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黄河 远古伊甸 精彩临夏 Yellow River beneath the Heaven Primeval Eden WonderfuI Linxia
临夏市是回藏风情旅游线上目的地,市内有八坊十三巷、东郊公园、红园、茶马古市、枹罕山庄等旅游景点,东公馆、蝴蝶楼等名胜古迹及其砖雕、木雕艺术。
¥
7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策划:陈鸿 马建霖
出版社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
出版时间2013-0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24开
纸张铜版纸
页数53页
货号1#一底5层
上书时间2022-01-0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 商品描述
-
临夏市是回藏风情旅游线上的中转站和旅游目的地,市内有八坊十三巷、东郊公园、红园、茶马古市、枹罕山庄等旅游景点,东公馆、蝴蝶楼等名胜古迹及其砖雕、木雕艺术。周边有炳灵寺、刘家峡水库、松鸣岩、拉卜楞寺、桑科草原、九寨沟等旅游景点。
河州砖雕
据考古发掘,在宋代,临夏砖雕艺术已相当成熟,到元明时代,砖雕已广泛使用于各种建筑之中。现存有建于明末清初的八坊清真北寺门前的“龙凤呈祥”影壁。影壁两边为“凤凰来仪”,中为“墨龙三显”,观此影壁,浅浮雕墨龙,忽隐忽现,阴云漠漠之中,纳云吐雾,夹带雷声。
河州砖雕(临夏砖雕)将书法、绘画和雕刻融为一体,创造了许多构思新颖、富有诗意和浓厚生活气息的砖雕艺术、融合了临夏民间风俗、风情入画的,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色彩的作品,民间艺术砖雕作品在临夏许多旅游景区点都能看到。已开发的小型可携带型砖雕艺术品,采用细腻的雕刻技术,加上对临夏民俗的惬意描绘,将常年只存在与建筑上的雕刻艺术与现实中的休闲、收藏结合起来。
雕刻葫芦
小巧玲珑、精致典雅的雕刻葫芦集书法、绘画、篆刻为一体,表现题材和内容多为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历史典故、人物、风景、文学作品人物等,将人物、山水、花卉、飞禽走兽刻入画面,以其奇妙的构思,精美的图案,娴熟的刀法,方寸之间尽显大千世界,世间百态,其形象逼真。
彩陶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人类智慧的结晶,临夏是著名的中国彩陶之乡,出土彩陶是国家的珍贵文物,数量有限,市场上流通的少,为了满足人们对彩陶的喜爱之情,临夏的民间艺人们通过长期探索研究,仿真复制出不少精美的彩陶手工艺品。这些仿古复制的盆、罐、壶、瓶等,保持了真品的基本特点,古朴逼真。
八坊十三巷,位于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首府临夏市。临夏古称河州,知道河州的人,还会知道临夏市内的回民又称“八坊人”。“八坊”和“河州”同时成为了临夏的别称,而八坊十三巷便是河州民族风情的古街区。从唐朝,围绕着八座清真寺形成了八个教坊、十三条街巷,故称为“八坊十三巷”。它融合了回族砖雕、汉族木刻、藏族彩绘,集民族特色、休闲旅游、绿色生态、人文科教为一体,呈现出穆斯林的生活画卷,是河州民族民俗文化名片,民族建筑艺术“大观园”。
