国语》应该在中国文学史上重新定位,它是《左传》的先驱作品。 第三个专题是《从出土文献看七十子后学在先秦散文史上的地位》,文章根据新出土文献“郭店简”和“上博简”以及传世文献,次提出“七十子后学”概念,认为七十子后学散文处于上承商周史官记言文下启战国诸子散文的枢纽地位,将先秦历史散文与先秦诸子散文予以打通。 第四个专题是《孔门弟子对文艺本质的发现》,文章根据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遵循“礼因人情而为之节文”的思路,认为孔门弟子由礼学进入人性论领域,在深研人性过程中发现了诗乐艺术抒写性情的本质特征。 第五个专题是《新的先秦说理散文发展观》,文章将先秦说理散文分为“萌芽成长期”、“转折定型期”和“继承发展期。
【目录】
第一论  中国文学语言的第一次解放  一、中国文学语言的起点:殷商古语  二、西周对“殷商古语”的因袭和新变  三、西周的非主流文学语言:“文言”  四、历史性的巨变:“文言”成为主流文学语言第二论  《国语》的性质和文学价值  一、《国语》的原始史料性质及其意义  二、《国语》文风的横向考察  三、《国语》文风演进的纵向研究  四、从《国语》看说理散文的进展第三论  从出土文献看七十子后学在先秦散文史上的地位  一、“七十子后学散文”释名  二、“先进”与“后进”,“述”与“作”  三、七十子后学散文的文学成就第四论  孔门弟子对文艺抒情本质的发现  一、孔子探讨礼学导致对人性的关注  二、孔门弟子对性情内涵的发掘  三、孔门弟子对诗乐艺术抒写性情的体认  四、儒家文学思想发展的主线第五论  新的先秦说理散文发展观  一、说理散文在上古历史记言文中萌芽成长  二、说理散文在七十子后学手中转折成型  三、说理散文在战国诸子百家手中巩固发展第六论  《论语》是怎样编成的  一、《论语》的材料是怎样“记”的  二、《论语》是怎样“辑”的  三、《论语》是怎样“论纂”的第七论  传播在战国文学发展中的地位  一、孔子师徒开创战国文学传播风气  二、文本在传播中逐步生成  三、文学语言在传播中趋于平易  四、散文结构在传播中构建  五、托名习俗在传播中铸就  六、文学文献在传播中得到保存第八论  先秦格言体源流  一、上古“子书”:格言  二、史官格言的集大成之作:《老子》  三、军事格言的集大成之作:《孙子》  四、承前启后之作:《论语》第九论  先秦对话体散文源流  一、《尚书》:先秦对话体散文之源  二、《国语》:对话体散文大体定型  三、战国诸子:对话体散文的三大变化  四、从对话体散文中孕育出新文体——散文赋第十论  楚辞五体源流论  一、楚辞研究的基本格局及其突破瓶颈  二、骚体  三、天问体  四、招魂体  五、散文赋体  六、楚歌体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