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理性
  • 大学理性
  • 大学理性
  • 大学理性
  • 大学理性
  • 大学理性
  • 大学理性
  • 大学理性
  • 大学理性
  • 大学理性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大学理性

作者签名版

78 八五品

仅1件

浙江绍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付八军 著

出版社湘潭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10

版次1

印刷时间2013-10

印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2-07-16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书中有笔记,约百分之九十的书页有划线,为了避免争议,详细请见图。图片为实拍图,如对品相有高标准要求,还请留言询问。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付八军 著
  • 出版社 湘潭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10
  • 版次 1
  • ISBN 9787811285505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41页
  • 字数 320千字
【内容简介】
付八军编著的《大学理性(一位大学中层干部的 教育随笔)》以散论的形式追问大学本 质,揭示教育规律,回答学术真谛。

  《大学理性(一位大学中层干部的教育随笔)》结 合作者的实际工作,针对 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以教育随笔的 形式、深入浅出的文体、简约凝炼的 语言,开展了深入的思考,力求探索 大学之道。

  本书虽由多篇文章组成,但形散 而神不散,是作者对高等教育办学规 律的一次深入而又系统的理性思考, 具有很强的可读性、针对性、思想性 与启发性。

  谨将此书献给高校管理干部、教 育研究人员、大学教师以及所有热爱 教育事业与关心教育改革的人,献给 所有在大学曾经追求或者正在追求梦 想的人。
【作者简介】
  付八军,男,1976年生,湖南岳阳人。教育学博士。副教授。1999年,毕业于湘潭大学管理学院,获管理学学士,2001年,提前一年从湘潭大学哲史文化学院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随后,在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从事调研与管理工作:2003年进入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2006年博士毕业后,到中国教育报刊社从事编辑和新闻工作。当年10月,转入井冈山大学教育学院工作至今。

  近五年来,先后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国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发表或转载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教师教育研究。
【目录】
思想纵横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应该走下神坛

  给教育研究者一份特别的礼物

  ——30个未能完成的研究题目

  智量

  大学的五种功能

  领导干部的六种类型

  “麦可思”在中国的市场有多大?

  喜新厌旧亦是学术本性

  高瞻方能远瞩

  学术创业:大学的第三个中心

  大学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学科

体制改革

  什么样的高校领导体制是最理想的

  ——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十个设问”说起

  从根本问题改革与从具体问题改良

  ——增强高校办学自主权的两种思路

  大学就是“政府”

  大学改革:从章程开始

  ——赴深圳参加“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研讨培训班

  大学章程是校内宪章

  ——要研究性地开展大学章程制订工作

  综观国内“985_丁程”高校管理体制创新

  ——参加“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试点工作中期总结暨研

  讨会所获

  考核评估是推动大学变革与发展的源动力

  理顺大学内部的各种考核与激励

  品评“华西模式”思考体制改革

  ——记华西村之行

  三句话可以感知一位大学二级学院院长的心声

  ——在农学院半个小时的调研

教学虚实

  重视教学,该从哪着手?

  校级“质量工程”建设重在规划制订与经费管理

  专项之痛

  找准激励机制,推动科技竞赛

  专注一个领域同样能够傲立强校之林

  综合就是创新

  ——从“当代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的提纲说起

  教学方法创新是实现大学教师教学质量提升的突破口

  ——别敦荣教授的报告给我带来的思考

  课堂教学是一门大学问

  ——针对《大学生成长专题》课程的自我反思

  生态校园的育人功能从哪里体现出来?

  ——参加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座谈会

  大型话剧《六羡歌》带给我的思考

会务心得

  校友捐款是衡量大学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

  ——浙江大学鲁东明教授来校讲学的几点收获

  办大学既要找市长,更要找市场

  ——赴江苏大学参加第五届“大学经营与管理”国际论坛

  把寻常之语做实做好就会不寻常

  ——黄达人校长带给我的收获与体会

  借鉴苏大经验,贵在学习理念

  ——一份特别的“请假报告”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质在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交流与吸收

  ——赴温州参加浙江省高等教育科学专业委员会2011年会

  生活即学习,生活即工作

  ——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习的收获与体会

  “一流学科主要围绕一个重大问题开展研究”

  ——记2012年浙江农林大学暑期中层干部扩大会议

  抓好学科建设是办好二级学院的关键

  ——陪同宣勇书记赴二级学院调研心得

  学科要出课程,课程组成专业

  ——聆听宣勇教授的“纵论大学学科建设”

  学术报告的三种追求

  ——参加潘先生从教75周年庆典

工作思考

  大学规划的实与虚

  大学改革可否静悄悄?

  中央文件如何学?

  ——学习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

  生态与创业:大学的两大战略性使命

  学术成果如何定级?

  ——知识应用是检验学术成果的重要标准

  培育大学品性,当从校训开始

  ——“农林七贤”研讨校训

  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在大学中扮演什么角色?

  ——从红色大学到绿色大学的第一个工作思考

  小机关大社会,人少能干大事

  ——新单位新岗位的新刺激

  从文件看大学文化

  ——高等教育研究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立意

  这种考评重在交流

  ——年度考评报告可以这样讲

附录  个人哲思

  教育哲思100句

  生活哲思100句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书中有笔记,约百分之九十的书页有划线,为了避免争议,详细请见图。图片为实拍图,如对品相有高标准要求,还请留言询问。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