1、八坊民俗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称“大公馆”,位于大旮巷80号,原为马占鳌之孙、马安良之子马廷勷,人称“三少军”的私邸。至1928年,大公馆形成了占地十分宽阔的三进或四进式四合院。内中,正院四座,院中套院,院院相通,亭台楼阁,曲径回廊。正院之外,尚有占地宽广的后院、南院、车院、花园及库房,与正院相连。后院储存军用品,南院为车马院,整个建筑群四周均有高大围墙及哨楼,兼具军事防御功能。建筑仿造北京四合院形制,融入回族砖雕、汉族木雕、藏族彩绘等众多地方特色建筑文化,代表了临夏地区建筑极致水平。“大公馆”几经战火和人为损毁,现仅存三少君府部分建筑,不足原有建筑十分之一。2012年,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大旮巷80号院落的修缮保护工程,在保护修缮80号民居主体建筑的前提下,对院内违规搭建的建筑进行拆除,将院内的19户住户统一安置到廉租房内。通过修缮后的80号大院其建筑主要由包括正房(北房)、东西耳楼、东西厢房、厅堂、游廊、花园构成。整体装饰为砖雕和木雕,青砖的古朴典雅,木雕的雍容华贵,象征着回汉文化的相互融合与和谐统一。
2、八坊人物故事馆:位于大旮巷65号,展现了八坊历代以来的著名人物。
3、八坊手工艺馆:位于大旮巷64号,展示了河州古老的铜器、砖雕、木雕、蛋雕、雕刻葫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4、红水河:自西向东流经临夏市,也从八坊十三巷穿流而过,是景区的风景河。河水清澈见底,水中荷花争奇斗艳,加之数座喷泉美丽绽放,亭台楼榭,甚是惬意。
5、东宫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景区,位于前河沿路,占地面积50多亩。呈“田”字型,是集西洋和中华传统于一身的四合院式建筑群。始建于1938年,是原国民党四十集团军副司令,柴达木屯垦督办马步青的公馆。东北主院内,七间砖木结构建筑坐北朝南,两角修有转角二层四间式木楼。东西厢房和对厅均为攒金大七架梁抱屋五间。东南院为观花楼,周围回廊小巧玲珑,新颖别致。西南和西北均为四合院式格局。四座院落毗邻处,有天井一处,其正北为三开屏式大影壁,上雕《江山图》一幅。东北、西北两边角门,有插着牡丹的砖雕宝瓶一对。各院甬道、看墙、影壁、廊心墙都是磨砖对缝砖雕镶嵌而成。东宫馆砖雕艺术容纳、汇集了河州雕刻艺术之精华,堪称砖雕作品的“大观园”。
6、新西路是集伊斯兰特色展示、民族特色产品经营、民族风情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特色街区,老华寺、新华寺、铁家寺、前河沿寺都坐落于这条路上。
共68张
八坊十三巷
7、红园:国家AA级景区,原是红水河畔的草树滩,1958年开辟为园林,园内建筑以小巧玲珑的江南园林风格和高大恢宏的临夏地方民族建筑特色相结合,楼阁设计精巧、造型别致,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技艺精湛,饮誉西北。它把汉族的木刻,回族的砖雕和藏族的彩绘巧妙的融为一体,整体建筑错落有致、古朴典雅。厅堂轩馆、楼阁回廊,亭台水榭、墙垣照壁,各具特色。紫斑牡丹,百年古桩盆景更是响誉省内外,是临夏州唯一录入“中国旅游名胜大辞典”的公园,现为国家AA级景点,是一处以古典建筑、花木盆景和水景为主体的庭园式公园。明末清初年间建筑“牌坊门”,民国初年建筑“凤凌阁”自58年以后陆续于园内,是临夏古典建筑群中的珍品。
8、红园广场:红园广场占地面积约43亩,分为四个区,西北为集会区,包括砖雕文化壁和汉白玉浮雕;西南为景观区,包括音乐喷泉、水幕电影和广场主雕塑;东北为健身区;东南为幼儿活动区。正北方为集古典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为一体的旅游休闲区。
9、拱北群:地处八坊十三巷北端,红园广场北侧,有大拱北、国拱北等四五座拱北。八坊十三巷与红水河、新西路、红园、拱北群等景点有效对接、融为一体,组成了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生态景观。
著名清真寺
1、老王寺(老王清真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王寺街。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清乾隆年间曾扩建,1928年被国民军焚毁,1933年由寺坊穆斯林捐资重建。礼拜大殿为中国传统宫殿式,邦克楼为木质四层塔式楼,飞檐六出,建造精美,为当时建筑精粹,曾是格迪目派的经堂教育中心。1968年被拆除。1980年由寺坊穆斯林捐资再建,1984年10月竣工。现寺仍保持原寺中国传统建筑之风格,大殿为中国宫殿式,分前殿、正殿和后殿,3殿有机地联为一体,飞檐翘角,挺立高耸。殿顶呈歇山形,殿内雕梁画栋,有水泥仿砖雕刻,左为《原教篇》,右为《赞圣篇》,选自清代学者刘智《天方典礼》。邦克楼为五层六角木质塔式楼,彩饰华丽,为甘肃清真寺中最为高大雄伟的邦克楼。另设有水房、讲经堂、办公室、住宅、食堂等设施。
2、南关大寺(临夏南关清真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解放路。始建于元末。初建时因建在几棵古松树桩上,故亦称“连根柱古寺”。明洪武年间曾扩建,清乾隆年间再次大规模扩建,时礼拜大殿结构精巧,遍饰砖木雕作,形似“一只船”。1928年被焚毁。1933年由穆斯林乡绅马麟捐资重修,采用中国传统宫殿式木结构形制,宏伟壮丽。该寺曾是伊赫瓦尼派经堂教育中心,培养了大批阿訇。1968年被拆除,1982年重建,全寺占地面积6530平方米,建筑面积5228.44平方米。现寺采用中国现代建筑与阿拉伯传统建筑相互融合型制。礼拜大殿坐西向东,奠基于地下室之上,殿堂系钢木结构的宫殿式建筑,高脊飞檐,雕梁画栋,阔大宏伟,面积2160平方米,可容纳2000多人同时礼拜。殿前庭设10根直径约0.8米的水泥圆柱,正门及左右两侧镶嵌各11平方米对称的砖雕,左侧砖雕上镌刻“初建于元朝连根柱古寺”。殿顶为邦克楼,设3个六角圆顶塔,呈平面三角形配置,居前两个较小,高15.75米,居后座中一个较大,高26.8米,楼门饰有《古兰经》古体经文浮雕。3个圆顶顶端皆饰新月标志,夜间光芒四射,与蓝天星月交相辉映,甚为壮观。另有讲经堂、水房、办公室、宿舍等设施,均为现代中式建筑。
3、北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巷,因地得名。该寺始建于明末,到清朝康乾盛世,历经多朝修缮,日臻宏伟。气势不凡的北寺影壁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康乾盛世仅存的遗物,也是盛世最好的印证。北寺门前“龙凤呈祥”浮雕影壁,通体影壁长12.3米,高6.6米,厚0.8——1.0米,全部青砖垒彻,墙体历久弥坚,砖缝致密紧凑,中雕“墨龙三显”,左右两边为“丹凤朝阳”和“彩凤昭月”,寓意“龙凤呈祥”,刀工精湛,栩栩如生,堪称河州砖雕鼎盛时期的艺术精品,是现存于临夏市的极其珍贵的文物。
4、前河沿寺(前河沿清真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新西路,始建于清代,1928年被毁,重建后于1968年再次被拆除。1980年再度新建时改址改名,由寺坊穆斯林集资修建。该寺系仿照新加坡棉兰清真寺的建筑形制而建,并融合了中国现代建筑风格。全寺色调简洁明快,以纯白和淡绿为主,无华丽彩饰和繁杂雕作。设有2层教学楼,并专设妇女经文学校,另设有大、小净室、住房及办公室等。礼拜大殿分前殿和正殿两大部分,占地面积552平方米,前殿两侧有两座四层对称型钢混建造圆顶邦克楼。
5、老华寺(临夏老华寺):位于新西路和华寺街路口,始建于1368年,距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四十年(1775)扩建。1928年被国民军赵席聘纵兵焚毁,1930年由马鸿逵出资重建。为殿宇式建筑风格。院落数进,遍施砖木雕作,彩饰华丽。寺前设木质曲拱小桥,称“水过凉亭”。树木林立,幽雅别致。1968年“文化大革命”中被拆除。1981年由教众集资重建,1982年礼拜大殿等主体工程竣工。因建筑面积不足,2004年由教众集资重建,现寺占地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大殿面积5500平方米,总高度48.8米,共四层,可同时容纳5000人礼拜,采用了阿拉伯式建筑风格,建造精巧,装饰华丽。为甘肃省规模较大、历史久远的清真寺之一。
6、城角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巷口东北部,细巷西北部,属“格底目”教派,俗称“老教”。是临夏州较大的清真寺之一,也是临夏市八坊十二寺之列。因地处小西关路,又称小西关清真寺,始建于明朝成化年间(约1465年—1487年间),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当时建有礼拜大殿、唤礼楼、净水堂、住房等建筑物。礼拜大殿为砖木结构飞檐翘角中国古典“五转七”式建筑,唤礼楼为二层四角亭式,均为砖木结构。 民国17年(1928年),毁于兵燹(xian)。1930年信教群众捐资依样复建。大殿仍为砖木结构飞檐翘角中国古典“五转七”式建筑,唤礼楼为木制结构,雕梁画栋、斗拱架彩、规模宏大,正门为“三开旋式”,建筑艺术上称之为“二仙盘道”。1944—1946年再次重建唤礼楼,为木制结构五层六角飞檐翘角式建筑,赋有雕梁画栋,彩饰丰富华丽,遍布砖木雕作。建有供人上下的两面楼梯称“二郎担山“,壮观宏伟,隽秀挺拔。 历经多年的不断修葺和扩建,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华丽更胜前时。成三进院落:礼拜殿院、学房院、后院,占地31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重建后的礼拜大殿为中国古典式“五转七”式建筑,由前卷、正殿两部分组成,均为砖木结构。礼拜大殿正南方建有五层六面飞檐翘角式唤礼楼,底层为正门,楼身高达27米,临街矗立,隽秀玲珑,高耸轻巧。
7、大拱北: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毗邻红园,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是嘎迪忍耶大拱北门宦始传人祁静一(公元1656--1719)的墓庐所在地,祁静一墓庐称“永久之亭”,为嘎德忍耶三大圣地之一。主要建筑有三层八卦墓庐和清真寺、牌坊、影壁、经堂院、碑厅、井厅、客厅、静室、花园等,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形成一座规模较大的古建筑群成为河州名胜之一。民国十七年(1928年)毁于兵燹,1932年由当家人王永贞、马永观主持开始修复,按原有规模,重建砖木结构三层八卦墓庐、清真寺、花厅、客厅以及经堂室、学校等五院1958年被关闭,“文革”中墓庐被拆毁,清真寺等其他建筑被机关占用,后改作红园。1981年恢复宗教活动被占用的清真寺等建筑,交付拱北后重建了三层八卦墓庐、牌坊式墓庐照壁和一字亭牌坊式大门、“一棵印式”便门、“舒海达依”(意为殉道者之陵园)厅等建筑,恢复了昔日肃穆壮观雄伟。重建后的墓庐一层为精巧砖雕,二、三层为飞檐翘角,亭顶为镏金宝瓶摩云,与日争辉前有五间诵经殿,整个建筑雕梁画栋,错落有致,甚为壮观。拱北内砖雕林立,雕刻内容丰富,形象逼真,刀法细腻,令观赏者叹为观止,堪称临夏砖雕艺术宝库中的瑰宝。现该拱北总占地面积约1458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600平方米。
共9张
大拱北
8、国拱北: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毗邻大拱北,属苏菲派噶德忍耶门宦,是陈一明(公元1646——1718,道号穆罕默德·胡塞尼)的墓庐所在地。陈一明一生虔敬功修,博学多智,参悟真机,会面贤达,论道于麦加、麦地那、叙利亚、埃及、伊朗、伊拉克等国,回归祖国后,云游大江南北,普渡迷津。据说曾三次治愈康熙帝危疾,甚受皇帝尊崇,遂赐名陈保国,并赐官职、金银财宝及食邑方圆百里,被陈氏婉言谢绝。陈一明隐光后,给康熙帝托梦三次,帝预知陈氏隐光,甚为悲恸,派特使查看属实。遂降旨敕建与河州城九里三相等陵园,御立石碑,并赐名“陈保国”。命河州地方官为先贤建造墓庐,庐顶为覆锅形状,锅周围制小城堞计九十有三。城示意陈姓,锅示意国,以音取意,取陈一明保护国家之意,教众称其为“国拱北”。
八坊十三巷中还有铁家寺、大祁寺、新王寺、新华寺、西寺等著名清真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